领导者希望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拓展他们的极限,但与员工间的对话往往并没有帮助他们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制造了更多的障碍而非给予其成长。大师级领导力培训师玛莎.雷诺兹为我们提供了运用“不适区”对话的范例,使员工卸掉防御,去除惯性思维,突破束缚,不是告诉员工如何去做,而是让其自己寻找解决方案,*终实现员工成长。
导言不适区能带来什么好处1
什么是不适区3
开展不适区对话的**时机7
你将从本书中学到什么8
第1章选择不适区对话的标准11
本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对话书籍13
这个方法与传统的领导力教练技巧有何不同之处15
时机与目的18
本章重点27
第2章应该把什么放在**位29
通向不适区的大门31
本章重点49
第3章对话的地图与里程碑51
如何一起做梦53
本章重点74
第4章如何听出该说什么76
独自倾听你的三个中心79
同时运用三个中心倾听别人83
感觉卡住时,运用你的情绪推动对话前进94
本章重点97
第5章新视角——运用不适区对话突破屏障99
探究抗拒因素102
案例一:我没有得到尊重102
案例二:没有人像我一样上心109
案例三:如何才能放手过去、实现转型116
第6章蜕变——运用不适区对话把握未来126
扩展自我意识129
案例一:不得其所的人131
案例二:什么受到威胁138
案例三:失败之后如何做144
第7章筹划你的发展计划153
个人蜕变155
组织变革161
本章重点166
注释167
致谢178
作者简介180
一个人从婴儿、幼年、弱冠、不惑、知天命到耄耋之年,经历的坎坷(不适区)不计其数,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作为父母,你也许经常为孩子不够努力而苦恼,作为成人,你也许曾经因为工作不顺利被领导责骂而郁郁寡欢,或者因直接下属不服管教而心烦不已。即使成功人士也在困惑,如何克服已经“成功”的光环对未来发展的阻碍。这些成功人士所在的企业也是如此,尤其是在目前迅猛发展的“互联网+”的时代,传统企业不被“互联网+”,就好像明天就会消亡一样,迫不及待地跳上这列快速奔驰的火车,又发觉前途一片迷茫,大量资金投入“互联网+”的漩涡,可能连一片涟漪都掀起不了就已经被自己吓垮了。企业发展的“不适区”与个人内在的“不适区”是密切相关的。解决不了企业中核心成员的“不适区”,企业就很难跨越这样的障碍。也正因为此,公司核心管理层的自我对话、教练辅导才在企业的未来发展战略中开始越来越被重视。
本书并没有试图给出一个帮助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终极解决方案,而是告诉所有人其实解决“不适区”的钥匙就在每个人自己手中。我们不需要马上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可能目前*要紧的是愿意主动接纳事实,承认自己的不足和盲点,在教练的辅导下逐步改变旧有的习惯。然而旧有的习惯是如此的坚固,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指望一次培训或交流就能达到,应该有持续不断的自我对话或找一个志同道合的“社群”共同努力而达成。当我们从“不适区”中成长并蜕变后,我们会感激自己突破了一个障碍,我们更应该从中发现我们生命的本性所在。了解到所有的“不适”不是一个来自外在的束缚或篱笆,而是内心被从小到大形成的固有规则、知识和所谓的“真理”所限,是这些我们曾经赖以成功的基石成了未来发展的障碍。
乔布斯曾说“不要让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内心的声音”,不因为别人说三道四而烦恼,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然而内心的声音并不是总能被听到,需要有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乔布斯采用了“冥想”静修的方式,放空自己让内心的力量自然涌现。这样的方法听上去很简单,但是能真正做到谈何容易,这就像在空中找一个把手那么难,需要一定的悟性和根器。本书没有去传递这样一些玄而又玄的大师体验和理论,而是告诉我们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一步一步让自己从抱怨和不安开始,学习一些教练的基本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让自己熟悉这样的思维方式,跟自己对话,跟同事、下属和领导交谈,让他人的内心得到平复;不是试图强制给出一个观点或措施,而是让对话的本人自己去认同、发现思维的盲点,并能够由此而激动兴奋,哪怕刚开始因为以前的愚蠢被挖掘出来而有些尴尬甚至愤怒;但这样的“不适区”也是对话者本人**的学习机会,在自我保护的“安全罩”被打破后,就突破了自我曾经的障碍,如果他愿意并得到其他人的鼓励和支持,制订了下一步的明确计划并认真执行,一切就会立即得到改观,这时候蜕变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