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础(第2版)》内容为:税收概述,税收职能和作用,税收制度,中国现行税制概况,流转税制,所得、收益税制,资源税制,财产税制,行为税制,税收管理概述,税收征收管理。《税收基础》配有习题集。《税收基础(第2版)》配有学习卡,可从网站上获得更多教学资源,同时具有防伪功能(用封底左下方的防伪码,按照《税收基础》后“郑重声明”下方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为便于学生随时检查自身的学爿情况,配有习题集;为了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配有电子演示文稿和电子授课教案。
自2002年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一直深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相关税收法规的不断改革,对教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本书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我们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体现新内容新方法。本书保留原来的章节顺序,对局部知识内容作了修改,如对流转税制;所得、收益税制;资源税制等更新了知识点及相关内容,使之更贴近社会实际,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本书重点突出,对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体税种流转税和所得、收益税制安排了大量的篇幅,在各税种内容的叙述上以正确计算与申报缴纳为核心;全书概念明确,结构合理,篇幅适中,实例新颖,文字简明,可读性强,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并处理好基本内容和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本书既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和财经类其他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在职财会、税务人员的岗位培训教材,或自学用书。
根据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书教学参考学时见第一版前言。
本书由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参加编写的人员有:何珍芳、邓冬青、洪小芬、任宜峥,由何珍芳、吴利群任主编,邓冬青为副主编。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不少最新的资料和专家著作,并得到了浙江省财经学院、杭州市财税局、杭州市职教研究中心、杭州旅游职业学校、杭州中策职业学校、杭州市余杭区临平职业高中等单位的鼎力相助,在此一并表示深切的感谢。
本书配有学习卡,可从网站上获得更多教学资源,同时具有防伪功能(用封底左下方的防伪码,按照本书后“郑重声明”下方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为便于学生随时检查自身的学习情况,配有习题集;为了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配有电子演示文稿和电子授课教案。
本书通过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北京工商大学曹冈教授担任责任主审,北京首都经贸大学王庆雯副教授、毛夏鸾副教授审稿。他们对本书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本书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具有较强的职业导向性;内容先进,深浅适中,通俗易懂,编排合理,使用灵活,符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及学生特点。此外,对书稿还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对书中的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篇 税收基本理论
第一章 税收概述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
一、税收的定义
二、税收与国家、经济、财政、法律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税收的本质与特征
一、税收的本质
二、税收的特征
第三节 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一、税收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税收的产生和发展
思考题
第二章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
第一节 税收的职能
一、组织收入职能
二、调节经济职能
三、社会管理职能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的作用
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筹集资金
二、体现公平税收,促进公平竞争
三、合理调节分配,促进共同富裕
四、调节经济总量,保持经济稳定
五、维护国家权益,促进对外经济往来
思考题
第三章 税收制度
第一节 税收制度与税法
一、税收制度的概念
二、税法的概念
第二节 税制构成要素
一、纳税人
二、征税对象
三、税率
四、减税、免税
五、纳税环节
六、纳税期限
七、纳税地点
第三节 税收分类
一、按征税对象的性质为标准划分
二、按税收管理和使用权限划分
三、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四、按计税标准为依据划分
五、按税负是否转嫁为标准划分
第四节 税收负担
一、税收负担的概念
二、税收负担的内容
第五节 税收制度建立的原则
一、财政原则
二、效率原则
三、公平原则
思考题
第二篇 中国现行税制
第四章 中国现行税制概况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税制的建立和发展
一、1949-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二、1958-1978年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面经济建设时期
三、1979-1993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的税制改革
四、从1994年开始的工商税制全面改革
第二节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
一、我国现行税制体系概述
二、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内容
第三节 我国的税制改革
一、统一税法,强化税收,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配关系
三、加入WTO后,我国税制改革的方向
思考题
第五章 流转税制
第一节 增值税
一、增值税概述
二、增值税征收范围
三、增值税纳税人
四、增值税税率
五、增值税计算
六、增值税的减免税及出口退(免)税
七、增值税纳税申报办法和纳税地点
八、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管理
第二节 消费税
一、消费税概述
二、消费税的内容
三、消费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三节 营业税
一、营业税概述
二、营业税的内容
三、营业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四节 关税
一、关税概述
二、关税的内容
思考与实训
第六章 所得、收益税制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
一、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三、企业所得税税率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五、企业应纳所得税的计算
六、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七、企业所得税的申报缴纳及纳税地点
第二节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三、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四、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税率
五、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七、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和其他税收优惠
八、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二、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四、个人所得税税率
五、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六、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七、个人所得税的减免规定
八、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
思考与实训
第七章 资源税制
第一节 资源税
一、资源税概述
二、资源税的内容
三、资源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二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
一、城镇土地使用税概述
二、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内容
三、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三节 耕地占用税
一、耕地占用税概述
二、耕地占用税的内容
三、耕地占用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四节 土地增值税
一、土地增值税概述
二、土地增值税的内容
三、土地增值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思考与实训
第八章 财产税制
第一节 房产税
一、房产税概述
二、房产税的内容
三、房产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二节 车船使用税
一、车船使用税概述
二、车船使用税的内容
三、车船使用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三节 契税
一、契税概述
二、契税的内容
三、契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思考与实训
第九章 行为税制
第一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
一、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
二、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内容
三、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二节 印花税
一、印花税概述
二、印花税的内容
三、印花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三节 车辆购置税
一、车辆购置税概述
二、车辆购置税的内容
三、车辆购置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第四节 屠宰税
一、屠宰税概述
二、屠宰税的内容
三、屠宰税的征收管理
第五节 筵席税
一、筵席税概述
二、筵席税的内容
三、筵席税的计算和申报缴纳
思考与实训
第三篇 税收管理
第十章 税收管理概述
第一节 税收管理的概念、内容和原则
一、税收管理的概念
二、税收管理的内容
三、税收管理的原则
第二节 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
一、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概述
二、我国现行税收管理体制内容
第三节 我国现行税收管理机构
一、国家税务机构
二、地方税务机构
思考题
第十一章 税收征收管理
一、财政原则
组织财政收入是税收的重要职责,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是税务部门义不容辞的任务,也是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的基本出发点。税收制度的效率原则、公平原则等都只能在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财政原则应是税制的基本原则。
首先,财政原则要求税收必须保证及时、足额、稳定地取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公共产品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资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对税收收入的需求规模大大增加。所以,税制结构设计时,要选择税源大、稳定且有弹性的税种为主要税种,使税收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同时加强征管,减少偷税漏税。
其次,财政原则要求设计税收制度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由于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产品是一个既定的量,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是有限的,而国家对税收收入的需求是无限的。这就要求税收制度一方面要考虑国家对税收收入的需要,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取得;另一方面要兼顾纳税人负税能力的可能,不能超越客观的承受能力。所以,税收总规模的安排、税种的设置及增减、税率的高低等,必须考虑客观的可能性,不能只想国家财政收入,而损害纳税人的利益,阻碍经济的发展。
最后,财政原则要求税务部门必须依法治税。合理的税收制度确定后,能否正确贯彻财政原则,关键在于依法治税水平的高低。依法治税是指税收分配要通过税法的形式来体现并加以规范,所有的税收行为都必须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对于税务部门来讲,要从严管理,做到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既不能多收,也不能违反税法少收或不收。
二、效率原则
税收的效率是指通过税收的成本与税收收益的比率衡量应最小化的原则。税收收益是指国家在征税过程中取得的财政收入,税收成本是指国家在征税过程中付出的征收费用。税制效率就是通过税收成本和税收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来加以衡量的。当税收对经济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干预时,就会避免或减少效率损失;当税收对经济进行错误的、消极的干预时,就会增加效率的损失。所以,税收对经济的干预正确与否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效率。
国家征税行为会引起纳税人市场活动与行为的改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效率的扭曲。这就要求国家在制定具体的税收制度,建立起具体的税收体系时,必须确保税收对企业和个人的市场活动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首先,必须合理确定税收的总体规模。在一定的时期,市场对公共产品的要求是一个既定的量,相应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