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就如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聆听并跟随内心的声音,最终,我们还是会回到自己的轨道上来,回归本源,回归天陛,回到一尘不染的初心。向着光,向着爱,向着美……《那些事》以千字短文为主,记录了生活中无数个温暖的事件和场景。
文字真诚细腻,感情饱满,积极向上,温馨愉快。内附插图,主要为国画写意小品,图文并茂。
《那些事》记录了生活中无数个温暖的事件和场景。或有趣,或感人,生活和人性中点滴的美无不引起作者的关注,触动着作者的心灵,那些于生命和记忆中留存下来的一件件难忘的事情,承载着人类的美好本性和愿望,因渗透着善良、悲悯与大爱引起读者共鸣,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温暖和感动。
见闻
无知的快乐
地铁上的早晨
出租车的故事
和出租车司机聊天
“高考,请多关照”
办公室里的红玫瑰
傍晚的红玫瑰
与诗歌相遇
一场奇特的电影
许愿墙
由朋友的一则消息想到的
黑虎
乡音
我行我素的行走的乐趣
稻花香里说丰年
所谓爱情
——由地铁里的一对男女想到的
走进雅宝路
记事
那份浓厚深远的爱
祈祷
人生的无奈
稿酬与橡皮泥
写给宝宝的两本日记
圣诞故事
过得最早的一个生日
守候,就是一种幸福
你的手机为谁而
2013,最对的两件事
“就想对你说声谢谢”
——写在感恩节
给博友Bessie的回信
“生活本身就是歌唱”
欢乐,从何而来?
大生活的小美感
一点感悟:傻子人生
孩子,像水晶一样
我离诗人已经很远了
这,就是妈妈
意想不到的收获
生命脆弱
对声音的耐受
与死亡的两次照面
我的第一本书
我心爱的笔记本
唱歌
回家
选择
决定
在CallCenter上的决定
写在同事离职的时刻
心理帮助
学习高数
趣味人生
博客给了我什么
悦纳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
不经意的触动
天安门
再来北京
手机进水
一次偶遇
一点触动
“成长”的觉察
关于老年的断想
“回忆是件奢侈的事情”
想起秋天的银杏树
记者·职业
明天,再出发
杂谈
是谁已让不信任变得如此直白?
究竟,谁来拯救她?
老子与按揭
何时能戒网
E时代的感伤
网络时代的免疫
喧嚣的快乐
越损你,越爱你
职业敏感
感慨于对钱理群先生的批词
教育的进步
教育的隐忧
教育的倒退
从早上与同事的聊天说开去
陪伴
生活片断
生活片断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我姓雷得了,雷锋的雷
玩儿
后记
《那些事》:
在一号线地铁上,能站着就已经不错了,根本就别想能混上个座什么的。当然,也有运气好的时候,没过几站,你前面坐着的那个人就站起来要下车了,那会感觉很幸福,因为是意外的收获。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拉着地铁把手,木然地看着窗外地铁经过一个个的站台,左脚和右脚只能不停地换着支点,眼前永远都是黑压压的一片脑袋和各式各样的人,在这样狭小的空间里摩擦、斗嘴皮子的事儿时有发生,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北京人习惯在地铁上看报纸,大概也是为了打发漫长的时间,即使是站着,也得从众多的肩膀上举出一张《京华时报》或《北京娱乐信报》,看得很专注,身体随着上下车的人被挤得来回摇晃,眼睛却不离开报纸。
我从不在地铁里买报纸,因为我没那本事,地铁再紧张,不影响“高手”将上百个版的报纸翻来翻去——我可顾不过来。不过,这不妨碍我在地铁上看报纸,《京华时报》《北京娱乐信报》《青年参考》,有什么看什么——嘿嘿,借光!因为报纸就在你眼前,如果不看可能你就会觉得它碍眼了,这样正好,一举两得。所以,常常是和手里端着报纸的人一样专注,心里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但也没觉得很过分。所以那段时间常常是还没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浏览网上新闻,等出了地铁,当天北京城发生了什么大事小事我就已经知道得差不多了。为此我还常常沾沾自喜,跟沾了多大便宜似的。当然,也有郁闷的时候,毕竟是“借光”嘛,而且又没跟人家商量就借了。有时看到一个事件,正是最好看的地方,要出结果了,“啪!”,人家大手一翻,换下一张了,他哪知道我的遗憾呀!撇撇嘴,也只能作罢。心里却放不下,还在想后来怎么样了?结局到底是什么?好奇心被勾了出来,人家却收手了,总之很不爽。有时候太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进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上网找那篇报道,有时能找到,有时找不到。
每逢休息日或地铁上不紧张的时候,常能看到卖报纸的人进到车厢里,为了兜售手里的报纸不惜编出弥天大谎,说什么巩俐自杀了,倪萍跳楼了之类的“爆炸性新闻”。不过也不全是离谱的,有时候,我这个学新闻做文字工作的也不得不对这些人的概括总结能力和新闻选择能力表示叹服,他们能将最吸引人的新闻从厚厚一打上百个版的报纸中摘出来,并概括得恰到好处,还会恰到好处地留有悬念,吊你胃口。初人道的新闻科班出身的也未必能比得上他们。
而高峰期就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因为太拥挤了,卖报纸的没法在车厢里流动。然而有一天,车厢里突然传出一阵悦耳的歌声,那是一个小女孩用无比甜美的童声唱的一首好听的歌,歌词简单、重复,却异常纯净,异常空灵,给人心灵一击的感觉。真的,我从未听过这么好听的歌,便禁不住循声从人缝里去寻找这个声音,四周全是人,无法看到这个小女孩。后来声音越来越近,人缝里我看见一个哥哥拉着妹妹的手缓缓挤过来,哥哥六七岁的样子,妹妹看上去只有四五岁,圆圆的脸蛋,表情天真而又单纯,衣服虽然不算很脏,但有些破旧。小女孩拉着哥哥的手,唱得非常投入,她的目光令人永远难忘。那是一个歌声的世界,仿佛除了歌声还是歌声,无法联系到尘世中任何的现实和任何的无奈。毕竟,他们都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还没仔细端详这两个孩子,兄妹俩已经挤过去了,歌声依旧在车厢里飘荡着,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他们所过之处,有不少人循声望向他们,很多人和我一样,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他们就已经从人缝里挤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