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花亦俏》是一部反映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救济院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就是一个在救济院长大的残疾人,她以她敏感的心和勤奋的笔,以回忆的形式记录下了那个年代社会残疾人及伤残军人等芸芸众生的百态面貌。虽然是在那个人性被扭曲、被压抑的时代,但人性中的善良和正直是泯灭不了的,作者也正是感受着这些美好,渐渐长大,并学会了回报社会。
一个不幸的幸运儿,痛并快乐着,描述了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苦乐世界;一群体态非常、性格迥异的男男女女,拼凑成一个临时的大家庭;一个汇集了人间形形色色不幸遭遇的救济院,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亲情真挚,友情感人,婚恋曲折,读之令人唏嘘:有些人肢体健全,却心智残缺;有些人肢体残缺,却精神完美。
张莉,1957年生于北京,重度脑瘫患者,四肢皆残。13岁开始自学文化,用嘴翻书,叼笔写字,先后完成了小学至高中及文学函授班的课程。80年代初自学写作,至今有百余篇作品被国内外多家报刊、电台采用并多次获奖。1989年,作为中国唯一的残疾人代表,应邀出席在美国圣·路易斯召开的国际残疾人独立生活代表大会,并做重点发言。2004年,获评北京市海淀区残疾人自强模范。2007年,出版长篇自传小说《生如残月》。小说《飘飞的雪花》和《痛逝的玫瑰》在小说网上发表。现任《挚友》杂志通讯员。
三
陈玉枝近些日子情绪有些低落,脸上似乎总带着一丝愁云,织毛活儿时也常常停下手发呆。秋爽看出来了,悄悄地问她:“阿姨,您有什么心事吧?”陈玉枝还故作掩饰地摇摇头。
其实她有她的苦楚。陈玉枝也是个苦命人,七八岁时就患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十多岁时又遭受丧母之痛,独身拉扯几个孩子的父亲实在照顾不了她,只得自费将她送进了救济院。几个哥哥成年后各自立了门户,谁也顾不了谁。年迈体衰的父亲靠着微薄的退休金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女儿见涨的住院费用,实在是捉襟见肘、日渐艰难。陈玉枝觉得自己二十好几的人了,不仅不能对父亲尽孝,还要靠年迈的父亲养活,心里实在不安。将来老父亲没了,自己又该怎么办?每当想到这些,她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那能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成家。
成家对于一个健全人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可自己这种状况……谁才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想到这些,她心里就又烦又乱,可尽管烦乱还不得不去想。她在脑海里将自己接触过、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男子逐一对比。猴疯子、冯戳子……尤其是冯戳子那张讨好的脸在她眼前晃动着,她只是轻轻一笑,那张脸便模糊了,渐渐地远去了。
接着另一张面孔进入了她的脑海,而且越来越清晰,最后定格在脑海中。一双因失明而塌陷的双目,脸上总是带着一团和善与老成持重,说话的语调总是带着沧桑的柔和,还有那一双捏揉得人全身肌肉和骨骼都发酥的手。那不就是聂医生吗?她的面颊不由得有点儿发烧,内心腾起了一股心有所属的甜蜜。
但很快,瞬间而至的幸福便淡了下来,她不由得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心里暗说:“聂医生也是个一无所有的苦命人,两个苦命人若走到一起又将如何求生?”那颗心又开始沉重了起来。尽管如此,她仍隐约看见了一线希望,她决定要抓住这一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