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名为《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共32篇文章,收录了于光远1978-1985年间对当下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进行思索的文章,以年代为线索,主要研究了改革中的各种利弊,以及对未来举措的种种思考,有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文章,以及参加各种会议时所做的报告。于光远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奠基人之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他的学术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概括地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和“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所有制实现论和所有制选择的生产力标准;由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及市场经济主体论;按劳分配的不同形式及社会公平与效率研究;经济效果(益)学和以个人使用价值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效果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复杂对应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理论研究;从中国现实出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倡导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学、消费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灾害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等。
囊括于光远先生经济学文章和著作的所有作品,“全”是此套图书的最大卖点。是各大图书馆、经济学者和经济学研究者必备的经典资料。
1915年7月5日生,中国上海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姓郁,名锺正,于光远是入党后起的名字。前中顾委委员、北京华夏管理学院名誉院长,1934年由上海大同大学转入清华大学,1935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7年初抗日战争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兼任延安中山图书馆主任。历任中共中央图书馆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教授,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宣传处副处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委,科学规划委员会副秘书长,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41年起从事陕甘宁边区经济的研究工作,后在延安大学财经系任教。1948~1975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55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学部委员。1964年任国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1975年以后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2000年担任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院名誉院长等职。2013年9月26日凌晨3点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