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镜介入治疗技术是现代介入肺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艺术,不但要有熟练的操作技巧,还要有完善的整合理念。
煤炭总医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进行了万余例的操作,在硬质支气管镜镜检术、经支气管针吸活检、自荧光支气管镜、支气管内超声、导航技术,以及支气管镜介导下的激光、高频电灼、氩等离子体凝固(APC)、冷冻、气道内支架置人、支气管内近距离放疗、光动力治疗、安全T管置入、内科胸腔镜等多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十余年来,笔者不断创新,各种技术都在不断探索中发展。起初APC术后产生的焦痂和坏死物很难取出,我们慢慢摸索出用C02冻取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后来又探索冻取大的气道内肿瘤和气道内异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又发现,对良性气道瘢痕狭窄冻融比烧灼有更好的效果。
对于带蒂的腔内肿瘤,用电圈套器套扎非常简单、快速,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减少了出血等并发症。而对弥漫的气道内肿瘤和肥厚的瘢痕,直接用硬质镜铲切则较快速、有效,又大大简化了操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笔者总结出了3种气道内肿瘤的治疗方法:对管内型肿块,可用电圈套器、冻取及热烧灼等方法;对管壁型可用铲切、冻取、热烧灼及光动力治疗;对管外压迫型则需采用内支架置人和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方法。
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笔者发现气道内不同的部位,发生的病变不同。因此,在欧美学者提出气道五分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八分区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同。经过北京地区20余位内科、外科、放疗科及气管内镜专家的共同探讨,发表了《北京地区气管癌诊治专家共识》。
对复杂、严重气道狭窄的患者,笔者一再呼吁重视硬质镜的应用,并创新性地应用“软镜引导下硬质镜的插入法(王氏插入法)”,克服了人们插入硬质镜的恐惧心理,一般lOs左右即可顺利插入硬质镜,并可立即连接介入操作器械,大大简化了流程,深受呼吸内镜医生的欢迎。通过2500余例硬质镜的操作经验,总结出新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促进了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彰显这一技术的优势和魅力。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呼吸内镜介入治疗的视角不断扩大和深入,知识量越来越大,对于青年医师及远离中心城市的地市级及以下医疗单位的呼吸科医师来说,对如何进一步学习及到底学习哪些知识常常感到困惑。本书专门针对这些问题,邀请了国内20余位临床一线气管镜专家参加编写,他们长期从事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是各单位的学科骨干,主要有国际上著名的堵瘘专家曾奕明教授,较早在国内开展气管镜介入治疗的王昌惠教授、周云芝教授,较早在国内开展胸腔镜诊疗的林殿杰教授和周红梅教授,还有在气道结核治疗方面经验丰富的吕莉萍教授,以及张楠副教授、李冬妹副教授、张华平副教授等一大批中青年专家,他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广泛查阅资料,精选病例,手把手式地教学、逐一分析,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呈现给大家。在此,我对各位同事的无私奉献深表感谢。
尽管如此,因编者学识有限,书中的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批评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