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保留上一版写作风格的基础上,结合陈老及其弟子近30年来的临床经验重新编辑而成。内容包括:小四五汤;三黄四逆散;二小汤;头痛神效丹;四君子汤;二陈汤;温胆汤;补阳还五汤等。
在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振兴中医无疑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很幸运,我们能参与这一过程,向国内外学界发出中医的声音。诚然,中医临证运用的是理法方药,中医诊治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各个方面的提升,绝不会是单方面突出就可以解决的。但作为临床医生处理病情的关键环节——处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古人讲,“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可见一个有效的方剂,对医者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纵观古今,莫不皆然。方剂根据分类,可有经方、时方,以及民间单方、偏方,这些方剂用得好,就是医生手中的一张王牌,一把利器;任何有效的方剂,都有其科学的道理,都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因此,从特定的研究视角,在浩如烟海的古今医籍中发现好方剂,探求其内在规律,达到不断提升中医水平,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时方的临床应用》1989年第1版,这本书集中了陈宝田教授的临床精髓,而且经历了近30年的临证使用和沉淀,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新的经验。多年来,陈教授培养的硕士、博士,不少也在本书的启发下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文章,包括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国内学界形成良好的影响。30年来,本书一直未再版,许多陈教授的仰慕者一直盼望此书再版面世,所以我们从数年前就开始了修订再版的计划。
感谢科学出版社编辑的支持和鼓励,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本书难以再版;同时也要感谢我同门的曾学文、葛鑫宇和张雪,以及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同事,郭广宜、商建青、林泽龙、韩丽、廖斐等,大家都是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编辑和校对文稿,并查阅相关文献,合理补充方剂的研究进展,以使此书更为充实。
当然,本书的编者在校对和内容编辑的过程中,仍有不足或错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一、小四五汤
二、三黄四逆散
三、二小汤
四、头痛神效丹
五、镇眩汤
六、荆芥连翘汤
七、补中益气汤
八、归脾汤
九、四君子汤
十、四物汤
十一、十全大补汤
十二、二陈汤
十三、生脉散
十四、龙胆泻肝汤
十五、温胆汤
十六、血府逐瘀汤
十七、黄连解毒汤
十八、普济消毒饮
十九、补阳还五汤
二十、六味地黄丸
二十一、犀角地黄汤
二十二、藿香正气散
二十三、天王补心丹
二十四、八正散
二十五、柴胡清肝汤
二十六、防风通圣散
二十七、消风散
二十八、五味消毒饮
二十九、温清饮
三十、银翘散
三十一、一贯煎
三十二、十味败毒汤
三十三、九味槟榔汤
附录一 陈宝田教授临床精华语录
附录二 陈宝田教授十大合方的应用
《陈宝田教授时方临床应用》:
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时,以二尖瓣狭窄、心动悸、无心力衰竭、舌质暗作为投药指征,长期服药(1~3个月),可改善病情。
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时,以失眠多梦、急躁善怒、舌质暗作为投药指征。
用于高血压病时,以头痛、眩晕、失眠、舌质暗作为投药指征;高血压病主要引起血管病变,并发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硬化、肾动脉硬化、眼底动脉病变,笔者认为高血压病的患者宜长期服用血府逐瘀汤,可减少和缓进这些血管病变。研究显示,用血府逐瘀汤加藁本治疗81例高血压2,均有头晕、眼睑充血、脉洪大有力,服2~5剂,症状消除。
用于风湿热时,以发热、关节肿痛、环状红斑、舌质暗作为投药指征;有发热时,最好合用白虎汤或葛根白虎汤,待热退后,可长期服用血府逐瘀汤,以防引起心瓣膜病,即风湿性心脏病。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时,以关节疼痛、有发热感、舌质暗作为投药指征;类风湿的病变,具有广泛的微小血管的炎性扩张,应长期服用血府逐瘀汤,或以此方加驱风药,常有效。
用于慢性肝炎时,以肝、脾大作为投药指征。肝硬化腹水的原因较多,除血浆蛋白低、淋巴循环障碍外,肝内循环障碍,循环阻力增加,是腹水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此,长期、间断地服用血府逐瘀汤,是治其本的方法。
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以皮肤、黏膜出血作为投药指征。翁充辉3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并发左臀部血肿1例,先给予四环素、红霉素和口服止血药等治疗,并局部处理,症状有增无减,乃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黄15g,牛膝12g,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独活、炮穿山甲、乳香,没药各9g,全蝎6g,蜈蚣3条)治疗,经服药10剂后,左臀部血肿消退,能起床活动;患者在服中药前,虽同样服白消安8mg/d,但白细胞仍为269×10(9)/L,自服血府逐瘀汤加减(白消安仍继续服用)后,白细胞明显下降,服药9天后白细胞数降至82×10(9)/L;将白消安逐渐减量,待白细胞数降至正常后停药;体检脾亦有缩小;患者出院休养,继续随访;原文作者分析,血府逐瘀汤与白消安合用能加速慢性白血病血常规指标下降,终至恢复正常,脾缩小;说明本方不仅对慢性白血病并发的血肿有效,而且对慢性白血病细胞浸润的脾大,亦有促使其软化和缩小的作用。
用于过敏性紫癜时,以皮肤黏膜出血、舌质紫暗作为投药指征。笔者曾用此方治愈4例过敏性紫癜,服药10~19剂,疗效显著。彭继昌等4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此方加板蓝根、秦艽)治疗过敏性紫癜33例,结果显示:痊愈29例,显效2例,无效2例;他们认为,凡出现疼痛、肿块、瘀斑等,即提示有血瘀的存在;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是通过改善微循环,扫清病损部位代谢障碍而取得疗效;血府逐瘀汤除能改善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外,还有抗感染、调整代谢过程及减轻变态反应性炎症等作用;另外,本方中的秦艽有抗风湿、抗过敏等作用,能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明显降低,加速肿胀关节消肿,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有解毒、抗感染、抗变态反应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秦艽及大剂量甘草能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