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部门法视角看待分散的法理问题,并无严格的逻辑体系,也无集中的主题,内容涉及法学通说、法律知识化、中国法学的知识谱系、区域法治、西方法学主义的反思、法治中国建设、司法的道德性、法律实施、司法公信力、能动主义司法、商业贿赂治理、危险驾驶罪的立法反思等多个主题。法学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负有增进人类知识总量的义务。法律知识不只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权wei,是一种基于知识的权wei,法学家可以在知识层面达成共识,并成为影响司法实践的力量。就此而言,我们尚需认真对待走向知识化的法学理论,重视部门法学者的法理思考。正是基于这种动机与愿望,希望本论题的努力,对于促动中国法学激活自身的知识谱系,确认法理学与部门法的可通约性,有所补益、有所提示与借鉴,从而使法律发展与法律知识化在法治现代化的大格局中,真正以自身的价值而命名而存在。
姜涛,男,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法治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兴趣为刑法学与法理学,曾获得江苏省第四届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称号,兼任江苏省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港澳台法律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等,入选南京师范大学首届“百名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著有《劳动刑法制度研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实施机制研究》等,在《人民日报》《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司法部等省部级项目8项。研究成果获第二届董必武优秀青年法学成果一等奖、2016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与2015年度zui高检检察理论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中国刑法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首届刑法学优秀学术著作二等奖和中国社会法学首届青年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第一章法学通说的文明与法学通说的选择
第二章认真对待法学通说
第三章法学通说: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第四章法学通说的发生机理
第五章法律发展与法律知识化
第六章认知法律知识化的三个维度
第七章中国法学知识谱系建构的主题词
第八章法治中国建设的社会主义立场
第九章主体意识的迷津——对西方法学主义的文化反思
第十章法律概念、法律规范与法学理论——法律实施面向的关系建构
第十一章区域法治:一个初步的理论探讨
第十二章区域法治发展路径:一个文化论的解释
第十三章道德话语系统与压力型司法的路径选择
第十四章诚信体系建设与司法公信力的道德资本
第十五章现代司法转型的应然图景
第十六章商业贿赂犯罪治理话语中的法理表达
第十七章危险驾驶罪:法理与规范的双重展开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