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火灾和爆炸会使人员、生产设施受到重大破坏。火灾造成的损失随火灾时间的延续而迅速增加,损失大约与着火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而爆炸损失则是猝不及防,可能在一秒钟之内爆炸过程就已经结束,巨大损失已经形成。因此,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工作的重点是预防,使火灾、爆炸的条件不能形成。
1.燃烧的条件和火灾的形成
(1)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
有可燃物:如变压器油、氧气或绝缘介质游离的可燃气体。
有助燃物:如空气。
有火源或一定温度:如火焰、电火花、电弧、炽热物体等。
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
(2)燃烧的类型
自燃:可燃物质受热升温,不需明火作用就能燃烧。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称自燃点,自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
闪燃:可燃液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着火:火源移去后,仍保持继续燃烧。可燃物质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3)火灾的特点
火灾发展的过程就是燃烧的过程。火灾发展的过程分为:
酝酿期:没有火焰的阴燃阶段。
发展期:火焰窜起,火势迅速蔓延。
全盛期:易燃物质全面着火。
衰灭期:可燃物质减少,火势逐渐衰落。
(4)铁路供电易发生防火防爆的处所。主要有供电充油设备或用具、电缆或电缆头、部分绝缘设备或器件。
2.防火灭火的慕本措施
(1)防火的基本措施:防止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或避免三者间相互作用。
①消除火源:如禁止烟火、明火;采取接地、接零保护,防止产生电火花;防止雷击;控制温度等。
⑦控制可燃物:使用难燃阻燃材料;防止可燃物质跑、冒、滴、漏;对相互作用后,可能产生可燃气体的物品应隔离存放。
③隔绝空气: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存放,或在存放设备的容器中充装惰性保护气体。
④防止火势发展和蔓延。一旦发生火灾,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可以设置防火间距、阻火装置、防火墙等。
(2)灭火基本措施
①窒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燃烧。
⑦冷却法:即降低着火物质的温度,使之降至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致蔓延。
3.爆炸的种类和特点
①爆炸的种类:按能量来源不同,可分为物理爆炸(温度、体积、压力)和化学爆炸(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并释放能量)。
⑦爆炸的过程:一个充分发展的爆炸事故包括三个过程,即爆炸混合物形成与爆燃开始;爆炸范围扩大与爆炸威力升级;爆炸力造成灾害性的破坏。
③可燃物质化学爆炸的条件:存在可燃物质(如可燃蒸气、气体、粉尘);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有火源作用。
4.防爆的基本措施
①防爆技术的基本点在于阻止第一过程的出现(即控制爆炸混合物的形成和控制点燃火源,使点燃不能开始);限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即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和爆炸升级的条件);防护第三过程危害(即减弱热力、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和设施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