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音韵学研究指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学界对汉语音韵学所作的研究。这一时期,学者辈出、著述丰富、见解纷呈,成就大、影响深,尤其是在上古音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涌现了黄侃、曾运乾、钱玄同、汪荣宝、林语堂、陈独秀、王力、吴其昌、陆志韦、魏建功、罗常培、周祖谟、李方桂、张世禄、董同龢、高本汉、钢和泰、马伯乐、西门华德等中外学者。有些学者沿着清代学术的方向,做古韵分部、古声调的确立、古声母考证等研究;有些学者开辟了现代音韵学研究的崭新道路,引进了西方语言学理论,尤其是历史比较法,将书面语言与活的方言、语言相结合,进行音值构拟和音系重建;有些学者则将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界对上古音系统的认识更为清晰。董同龢先生说,“从西洋人把他们的语言学介绍到中国来,中国古音研究的进展,真是可观。我们可以说,近几十年间中外学人的收获,足足抵得上,甚或超过清代三百年间许多大师的成绩。……我们已经能从古音的‘类’,进而谈古音的‘值’。”(《汉语音韵学》序)
考察民国时期的音韵研究,对今天的音韵学尤其是古音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为今天的研究提供思想指导和方法论依据。上世纪以来,学界对民国音韵学的成就、背景、特点及其与中国现代语言学发展之关系等方面都有所研究,如魏建功《古音系研究》、罗常培《音韵学研究方法》、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齐佩瑢《中国近三十年来之声韵学》、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周法高《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陈新雄《六十年来之声韵学》、周斌武《汉语音韵学史》、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耿振生《20世纪汉语音韵学方法论》、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林焘《中国语音学史》等著作,概括介绍了在西方语言学影响下民国音韵学取得的成果;专题性的文章如辛勉的《评西门华德的藏汉语词的比较》针对西门华德《藏汉语词的比较》所选藏汉语词进行讨论,徐通锵等《内部拟测法和汉语上古音系的研究》谈到民国时期上古音研究中新材料和新方法的运用;严学宭在《古汉语复声母论文集》序中对二十世纪上半期的复声母研究有评述,方师铎的《中国上古音里的复声母问题》是台湾早期介绍民国复声母学说的文章;曹述敬、尉迟治平、冯蒸、李如龙、李开、杨亦鸣、刘晓南、单周尧、吕朋林、李无未、方环海、乔永、曾德万等先生撰文讨论了民国时期音韵学研究的学术背景,对现代语言学与音韵学的相互关系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我们认为,对民国时期的音韵学尚需多角度深入考察。
本稿对民国时期的学者研究汉语上古音、中古音成果进行专题考察。分为民国上古声纽研究考论、沈兼士《广韵声系》谐声系统探析、日本汉字音在民国音韵学研究中的运用三个专题。分别作上、中、下三篇。
上篇:民国上古声纽研究考论,共五章。首先从研究材料、方法和研究条件几方面分析民国学者在上古声纽研究上取得突破的原因和条件,展现民国学术环境和学术成果的独特之处。主体部分,分别从民国学者对上古唇音、舌音、齿音、牙音以及喉音声纽研究成果中,分析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对一些学者拟定的音值作了分析和比较,对一些较为特殊的说法也客观地作了介绍和评析。最后,对民国学者运用的材料作了分析,认为民国学者构拟的上古声纽系统,或许不代表一时一地之音;结合对潘重规“声母多音论”的评介,对一个字最初形体的读音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中篇:沈兼士《广韵声系》谐声系统探析,也分五章。研究的对象是民国时期沈兼士先生的著作《广韵声系》。论述了《广韵声系》对谐声材料处理上的贡献,并通过分析各级主谐字之间和各级谐声子系统中各字之间的音读联系,考察《广韵声系》对《广韵》收字谐声系统的归纳,以“古”字谐声系统为例,梳理“古”类谐声字的声韵关系。通过分析《广韵声系》采用黄侃四十一声类和应用高本汉拟音音值等方面特点,挖掘《广韵声系》所体现出的音韵学观点;并通过分析沈兼士的“右文”理论、比较《广韵声系》与段注在音义关系体现方面的区别。最后,总结了《广韵声系》在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语源学方面的价值。
下篇:日本汉字音在民国音韵学研究中的运用,共四章。民国时期运用日本汉字音进行音韵学研究的成果颇丰。我们尝试以日本汉字音为切入点,对民国时期学者们所取得的上古音和中古音研究成果进行考察。首先从日本汉字音运用的学术背景及研究可行性两方面出发,介绍民国时期日本汉字音在音韵学研究中的运用情况。接下来分别对民国时期国外学者和中国学者如何运用日本汉字音作音韵研究进行考察。外国学者包括高本汉、钢和泰及日本学者等,重点在高本汉的日本汉字音研究,从谐声系统、鼻韵尾及上古汉语的两个辅音[ɡ]和[?]三方面进行论述;国内学者如汪荣宝“歌戈鱼虞模”的研究,魏建功的音轨原则,钱玄同的二十八韵部等。最后谈到民国时期日本汉字音在音韵学研究中的贡献与不足,以期对日本汉字音在音韵学研究中的运用进行整体观照和宏观把握,同时也从另一侧面丰富了民国时期的音韵学史研究。
乔秋颖,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语文教育硕士导师,九三学社徐州师范大学支委,徐州市语言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和中国语言学史及汉语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