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这才是真实的二战历史》的姊妹篇,由起源起因篇、战略战役篇、武器装备篇、政治外交篇、英雄罪魁篇、结局影响篇六大部分组成。内容详实,通俗易懂,是了解一战产生的原因、经过、结局、影响和著名将领、政治人物等史实的一部好书。
本书是关于*次世界大战的通俗性读物,《这才是真实的二战历史》的姊妹篇。由资深世界近现代史专家撰写,内容丰富,结构完备,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晰,是军事及世界近现代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手头必备的一套好书。
20世纪上半叶,接连发生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人类文明处于毁灭的边缘。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是非常全面和深刻的,甚至有的影响至今犹存。
自战争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们出于对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担忧,一直对其进行着研究和思考,从而使两次世界大战成为学术界的热门研究领域,至今热度不减,并推出了琳琅满目的著述。具体到中国,学术界对两次世界大战也非常重视,至今已经出版了数以千计的相关图书。这些图书的出版,对于世界大战知识的普及无疑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这些图书大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么太注重可读性、趣味性,具有戏说演绎的特点,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使读者不可能了解真实的世界大战;要么专业性、学术性太强,具有学究式学院派的特点,缺乏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解决可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问题,我们编写了这两本书:《这才是真实的一战历史》和《这才是真实的二战历史》,均由起源起因篇、战略战役篇、武器装备篇、政治外交篇、英雄罪魁篇和结局影响篇六个部分组成,分别选取对大战的起源、进程及结局有较大影响的代表性事件、人物 、战略、战役、武器、会议、条约等,进行专题评介。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仅尽量较为详尽地介绍每个专题的来龙去脉,而且尽可能结合学术界的观点,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从而使广大读者在阅读之余回味和反思。假如能够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将是非常欣慰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本书内容庞杂,加之时间和水平所限,书中疏漏、不当甚至舛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和指正!
赵文亮,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二战史、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二战研究在中国》等著作。
一、 起源起因篇
一战的政治经济基础
帝国主义 3
一战的社会心理基础
极端民族主义 9
俾斯麦大陆政策的核心
大陆联盟体系 14
一个暂时的利益共同体
三国同盟 19
公开挑战英国海上霸主地位
威廉二世的海洋政策 24
英德矛盾的催化剂
海军军备竞赛 30
制止军备竞赛的闹剧
海牙国际和平会议 35
体现英国霸权实力的外交
光荣孤立政策 40
从局部走向世界的争霸之战
美西战争 45
日本称霸远东的国策
大陆政策 51
熊与武士的争霸之战
日俄战争 56
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盟
三国协约 62
潘多拉魔盒的开启
波斯尼亚危机 68
法德两次差点擦枪走火
两次摩洛哥危机 75
一战的催化剂
大塞尔维亚主义 81
一战火药桶的形成
两次巴尔干战争 87
战前反战运动的突出成果
《巴塞尔宣言》 92
一战的导火索
萨拉热窝事件 97
一战是这样酝酿起来的
七月危机 101
二、 战略战役篇
设计周详的作战蓝图
施里芬计划 109
低地国家的陷落
列日战役 114
德军的滑铁卢
马恩河战役(1914年) 119
德军在东线的首次胜利
坦能堡战役 125
奥匈帝国垂死挣扎的开端
加利西亚战役 131
改变西线战争样式的战役
第一次佛兰德战役 137
开创新纪元的登陆作战
加里波利战役 142
一战的绞肉机与转折点
凡尔登战役 147
伤亡惨重却无果的战争
索姆河战役 152
东线规模最大的战役
戈尔利采战役 157
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大搏杀
日德兰海战 161
斩断大英帝国的海上生命线
无限制潜艇战与反潜作战 167
压倒同盟国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亚眠战役 173
三、 武器装备篇
收割生命的死神镰刀
马克沁机枪 181
大炮巨舰时代的标志性军舰
无畏号战列舰 186
空前绝后的超级巨炮
巴黎大炮 192
闪亮登场的陆战之王
坦克 197
一战中产量最大的坦克
雷诺式坦克 202
大放异彩的空中女皇
齐柏林飞艇 207
令协约国胆寒的福克式灾难
福克式战机 213
一战的终极武器
化学武器 218
四、 政治外交篇
原子弹诞生前最大的爆炸
哈利法克斯大爆炸 225
意大利背信弃义之源
《伦敦条约》 230
基于国家利益的不偏不倚政策
美国的中立政策 235
美国为参战找到了借口
齐默曼电报事件 240
德国灭绝人性的犯罪行为
卢西塔尼亚号事件 245
进步主义者的美丽新世界
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 250
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大转折
中国参战 255
在一战中展现中国的存在感
赴欧华工 260
一战促成的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265
来自苏维埃政府的善意
《和平法令》 271
为退出战争付出的代价
《布列斯特和约》 276
西方鼓动下的反苏维埃行动
捷克军团叛乱 281
糊弄人的文字游戏
贝特曼和平宣言 286
日本独占中国的尝试
二十一条 291
美日牺牲中国达成的妥协
《兰辛石井协定》 296
日本史上规模最大的暴动
米骚动 301
埋葬第二国际的革命行动
革命护国主义 306
五、 英雄罪魁篇
赢得一战的协约国军总司令
法国福煦元帅 313
颇具争议的战时英国首相
劳合·乔治 318
老虎总理的多面人生
克列孟梭 323
人称迟钝将军的法军总司令
约瑟夫·霞飞 328
缔造国际联盟的理想主义者
伍德罗·威尔逊 333
俄军战时英雄和闪电战创始人
布鲁西洛夫 338
集英雄与卖国贼于一身的复杂人物
贝当元帅 343
狂妄好战的德国皇帝
威廉二世 348
东普鲁士的救星的奇特人生
保罗·冯·兴登堡 353
虽称天才却命运不济的奥匈总参谋长
弗兰茨·冯·赫岑多夫 358
末代沙皇及其悲惨结局
尼古拉二世 363
挑战英国霸权的德国公海舰队之父
提尔皮茨 368
六、 结局影响篇
奥匈帝国在革命中土崩瓦解
秋玫瑰革命 37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
《贡比涅停战协定》 380
战胜国的狂欢盛宴
巴黎和会 386
唤醒远东沉睡的雄狮
五四运动 392
纳粹据以夺权的谎言和手段
匕首暗算说 397
永久和平新秩序的构建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03
追求世界和平的理想主义尝试
国际联盟 409
殖民地换了新的主人
委任统治制度 414
纳粹侵略战争的理论基础
鲁登道夫的《总体战》 419
对空中战场的敏锐预言
空军制胜论 424
预言机械化部队的横空出世
坦克制胜论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