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我带领一个团队研究学生的学习问题。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坚持了三十多年,至今仍在延续。
“七五”“八五”(1986-1995年)我们用十年时间研究上海市重点课题《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教育综合实验研究》和《初中生学习指导的理论与实践》。
“九五”(1996-2000年),我们研究了国家教委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
“十五”(2001-2005年),我们研究了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潜能开发研究》。
“十一五”(2006-2010年)我们研究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脑科学的学习潜能开发深化研究》。
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九五”开始先后有分布在二十多个省市的4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参加上述课题子课题研究。研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推动了所在地区的教育改革,从而使学生学习及学习潜能开发研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本书的编著者李金钊、唐军、程迎红多年来参加我主持的三个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边研究边在实验学校进行实践探索,他们也在研究中成长,成为教育研究的引领者,教育研究成果的推广者.本书内容正是我们多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
(二)
多年研究学生的学会学习与学习潜能开发,我们形成并坚持如下的基本观点:
1.学生的学习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学生的学习,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2.学习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发展,包括正确的思想理念、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知识结构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学习应当是一个不断取得能力的过程,包括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以学习者积极主动为基础的,学习者应当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继续学习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就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会学,教学生学会享受学。
5.教学质量的高低,从本质上分析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益的高低,教学质量说到底是学生的学习质量。
6.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有智力的、非智力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我们概括为动力系统、操作系统、支持系统和反馈系统。动力系统,主要是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操作系统主要是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和学习方法、策略、技术等;支持系统主要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课程、教材、环境等;反馈系统主要是监测和评价。我们多年来研究的课题,对这几个系统都有涉及: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是操作系统的研究,非智力因素研究是动力系统的研究、教育策略方法,教学模式研究是支持系统的研究,而学会学习与学习潜能开发研究是几个系统都涉及的综合性研究。
7.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学习潜能,既有一般性学习潜能,包括情感性学习潜能和智慧性学习潜能,又有特殊性学习潜能和综合性学习潜能。且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有差异的,各自有不同的优势领域,教育中要充分关注这个差异。
8.学习潜能只有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才能被活化,而且个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将影响这种潜能发展的方向和程度。也就是人的潜能的发挥是人的生理潜质与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机会相互作用的产物。
李金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育政策与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学生学习、教师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出版专著《基于脑的课堂教学——框架设计与实践应用》,主编、副主编或参与编写多本著作,在各类期刊杂志和著作中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