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肿瘤学(第3版)》在保持第二版编写特色的基础上,结合肿瘤学的最新进展,删减了一些陈旧的内容,增加了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肿瘤的病因、病理,肿瘤的诊断包括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断和肿瘤标志物诊断,肿瘤的治疗包括外科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心理治疗等。下篇介绍了头颈部肿瘤、胸部肿瘤、腹腔肿瘤、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妇科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皮肤软组织及骨肿瘤、儿童实体肿瘤等多种常见肿瘤类型,以及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内容。
《临床肿瘤学(第3版)》可供医药院校作肿瘤学本科教材之用,也可供临床医生和进修人员参考。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肿瘤流行病学
第一节 肿瘤流行病学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描述性流行病学
第三节 肿瘤的分析性流行病学
第四节 肿瘤的预防控制
第五节 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肿瘤病因学
第一节 化学致癌因素
第二节 物理致癌因素
第三节 致瘤性病毒
第四节 肿瘤发生的机体因素
第五节 肿瘤干细胞学说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肿瘤病理学
第一节 肿瘤病理学概念
第二节 肿瘤病理诊断的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肿瘤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CT在肿瘤学的临床应用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
第三节 肿瘤X射线检查
第四节 PET-CT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 肿瘤的超声影像诊断
第六节 ECT
第七节 肿瘤介入诊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肿瘤临床诊断与标志物检查
第一节 肿瘤临床诊断
第二节 内镜检杏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检查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肿瘤外科学治疗
第一节 肿瘤外科的作用
第二节 肿瘤外科治疗的原则
第三节 各种术式的临床应用
第四节 微创外科
第五节 循证医学与肿瘤外科
参考文献
第八章 肿瘤的内科治疗
第一节 细胞毒抗肿瘤药物的化疗
第二节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第九章 肿瘤放射治疗
第一节 放射物理学与放射生物学基础
第二节 放射治疗设备与治疗流程
第三节 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其他治疗
第一节 中医治疗
第二节 激光治疗
第三节 肿瘤微创介入治疗
第四节 肿瘤生物治疗
第五节 热疗
第六节 微波及超声治疗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癌痛治疗及临终关怀
第一节 癌症疼痛的处理
第二节 终末期癌症患者的处理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第一节 癌症患者的常见心理反应
第二节 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第三节 心理治疗的一般原则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循证医学基础与临床应用原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证据的来源
第三节 研究结果的评价与证据的再评价
第四节 证据的运用与临床决策
参考文献
下篇
第十四章 头颈部肿瘤
第一节 鼻咽癌
第二节 喉癌
第三节 甲状腺癌
第四节 舌癌
第五节 涎腺肿瘤
第六节 颈部肿块
第七节 颅脑肿瘤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胸部肿瘤
第一节 肺癌
第二节 食管癌和贲门癌
第三节 乳腺癌
第四节 纵隔肿瘤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腹腔肿瘤
第一节 胃癌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
第三节 结直肠癌
第四节 胰腺癌及壶腹周围癌
第五节 腹部肿块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
第一节 肾细胞癌
第二节 膀胱癌
第三节 前列腺癌
第四节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第五节 阴茎癌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妇科肿瘤
第一节 子宫颈癌
第二节 子宫内膜癌
第三节 卵巢恶性肿瘤
第四节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第五节 外阴癌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
第二节 白血病
第三节 多发性骨髓瘤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皮肤软组织及骨肿瘤
第一节 皮肤癌
第二节 软组织肉瘤
第三节 骨肉瘤
第四节 软骨肉瘤
第五节 尤文肉瘤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儿童实体肿瘤
第一节 儿童肿瘤的特点
第二节 肾母细胞瘤
第三节 神经母细胞瘤
第四节 视网膜母细胞瘤
第五节 儿童颅外生殖细胞肿瘤
参考文献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任务之三,是寻找有效的肿瘤预防与控制措施,并评价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例如,X射线钼靶筛查是乳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干预措施,该措施是否能确实地降低人群中乳腺癌死亡率,通过人群干预试验,获得了肯定的结果,并且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卫生政策在人群中实施。
从以上3点可以看出肿瘤流行病学是逐步深入地探索肿瘤预防控制的方法。第一步,是揭示现象,属描述性流行病学。这一阶段不能直接确定肿瘤流行的原因,更不能检验防治措施的效果,仅提供深入研究的基础。但可以对现象做初步分析,提出病因假说。第二步,是找出原因,常借助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来完成。通过不同设计的调查研究,检验和验证前面工作提出的病因假说,发现与肿瘤流行有关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治干预提供依据。最后是提供措施,通过实验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评价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确证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评价预防措施的成本效果,提出推广应用的政策建议。一般来说,肿瘤流行病学这三个范畴的工作是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卫生保健需求,有重点地进行某一部分的工作。
二、肿瘤流行病学研究特点
肿瘤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是由恶性肿瘤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恶性肿瘤的特点是发病率低、发病原因和条件复杂、从接触致病危险因素到疾病发生的潜隐期长、一旦疾病形成则不可逆地发展造成患者生命的丧失。因此肿瘤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不适宜采用常规的临床研究设计,经典的传染病病因研究方法也不适合;而目前常用的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则特别适合肿瘤病因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