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航空运输管理以民航运输生产的组织与管理为主线,系统介绍现代航空运输行业管理与生产运营管理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关法规。
全书共分7章,重点介绍:国内外民航发展历程及其社会与经济主要特征、民航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发展关系;民航运输管理体系及其组织与职责,航空公司与机场基本组织、设立与取证程序,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民航运输市场结构与主要特征,营销组合、产品设计、定价机制与价格管理、市场准入与准出管理、营销环境分析、市场战略管理及机场营销;民航运输生产计划制定方法与生产流程、保障现场管理、航班时刻管理、飞机及机组调度、不正常航班管理;以ISO 9000为基础的民航旅客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方法、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的基本理论、质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技术、服务质量评估方法;以“民航安全管理体系”为基础的民航安全管理基本理论、事故致因分析方法、风险管理技术、民航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以及搜寻与救援管理;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准入管理、九大国际航权及国际航空运输多边协定等内容。
现代航空运输管理紧密结合国内外民航最新发展,内容新颖,数据翔实,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理论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可阅读性,可用作民航或交通等领域高校师生或管理人员的教学、培训或参考用书。
夏洪山等编写的《现代航空运输管理》旨在与时俱进,以从事民航事业所需基础知识的视角,对民航运输业行业背景、行业管理、市场经营、生产运行、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国际航空运输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法规,以及国际民航发展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等进行系统性介绍。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世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
1.1.1 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
1.1.2 世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历程
1.2 中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
1.3 民航运输业的社会特性和经济特性
1.3.1 五大运输体系
1.3.2 民航运输业的社会特性
1.3.3 民航运输业的经济特性
1.4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附录
参考文献
第2章 民航运输管理体系
2.1 航空运输系统
2.1.1 服务需求
2.1.2 服务供给
2.2 国际民航运输管理机构
2.2.1 国际民航组织
2.2.2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
2.2.3 国际机场理事会
2.2.4 其他国际性民航组织
2.3 中国民航管理体系
2.3.1 中国民航行业管理体系结构
2.3.2 中国民用航空局组织与职能
2.3.3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
2.3.4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
2.4 航空公司
2.4.1 航空公司分类
2.4.2 航空公司的管理组织
2.4.3 航空公司设立与取证管理
2.5 民用机场
2.5.1 民用机场管理体制
2.5.2 机场分类
2.5.3 机场的管理组织结构
2.5.4 机场的社会和经济特性
2.5.5 机场的设立与取证管理
2.5.6 机场与航空公司的协调发展关系
2.6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民航运输市场与管理
3.1 民航运输市场
3.1.1 民航运输市场及分类
3.1.2 民航运输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3.1.3 民航运输市场影响因素
3.2 民航运输市场营销管理
3.2.1 民航运输市场营销理念演变
3.2.2 民航运输市场营销组合
3.2.3 民航客运市场营销策略
3.2.4 民航货运市场营销
3.2.5 机场营销
3.3 民航运输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方法
3.3.1 PESTE分析法
3.3.2 SWOT分析法
3.3.3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3.4 民航运输市场营销战略管理
3.4.1 营销战略
3.4.2 联盟战略
3.4.3 集团战略
3.5 民航运输市场管理
3.5.1 准入管理
3.5.2 准出管理
3.6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附录
参考文献
第4章 民航运输生产组织与管理
4.1 基本概念
4.1.1 领空
4.1.2 空域
4.1.3 航路
4.1.4 航线
4.1.5 航段
4.1.6 航季
4.1.7 航班
4.2 航线基本结构
4.2.1 城市对结构
4.2.2 线性结构
4.2.3 环形结构
4.2.4 中枢辐射型航线结构
4.3 枢纽航线网络
4.3.1 “单中心”枢纽航线网络
4.3.2 “多中心”枢纽航线网络
4.3.3 复合型枢纽航线网络
4.3.4 航班波与时间窗设计
4.4 航班计划编制与管理
4.4.1 航线与航班管理
4.4.2 航班计划编制
4.4.3 航班计划编排规则
4.4.4 航班计划申报、审批与生效
4.4.5 航班时刻管理
4.5 航班运行计划与管理
4.5.1 航班运行管理体系
4.5.2 阶段性航班计划
4.5.3 航班运行计划
4.5.4 机场保障计划
4.5.5 航班运控计划
4.6 航班运行组织与管理
4.6.1 航班运行组织
4.6.2 机坪运行管理
4.6.3 航班运行管理
4.7 不正常航班管理
4.7.1 不正常航班的界定
4.7.2 不正常航班的分类
4.7.3 不正常航班的处置
4.8 机场运行环境管理
4.8.1 净空管制
4.8.2 飞机噪声控制
4.8.3 机场生态环境保护
4.9 本章小结
4.10 应用示例
4.10.1 任务描述及编排要求
4.10.2 编排方案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民航运输服务质量管理
5.1 基本概念
5.1.1 质量与质量管理
5.1.2 民航运输产品及质量
5.2 ISO 9000质量管理标准体系
5.2.1 ISO 9000质量管理标准系列
5.2.2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5.2.3 ISO 9004:2009——组织的持续成功管理
5.3 民航运输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5.3.1 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5.3.2 质量管理法规体系
5.3.3 质量审计与体系认证
5.3.4 Skytrax奖——一种质量评估方法
5.4 质量管理基础
5.4.1 全员质量意识
5.4.2 质量责任制
5.4.3 技能培训
5.4.4 质量管理规范化
5.4.5 质量管理标准化
5.4.6 质量信息管理
5.5 质量分析基础
5.5.1 Excel分类统计法
5.5.2 因果分析法
5.5.3 对策表法
5.5.4 PDCA循环法
5.6 质量控制基础
5.6.1 产品管理
5.6.2 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5.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
6.1 概述
6.1.1 基本概念
6.1.2 世界航空安全发展概况
6.2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
6.2.1 航空安全管理理念的变革
6.2.2 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
6.3 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
6.3.1 民航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6.3.2 民航安全法规体系
6.4 民航安全管理基础
6.4.1 风险分析方法
6.4.2 风险控制方法
6.4.3 人为因素控制方法
6.5 航空安全保卫管理
6.6 突发事件与应急救援管理
6.6.1 突发事件与管理
6.6.2 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管理
6.6.3 机场应急救援管理
6.6.4 搜寻与救援
6.7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国际航空运输管理
7.1 基本概念
7.1.1 国家主权
7.1.2 领空主权
7.2 国际民航的重要公约
7.2.1 国际航空基本公约
7.2.2 国际航空运输业务类公约
7.2.3 国际航空安全类公约
7.3 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准入管理
7.3.1 市场准入问题
7.3.2 业务经营管理
7.3.3 运力管理
7.4 国际航权
7.4.1 第一航权——飞越权
7.4.2 第二航权——技术经停权
7.4.3 第三航权——目的地卸载权
7.4.4 第四航权——目的地装运权
7.4.5 第五航权——中间点装载权
7.4.6 第六航权——本国经停运载权
7.4.7 第七航权——完全第三国运输权
7.4.8 第八航权——国内载运权
7.4.9 第九航权——完全国内载运权
7.5 国际航空运输多边协定
7.5.1 互惠业务权利
7.5.2 运力管理
7.5.3 运价与收费
7.5.4 其他相关服务
7.5.5 协定生效与终止
7.6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写语及专业术语(中-英对照)
附录B 缩写语及专业术语(英-中对照)
第1 章 概述
本章首先介绍航空工业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征,阐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发展的互动关系;系统介绍民航运输业的基本概念,分析其社会特性和经济特性,并阐述民航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1903 年12 月17 日,莱特(Wright)兄弟发明的第一架具有动力推进由人操纵控制的飞机试飞成功,开辟了人类挑战天空的新纪元。人类在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不懈努力的今天,已经从仅能持续12 秒、高度只有3.66 米的试验性飞行(图1-1)[1] ,进入人造星体和载人飞行、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的太空时代;从飞行距离只有36 米、时速约为48 千米/小时、仅能沿海滨沙滩的飞行,发展成跨海越洋的洲际环球飞行;从当年人们像英雄般冒险乘坐飞机,发展成飞机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之一。人类征服天空付出的无数生命和金钱,正不断获得像无边无际广阔蓝天一样的丰厚回馈,造福于人类。
1.1 世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
从人类祖先发明火药起,人们就开始了挑战天空的历程。经过漫长岁月的艰辛努力和无数次试验,尤其是18 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掀起,人类展翅飞翔的梦想才逐步成为现实。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相当规模的全球性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民航运输业,并以此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成为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便于本书的论述,首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如图1-2 所示。
(1)航空工业(Aviation Industry) ,主要是指研究、开发、生产和维修航空器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相关工业领域。
(2)航天工业(Aerospace Industry) ,主要是指研究、开发、生产和维修航天器、航天运载系统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相关工业领域。
(3)民航运输业(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主要是指运用航空器从事民用航空运输及进行航空器维修与保障服务的相关领域。
(4)载运工具(vehicle) ,主要是指用于运载目的能够由人控制移动的人造运送工具,包括轨道车辆(轮轨和磁悬浮) 、道路车辆、船舶、飞行器和管道等。
(5)飞行器(flight vehicle) ,是指由人类制造,并能够由人控制在空间飞行(载人或无人)的物体。飞行器分为航空器和航天器。
(6)航空器(air craft) ,主要是指在大气层以内依靠空气浮力由人控制飞行的飞行器,如飞机、直升机、滑翔机、飞艇、气球、风筝,以及能够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和火箭等[2] 。
(7)航天器(space craft) ,主要是指在大气层之外的太空空间内依靠自带动力和天体力学规律由人控制飞行的飞行器,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以及能够在大气层外空间飞行的导弹等。
1.1.1 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
莱特兄弟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推进载人飞机试飞成功,点燃了人类飞向天空的希望之火。欧美许多国家,在当时相对世界其他国家比较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工业基础上,首先出于国防需要,开展研制和规模化生产实用型运输飞机。随着西方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需求强烈刺激了西方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欧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从那时起,航空工业不仅服务于军事,而且成为发展民航运输业和国家经济的重要基础。
1934 年,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生产出能够真正适用于航空运输的14 座DC-1 型飞机,时速为304 千米/小时[1] 。2007 年,欧洲空中客车飞机公司生产的A380 大型远程运输飞机,其最大容量可承载850 名乘客,巡航速度达到850 千米/小时,可持续飞行14 800 千米[3] ,打破了美国在民用飞机制造业领域的霸主地位。超音速民用客机也早已翱翔蓝天,英国生产的协和超音速飞机飞行在19 000 米以上高空时,时速可达2150 千米/小时[4] 。
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航空工业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2002 年,美国“航空航天产业未来委员会”向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和国会提交的《美国航空航天产业未来委员会最终报告》中指出[5] ,“航空航天工业是美国经济领域内的一支强大力量,是在全球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之一” 。“航空航天技术是构成美国军事能力的战略战术的骨干技术” ,“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 。欧盟认为[6] ,航空航天工业在确保欧洲安全和繁荣方面有着关键的战略作用,是提升欧洲民用和国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也是欧洲安全的重要保证。显而易见,航空工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象征。
航空工业的发展,为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载运工具、技术和维修力量。在航空工业的促进和影响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民航运输业不断提供客货运输市场。另一方面,民航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民航运力增长,为航空工业提供了重要市场。美国、欧洲及中国的航空工业与民航运输业发展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航空工业与民航运输业之间相互促进发展的唇齿关系。
1.1.2 世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历程
1914 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还笼罩着全球的时候,史无前例的定期航班(scheduled flight)悄然问世。谁也没有料到,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Tampa 到St.Peters-burg 陆地乘车需要行驶一天的路程,乘飞机只要20 分钟及5 美元。这就是美国运用飞机于1914 年1 月1 日开创的世界民航史上首次定期航班运输。尽管St.Petersburg 市市长作为世界上定期航班的首航乘客向世人昭示航空旅行已经成为可能,但由于当时人们对航空的陌生,乘客寥寥无几,加之航空公司缺乏运营资金,4 个月后这个航班因亏损而夭折。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世界民航运输业艰难地掀开了她的发展历史篇章。
随着世界航空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世界民航运输业也随之成长起来。表1-1 和图1-3所示为从有记载的1930~2010 年期间世界民用航空定期航班运输总周转量增长形势。
所示资料表明,在1930~1952 年,世界民航运输业发展较为缓慢,其原因一方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受战争摧残的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百业待兴,民航运输市场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航空工业水平的限制,飞机载运能力小,导致航空公司运力有限。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定期航班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长率仍在29 % 以上。在1959~1995 年的36年间,世界民用航空定期航班运输总周转量平均年增长率达到10.56 % 。而1959~1970年的12 年中,平均年增长率甚至超过17 %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稳步快速增长,全球航空旅客和货邮运输业务蓬勃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和政治的交流与发展。
回顾世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几大重要发展阶段。纵观这几大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折,都与几次国际性的大事件密切相关。因此,下面采用阶段分析法,对国际国内民航运输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根据西方业界观点[2 ] ,差不多每隔20 年世界民航运输业发展便会发生一次大的变革。
1.形成期(1918~1937 年)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成为民航运输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年5 月,在美国国会的资助下,美国邮政部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开辟了一条定期邮政航班航线。
同年3 月,在苏联的基辅和奥地利的维也纳之间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国际邮运航线,使用“汉莎-勃兰登堡”双翼飞机进行航空邮政业务的国际定期航班运输服务。
受战争需求刺激而快速发展的航空工业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走向萧条。
为了生存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出路,民航运输业成为它的主要市场。大批军用飞机改装成民用运输机,大批飞行员转入航空公司,在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为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及欧洲各国为获得民航运输市场的优势,开始竞相发展各自的国际民航运输业务。
1919 年2 月,德国在柏林至卫玛之间开辟了欧洲第一条定期客运航线。
1919 年3 月,法国在巴黎至比利时布鲁塞尔之间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国际定期航班航线。
1919 年9 月,英国和法国在伦敦与巴黎之间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两国对飞的国际定期航线[1] 。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飞行安全性,有关机载设备、气象预报、夜航设备、空中交通管制、地面保障服务、通讯导航等领域的研究相继应运而生,为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民航运输业的初始发展阶段虽然举步艰难,但是它显露出的重要战略意义和巨大潜在市场先后引起不少国家政府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在1920~1930 年的这十年里,许多后来乃至成为当今业界巨头的航空公司先后诞生(表1-2) 。在这一阶段,由于民航运输业还处于发展初期,飞机性能虽然在不断改善和提升,但飞行技能和维护技术不太成熟,经营管理没有经验,大多数航空公司经营处于亏损状态,只能依靠政府的经济资助和财政补贴惨淡经营。
但是,航空工业的技术进步不断给民航运输业带来发展生机。1927 年,先进的航空导航设备陀螺仪开始装备飞机,提高了飞机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安全性。
1935 年,供仪表飞行指挥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先后在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机场、俄亥俄州克莱乌兰机场及芝加哥机场投入运行,从此空中飞行可以通过无线电指挥,使航空运输进入了空中交通有序管理的新时代[2] 。其后不久,从石油中提炼出高质量的航空燃油,自动着陆系统研制成功,都显著地提高了航空运输飞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1933 年,波音B247 型飞机问世,展示出现代航空运输机的雏形:全金属机身,单翼,双发动机,起落架可伸缩,可以乘坐10 名旅客,巡航速度快(图1-4) 。1934 年,道格拉斯公司的DC-1 型飞机问世。真正使人们感到航空旅行较为安全的应当首数21 座的DC-3型飞机(图1-5) ,它不仅速度快,而且座舱舒适。正是DC-3 型飞机史无前例的安全记录,鼓起了人们乘坐飞机的勇气和信心,使得航空公司运营开始逐步扭亏为盈,进入稳步增长的发展时期(图1-6) 。DC-3 型飞机在民航运输市场中的成功运用,真正体现了航空运输的四大特点:快捷、经济、舒适和安全。也正是由于航空运输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航空保险业务于1937 年开始进入航空运输领域[2] 。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机场也应运而生。最初,机场就是一片平整的土地,或是沙滩、或是农场、或是马路,主要是为飞机起降、加油和维修提供场所。到1912 年,美国已经建造了20 多个被认可的机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又建造了67 个新机场[9]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机场大都既是军用又是民用,并无明确区分。随着航空旅客运输业务的增加和对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机场设施不断改善,专供旅客休息的候机楼和机场服务概念开始出现,现代机场的雏形初现端倪。在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同时,有关航空的国际法规也在开始逐步建立。早在1910 年5 月,来自欧洲19 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法国巴黎,就有关航空器国籍、航行证、飞行员资格审查、飞行规则和领空主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起草了《巴黎国际航空公约(草案)》。1919 年10 月,巴黎和平会议最高理事会通过了《巴黎国际航空公约》(简称《巴黎公约》) ,并成立了“空中航行国际委员会”(ICAN)[10] 。《巴黎国际航空公约》是世界航空史上的第一部法典,它明确阐述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具体规定了无害通过的权利和限制、国际航行的规则和条件、航空器分类和国籍登记方法、航空器出入境管理及机组人员资格确认等事项[11 ] 。《巴黎国际航空公约》的签订,对维护国际航空秩序和促进民航运输业的有序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空中航行国际委员会”的成立,对推进《巴黎国际航空公约》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