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医师直通车:考点速记篇》贯彻“两点三步法”的教学理念。两点:寻找考点、记忆考点。三步法:第一步通读辅导(或者教材)领悟大纲精髓,以便心中有数;第二步熟做真题识破出题玄机,以便掌握命题思路;第三步巩固练习有的放矢地做习题和模拟,以便从容应对考试。
本丛书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医师考试大纲为蓝图,以历届真题为核心,以最新教材为依托,以参见多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讲义为制胜点——透彻分析和总结出了48种题型,首次揭开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出题和命题的规律,使读者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015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医师直通车:考点速记篇》精解全部考试要求的知识点(“寻找考点”),使读者有效地复习:内容精炼但又能覆盖所有的考点。
《2015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医师直通车:考点速记篇》之所以能在夹缝中成长并畅销而成为很多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发愁考生的首选,缘于作者孜孜不倦地钻研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精神和解决考试问题的能力,独创的“两点三步复习法”、首次破解的48种命题题型以及高效的海量题库是其制胜的三大法宝。
【高分突破篇】精解了全部考纲的知识点(“寻找考点”),使读者有效地复习;独创和精炼的“记忆考点”方法(记忆提示),使复习变得有趣和有效。“本篇考点总揽”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明了考点。【考点速记篇】上篇破解命题规律:揭秘48种命题题型,把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出题思路:中篇分科考点速记:题干式高效掌握考点,短时迅速提分过关;下篇锤炼答题技巧:荟萃历年考题并解析,成就举一反三能力。通过创新的模式(题干+正确选项)涵盖了近15000余个考点(习题),覆盖面广,成为考生顺利通过的保证。
《2015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医师直通车:考点速记篇》主要适合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使用,也可以作为参加全国统一考试中医综合、中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职称)、中医院校本科生使用。
上篇 破解命题规律:揭秘48种命题题型,把脉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出题思路
第1章 命题规律之“数据”题型
第2章 命题规律之“病机”题型
第3章 命题规律之“病理”题型
第4章 命题规律之“病位”题型
第5章 命题规律之“病因”题型
第6章 命题规律之“不”(或“错误”)题型
第7章 命题规律之“不包括”题型
第8章 命题规律之“不属于”题型
第9章 命题规律之“部位”题型
第10章 命题规律之“典型”题型
第11章 命题规律之“定义”题型
第12章 命题规律之“作用”题型
第13章 命题规律之“方剂”题型
第14章 命题规律之“分布”题型
第15章 命题规律之“概念”题型
第16章 命题规律之“根据”题型
第17章 命题规律之“功能”题型
第18章 命题规律之“功效”题型
第19章 命题规律之“功用”题型
第20章 命题规律之“归经”题型
第21章 命题规律之“禁忌”题型
第22章 命题规律之“经脉”题型
第23章 命题规律之“例外”题型
第24章 命题规律之“临床表现”题型
第25章 命题规律之“其他”题型
第26章 命题规律之“首先”题型
第27章 命题规律之“首选”题型
第28章 命题规律之“包括”题型
第29章 命题规律之“特点”题型
第30章 命题规律之“特征”题型
第31章 命题规律之“体征”题型
第32章 命题规律之“穴位”题型
第33章 命题规律之“药物”题型
第34章 命题规律之“医著”题型
第35章 命题规律之“医著引文”题型
第36章 命题规律之“原因”题型
第37章 命题规律之“原则”题型
第38章 命题规律之“诊断”题型
第39章 命题规律之“证候”题型
第40章 命题规律之“症状”题型
第41章 命题规律之“治法”题型
第42章 命题规律之“治疗”题型
第43章 命题规律之“主方”题型
第44章 命题规律之“主穴”题型
第45章 命题规律之“属于”题型
第46章 命题规律之“组成”题型
第47章 命题规律之“最”题型
第48章 命题规律之“对比记忆”题型
中篇 分科考点速记:题干式高效掌握考点,短时迅速提分过关
第1章 中医基础理论考点速记
第2章 中医诊断学考点速记
第3章 中药学考点速记
第4章 方剂学考点速记
第5章 中医内科学考点速记
第6章 中医外科学考点速记
第7章 中医妇科学考点速记
第8章 中医儿科学考点速记
第9章 针灸学考点速记
第10章 诊断学基础考点速记
第11章 传染病学考点速记
第12章 内科学考点速记
第13章 医学伦理学考点速记
第14章 卫生法规考点速记
下篇 锤炼答题技巧:荟萃历年考题并解析,成就举一反三能力
第1章 中医基础理论
第2章 中医诊断学
第3章 中药学
第4章 方剂学
第5章 针灸学
第6章 中医内科学
第7章 中医外科学
第8章 中医妇科学
第9章 中医儿科学
第10章 诊断学基础
第11章 传染病学
第12章 西医内科学
第13章 医学伦理学
第14章 卫生法规
31.患者,女,23岁,已婚。产后5天高热寒战,小腹疼痛拒按,恶露初时量多,后量少、色紫黯如败酱、有臭气,烦躁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其诊断是:产后发热感染邪毒证。
32.患者,女,26岁。产后乳汁正常,与家人生气后,乳汁骤减,乳汁稠,乳房胀硬而痛,精神抑郁,胸胁胀痛,食欲减退,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诊断是:缺乳肝郁气滞证。
33.患者,女,27岁,产后3天,恶露不下,小腹疼痛阵作、拒按,胸闷喘促,恶心呕吐,突然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色唇舌俱紫黯,苔少,脉细涩。其诊断是:产后血晕瘀阻气闭证。
34.患者,女,30岁。每逢社交场合,精神紧张时旋即出现腹部胀痛,痛则欲泻,泻后则痛止。平时食欲欠佳、两胁胀痛,睡眠、二便尚可,舌淡,脉缓。诊断最可能是:肝气犯脾证。
35.患者,女,50岁。体弱多病,形体消瘦,气短乏力,纳食不香,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时暖气,腹胀,经查诊断为胃下垂。应选用哪一类药物:味甘、升浮药。
36.患者,女,58岁。心悸胸闷已2年,近日心悸加剧,且胸部闷痛,入夜加重,伴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脉沉弦迟。临床诊断最可能是:心阳虚证。
37.患者60岁,排便时出血,量不多,肛门脱出肿物,如李大小,表面色紫,微带白色,需用手推挤方能还纳,病已10年,近来加重。其诊断是:三期内痔。
38.患者发热畏寒3天,头痛,食欲不振,肛门灼痛,排便、行走时加剧,坐卧不安。检查肛门指诊:患侧丰满,压痛明显,有波动感;最可能的诊断是:坐骨直肠间隙脓肿。
39.患者经行肢体肿胀,按之随手而起,色黯有块,脘闷胁胀,舌黯,苔白,脉弦细,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经行浮肿。
40.患者男,36岁,咳喘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现咳逆喘满不得卧,痰白量多呈泡沫状,畏寒足肿,舌暗苔白滑,脉弦紧,应诊断为:支饮。
41.患者男,40岁。昨日出现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吐后反畅,大便臭秽,舌苔厚腻,脉滑数。应诊断为何种病证:饮食停滞型呕吐。
42.患者男,50岁,既往体健,查体时发现肝在右季肋下2cm.质硬、无压痛,脾可触及,ALT正常范围,肝穿刺病理有假小叶形成,应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
43.患者男,54岁,腹胀且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苔腻,脉弦滑,应诊断为:食滞痰阻之聚证。
44.患者,男性,28岁,肛门坠胀疼痛2个月,症状时轻时重,大便干,排便前有黏液自肛门流出,无便血。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肛窦炎。
45.患者女,23岁,一日洗澡时偶然发现左侧乳头下方可及一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推之可移,无明显疼痛,乳房局部皮肤无明显异常,对该患者做出诊断首选:B超检查。
46.患者女,26岁,大学毕业,月经前双侧乳房胀痛明显,检查时可及双乳房肿块,大小不等,有索条状、结节型及片块状。月经后症状减轻。诊断为:乳癖。
47.患者女.34岁,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起病之初曾有恶风、发热,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应诊断为:行痹。
48.患者,女性,25岁,产后23天,乳汁排出不畅,乳房局部疼痛,肿胀,结块直径2cm,皮色微红,身冷,发热,头痛骨楚,食欲不振。诊断考虑:乳痈。
49.患者,女性,35岁,正处于哺乳期,诉发现右乳房肿块2天,很快发展到全乳房,体温37.8℃,右乳房较对侧明显增大,表面发红,扪之整个乳房发硬,皮肤有水肿,有明显压痛,但未触及局限性肿物及波动感,右侧淋巴结肿大。首先考虑的诊断是:炎性乳岩。
50.患者,女性,38岁,因双乳胀痛伴肿块数年而就诊,检查时发现双乳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之结节,质韧,腋窝淋巴结无明显肿大,挤压乳头时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溢出,细胞学检查无异常发现,最可能的诊断是:乳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