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前言
第一篇 镉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一章 镉锌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吸取修复研究进展
第一节 镉锌超积累植物资源调查
第二节 超积累植物对镉锌的耐性与富集机制
第三节 镉锌超积累植物吸取修复效果及应用示范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遏蓝菜对镉锌污染土壤的吸取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一节 遏蓝菜镉超积累和耐受的遗传基础及分子机制
第二节 遏蓝菜吸取修复对根际土壤溶液性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印度芥菜对镉锌污染土壤的吸取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一节 印度芥菜对镉锌的富集特征及其对土壤中镉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第二节 镉锌污染土壤的印度芥菜吸取修复及络合诱导机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伴矿景天对镉锌污染土壤的吸取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一节 景天植物修复镉锌污染土壤的生理生化基础
第二节 镉锌污染土壤的伴矿景天植物修复强化调控措施
第三节 镉锌污染土壤的伴矿景天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镉锌超积累植物产后安全处置原理与技术发展
第一节 伴矿景天无害化热处置方法原理
第二节 热处理过程中伴矿景天常规污染物的排放与重金属迁移转化
第三节 伴矿景天流化床焚烧过程中多环芳烃的排放
参考文献
第二篇 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六章 超积累植物在铜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第一节 铜超积累植物资源调查
第二节 超积累植物对铜的耐性与富集机制
第三节 超积累植物修复铜污染土壤的调控途径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印度芥菜对铜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其有机调控
第一节 污灌水稻土铜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其有机调控作用
第二节 EDTA和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铜污染水稻土的诱导强化植物修复
第三节 EDTA和低分子量有机酸铜污染旱地红壤的诱导强化植物修复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饭包草对铜污染的植物修复
第一节 饭包草对铜的吸收积累
第二节 饭包草对铜的生理响应及解毒机制
参考文献
第九章 香薷植物对铜污染土壤的吸取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一节 香薷植物修复铜污染的生理生化基础
第二节 铜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化学调控途径
第三节 铜污染土壤的香薷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
参考文献
第十章 铜富集植物型生物肥料的研制及应用
第一节 不同环境因子对海州香薷堆肥品质与物质转化的影响
第二节 香薷植物堆肥对缺铜土壤中冬小麦生长和铜吸收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篇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十一章 铜砷复合污染土壤的蜈蚣草修复
第一节 铜砷污染对蜈蚣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
第二节 土壤溶液-土壤-蜈蚣草体系中砷的分配特征
第三节 土壤溶液-土壤-蜈蚣草体系中铜的分配特征
第四节 土壤溶液-土壤-蜈蚣草的磷的分配特征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络合蒸发修复和植物蒸腾驱动螯移-基质固定修复
第一节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络合蒸发修复
第二节 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蒸腾驱动螯移-基质固定修复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钝化机制与修复技术发展
第一节 调理钝化剂施用模式和剂量的模拟优化
第二节 调理钝化剂的田间原位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第四篇 矿区尾矿基质改良与稳定化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十四章 铜陵铜尾矿基质改良与能源植物稳定化修复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一节 基质改良剂的筛选及其改良效果
第二节 能源植物用于尾矿基质植物稳定修复和植被恢复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德兴铜尾矿库基质改良与稳定化机制与技术发展
第一节 基质改良剂及其施用量的筛选
第二节 污泥田间施用的改良效果及环境风险
参考文献
第五篇 连续植物修复下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质量变化
第十六章 连续植物修复下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变化
第一节 连续超积累植物修复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
第二节 连续三年田间原位植物修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植物修复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连续植物修复后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变化
第一节 连续超积累植物修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第二节 连续三年田间植物原位修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植物修复方式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第四节 连续植物修复对污染土壤颗粒中重金属变化的影响
第五节 连续植物修复后污染土壤的重金属解吸特征变化
第六节 连续植物修复下污染农田重金属有效性及修复效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连续植物修复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第一节 连续超积累植物修复对农田土壤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第二节 连续三年田间植物原位修复对土壤生物学指标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植物修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指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连续植物修复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第一节 连续超积累植物修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 连续三年植物原位修复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植物修复方式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