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北方牧区自然灾害呈现频发、重发的趋势。由于北方牧区草原防灾抗灾能力相对脆弱,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承灾能力低,牧民的防灾避灾知识缺乏,是受灾影响最大的群体,尤其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导致牧业的脆弱性日趋加剧,已对我国牧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牧区本身又是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则是草原畜牧业经济的经营和管理中遇到的最为常见的风险因素。多年来,自然灾害给草原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且灾害风险呈上升趋势。其中,旱灾和雪灾是突发性强、危害大的自然灾害,对草原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很大,制约着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引发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旱灾和雪灾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均呈上升趋势,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70亿~100亿元左右,对农牧业生产造成的危害严重,也直接影响到依靠农牧业安身立命的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对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等构成了严重威胁。
牧区地理位置特殊,区内发育多种类型草原,草原在全国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北方草原牧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年际变化大,干旱发生的频次多,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牧草正常生长,饲草供应和人畜饮水缺乏,极易形成干旱灾害,对草原畜牧业和牧民造成严重损失。牧区干旱发生的频次多,覆盖面广,持续时间长,影响牧草正常生长,饲草供应和人畜饮水缺乏,极易形成干旱灾害,对草原畜牧业和牧民造成严重损失。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中,我国因旱损失牲畜50万头(只)以上的有10余年。干旱除了对畜牧业生产有着直接影响,对草原生态环境也具有潜在危害,干旱对地表植被生长抑制加速了土地的沙化、草场退化,促使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因此,针对草原地区的干旱灾害开展损失快速评估模型和应急救助决策研究,有着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
雪灾是我国牧区常见的、危害大、范围广的气象灾害之一,历史上出现的雪灾给草原牧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牧区由于雪灾的影响,年均家畜死亡率在5010以上,重灾年份可达25%以上,年均家畜掉膘损失为死亡损失的3-4倍,年畜牧业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可达50亿元以上,严重制约着草原牧区畜牧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因此,建立牧区雪灾快速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牧区雪灾损失快速评估模型和应急救助决策支持平台,可以为牧区雪灾的预防,牧区雪灾保险,防灾减灾资金的投入提供客观依据,为政府制定牧区雪灾管理对策、减灾规划,部署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和草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同时,对草原生态环境建设、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自然灾害损失与社会影响快速评估研究,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很早就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操作手册,指导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而我国因数据统计不完备、灾害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原因,损失评估工作相对滞后,且鲜有针对草原雪灾、旱灾的损失评估研究,急需加强技术与政策层面研究,推动灾害,尤其是草原旱灾、雪灾损失快速评估工作。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需求与能力评估的研究刚刚起步,从需求与能力评估两个方面来看,能力评估的研究较多,最为薄弱的是需求评估。对于应急能力评估,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对城市防灾减灾能力进行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各种各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于需求评估,国内还不多见,一些国际组织的大型评估系统或模型中涉及救助需求评估,例如,联合国、欧盟和世界银行正在开发一套灾后需求评估软件(PDNAs),重点针对灾后早期灾情评估和救灾需求评估。总体来说,目前应急工作的需求与能力评估主要处于研究层面,能力评估研究成果相对丰富,需求评估还刚刚起步。对于选址方法,大多数学者仅仅是从方法论中提出了选址的原则及相关模型,对于商业领域来说,选址的标准已基本形成,学者已经有固有的思路,但是,对于救灾应急储备库选址及应急物资动态调配等方面则很少有明确的思路,还不能满足业务部门需求。总之,我国对草原旱灾、雪灾损失快速标准和应急救助决策还缺乏统一认识和实践检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草原旱灾、雪灾损失快速标准和应急救助决策研究还很罕见,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北方牧区草原减灾工作深入开展的瓶颈。
本书是“十二五”社发领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减灾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2013BAK05BOO)”课题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BAK05802)”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本书以中国北方牧区草原旱灾、雪灾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草原干旱灾害、雪灾损失快速评估及草原旱灾、雪灾社会影响评价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CASA模型,结合室内外实验数据,完成了不同情景下松嫩草原干旱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以锡林郭勒地区为研究区,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利用微波遥感反演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脆弱性曲线方法.对草原雪灾损失进行了快速评估:根据旱灾与雪灾社会影响的形成机制与概念框架,以草原旱灾和雪灾为例分别建立草原旱灾和草原雪灾社会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筛选和解释,探讨并提出草原旱灾与草原雪灾社会影响评价的方法,分别建立了评价模型并进行评价;结合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实际需求,基于数学建模、GIS技术和情景分析技术等,分析研究区域内灾害风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等因素,开展了多灾害多目标的应急救灾储备站点的空间布局优化技术研究,并构建了相关技术体系;最后构建了草原旱灾、雪灾应急救助管理系统平台,提出了草原旱灾、雪灾应急救助管理对策体系。
全书由张继权教授负责总体设计和定稿。全书共分七章,其中第1章由张继权、郭恩亮执笔;第2章由马齐云、张继权执笔;第3章由哈斯、张继权、刘兴朋执笔:第4章由董振华、张继权、佟志军执笔;第5章由陈鹏执笔;第6章陈鹏执笔:第7章由陈鹏、马齐云、冯天计、乌日娜执笔。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课题组各位成员通力合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心血,在此向课题组各位成员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借此机会向各位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受到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编辑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作者知识水平和能力所限,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尚有待于反复实践和不断深入,书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同行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和展望
1.2.1 草原旱灾损失快速评估研究进展
1.2.2 草原雪灾损失快速评估研究进展
1.2.3 灾害链研究进展
1.2.4 草原旱灾、雪灾应急减灾与应急救助研究进展
1.2.5 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1.2.6 国内外相关研究展望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草原旱灾损失快速评估研究
2.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2.1.1 研究区域
2.1.2 数据来源
2.2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2.2.1 理论依据
2.2.2 研究方法
2.3 草原干旱灾害系统分析
2.3.1 孕灾环境
2.3.2 致灾因子
2.3.3 承灾体
2.4 草原干旱时空分布格局分析
2.4.1 松嫩草原干旱识别
2.4.2 松嫩草原干旱时空分布规律
2.5 草原NPP估算及其时空格局
2.5.1 CASA模型参数的求取与确定
2.5.2 松嫩草原NPP估算实现及精度验证
2.5.3 松嫩草原NPP时空分布特征
2.6 干旱灾害损失率曲线构建
2.6.1 基于CASA模型的干旱损失率曲线构建
2.6.2 基于野外实验的干旱损失率曲线构建
2.6.3 两种损失率曲线的对比分析
2.7 干旱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研究
2.7.1 松嫩草原干旱灾害对草地产量影响的损失快速评估
2.7.2 松嫩草原干旱灾害对草地载畜量影响的损失快速评估
参考文献
第3章 草原雪灾损失快速评估研究
3.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数据来源
3.2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3.2.1 理论依据
3.2.2 研究方法
3.3 草原雪灾致灾系统分析
3.3.1 孕灾环境子系统分析
3.3.2 致灾因子子系统分析
3.3.3 承灾体子系统分析
3.4 草原牧区积雪面积时空演变格局
3.4.1 积雪面积时间变化
3.4.2 积雪面积空间变化
3.5 基于FY3B微波遥感数据的积雪深度反演研究
3.5.1 反演模型建立
3.5.2 模型反演精度验证
3.6 草原雪灾多承灾体损失率曲线建立
3.6.1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主要承灾体雪灾损失率的计算
3.6.2 锡林郭勒地区不同承灾体草原雪灾损失率曲线的建立
3.7 草原牧区不同承灾体草原雪灾损失快速评估
3.7.1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雪灾草场损失快速评估
3.7.2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雪灾牲畜损失快速评估
3.7.3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雪灾牲畜棚舍损失快速评估
3.7.4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雪灾人口损失快速评估
3.7.5 锡林郭勒地区草原雪灾直接经济损失快速评估
参考文献
第4章 草原旱灾、雪灾社会影响评价研究
4.1 草原旱灾危险性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1.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4.1.2 草原旱灾危险性时空演变特征
4.1.3 结论与讨论
4.2 草原雪灾时空演变分析
4.2.1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4.2.2 草原雪灾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4.2.3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雪灾灾情评价与区划
4.3 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推理模型研究
4.3.1 研究方法与灾害链类型
4.3.2 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推理模型的构建
4.3.3 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推理模型的检验
4.3.4 锡林郭勒盟草原旱灾、雪灾综合区划
4.4 草原旱灾社会影响评价研究
4.4.1 草原旱灾社会影响机理分析
4.4.2 草原旱灾社会影响评价方法
4.4.3 基于SD模型的草原旱灾社会影响驱动机理分析
4.4.4 草原旱灾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及模型构建
4.4.5 草原旱灾社会影响评价与区划
4.5 草原雪灾社会影响评价研究
4.5.1 草原雪灾社会影响机理分析
4.5.2 草原雪灾社会影响评价方法
4.5.3 草原雪灾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4.5.4 草原雪灾社会影响评价与区划
参考文献
第5章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需求与能力评估研究
5.1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理论
5.1.1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基本概念
5.1.2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特征
5.1.3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评估内涵与内容
5.1.4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意义
5.1.5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
5.1.6 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评估
5.2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能力研究
5.2.1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能力评价方法
5.2.2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5.2.3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能力评价结果分析
5.3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需求研究
5.3.1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需求研究方法
5.3.2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需求模型的构建
5.3.3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需求结果分析
参考文献
第6章 草原雪灾应急救助物资库及避难所优化布局研究
6.1 草原雪灾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
6.1.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6.1.2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6.1.3 草原雪灾风险因素辨识
6.1.4 草原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建立
6.1.5 基于行政尺度与格网尺度的草原雪灾风险评价
6.2 草原雪灾应急物资库优化布局研究
6.2.1 草原雪灾物资库布局影响因子分析
6.2.2 草原雪灾物资库优化布局与服务区划分
6.3 社区应急避难所优化布局技术研究
6.3.1 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区位选址模型构建
6.3.2 实证案例
6.4 区级应急避难所优化布局研究
6.4.1 应急避难所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6.4.2 应急避难所优化布局原则
6.4.3 避难所选址适宜性分析
6.4.4 避难所优化布局模型构建及应用
参考文献
第7章 草原旱灾、雪灾应急救助管理系统构建与决策研究
7.1 北方牧区草原旱灾、雪灾应急救助技术整体框架与技术平台构建
7.1.1 基于“3S”技术的草原牧区旱灾损失快速评估系统概念框架的构建
7.1.2 北方牧区草原旱灾、雪灾应急救助可视化系统
7.1.3 北方牧区草原干旱识别与损失评估可视化系统
7.1.4 北方牧区草原雪灾损失快速评估可视化系统
7.1.5 北方牧区草原雪灾应急物资库优化布局系统
7.1.6 北方牧区草原雪灾应急避难所优化布局系统
7.2 北方牧区草原旱灾、雪灾管理及防御对策研究
7.2.1 草原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技术对策
7.2.2 草原雪灾损失防御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