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市镇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人口史、城市学、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史、生活史等诸多学科领域中历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和重点,这与该地区于近世以来在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及人口的格局、大势以及思想、文化、教育和人才等的权重、活跃和兴盛密不可分,包括文化世族、士林集群、商品市场和流通、经济方式,以及清嘉风物、宜居隐居、和谐生态等方面。就明清区域诸专门史而言,大概还没有哪一个地区能吸引如此众多学人问津,包括美、德、英、法、日诸国的研究者,以及众多港台学者。接踵问世的成果,大抵集中在经济史、社会史、生活史、城市史和历史地理等五个方面,一些论著分析精当,引据充分,体现了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准。嗣后又有建筑学、规划学等工科类研究介入其间,有关江南市镇人居环境的研究自然也肇始于上述学科,据说这是基于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假命题连带出来的真学术。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建筑学、规划学、景观学、设计学和美术学这五个一级学科的相关研究十分乏力,差距明显。着力于人文地理和人居环境科学角度对江南市镇展开探讨,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项。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居环境变迁,市镇平面组织和空间格局,河流、桥梁、码头和舟船,建筑形制和造型,建筑装饰和室内陈设等五个方面,对江南市镇的人居环境艺术进行虽初步但较全面的叙述和梳理,分析其居住建筑环境所映现的生态化、精致性和舒适性。
事实上,无论是以前,还是可预见的未来,似乎也都不可能将一个完整区域的勘查、考察和体验浓缩成任何合理的时间长度。从1992年在《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论文《江南水乡特色探讨》,到《江南市镇——建筑、艺术、人文》一书的撰写,业已整整21年。值此告蕆之际,特别感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将我的《大运河流域人居环境艺术研究》、《明清大运河流域人居环境研究》课题分列为人文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研究项目,立项资助,本书即为上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顺此,也向所有帮助者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包括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8级环境设计专业张立同学和2011级硕士生任姗提供部分照片(未署名者均为作者拍摄),2010级硕士生王嫣协助绘制地图,新市镇文化中心韦秀程先生允我借阅庋藏多类版本的镇志文献,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周莉桦等编辑辛勤而颇见难度的持续努力。
江南市镇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乃至人口史、城市学、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史、生活史等诸多学科领域中历来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和重点,这与该地区于近世以来在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及人口的格局、大势以及思想、文化、教育和人才等的权重、活跃和兴盛密不可分,包括文化世族、士林集群、商品市场和流通、经济方式,以及清嘉风物、宜居隐居、和谐生态等方面。就明清区域诸专门史而言,大概还没有哪一个地区能吸引如此众多学人问津,包括美、德、英、法、日诸国的研究者,以及众多港台学者。接踵问世的成果,大抵集中在经济史、社会史、生活史、城市史和历史地理等五个方面,一些论著分析精当,引据充分,体现了这些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准。嗣后又有建筑学、规划学等工科类研究介入其间,有关江南市镇人居环境的研究自然也肇始于上述学科,据说这是基于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假命题连带出来的真学术。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建筑学、规划学、景观学、设计学和美术学这五个一级学科的相关研究十分乏力,差距明显。着力于人文地理和人居环境科学角度对江南市镇展开探讨,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项。本书从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居环境变迁,市镇平面组织和空间格局,河流、桥梁、码头和舟船,建筑形制和造型,建筑装饰和室内陈设等五个方面,对江南市镇的人居环境艺术进行虽初步但较全面的叙述和梳理,分析其居住建筑环境所映现的生态化、精致性和舒适性。
事实上,无论是以前,还是可预见的未来,似乎也都不可能将一个完整区域的勘查、考察和体验浓缩成任何合理的时间长度。从1992年在《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论文《江南水乡特色探讨》,到《江南市镇——建筑、艺术、人文》一书的撰写,业已整整21年。值此告蕆之际,特别感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将我的《大运河流域人居环境艺术研究》、《明清大运河流域人居环境研究》课题分列为人文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研究项目,立项资助,本书即为上述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顺此,也向所有帮助者致以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包括上海大学美术学院2008级环境设计专业张立同学和2011级硕士生任姗提供部分照片(未署名者均为作者拍摄),2010级硕士生王嫣协助绘制地图,新市镇文化中心韦秀程先生允我借阅庋藏多类版本的镇志文献,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周莉桦等编辑辛勤而颇见难度的持续努力。
刘森林
2014年4月
《中华遗产人居典范》书系/序 I
第一章 总论 001
一 、概念和范围 003
二 、类型和特点 014
三 、产生和发展 027
第二章 江南区域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 041
一、自然、生态和资源 042
二、经济和社会 048
三、文化和历史 062
第三章 市镇平面组织和空间格局 089
一、平面组织和结构 090
二、空间结构体系 095
三、构成方式 101
四、空间形态和心理、行为 106
第四章 河流、桥梁、码头和舟船 115
一、河流、水巷和桥梁 116
二、水埠、驳岸和舟船 130
第五章 建筑形制和造型 143
一、民居建筑 144
二、宗教崇祀建筑 160
三、文化教育建筑 166
四、园林建筑 170
五、商业建筑 180
六、公共建筑 188
第六章 建筑装饰和室内陈设 195
一、建筑结构构造 196
二、建筑装饰装修 209
三、室内陈设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