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姜美娜、李艳编著的《零基础学会计(图 解版)》是一本通俗、浅显易懂的会计新手入门读物 ,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与会 计人员日常工作相关的基本会计实务知识。阅读完本 书,读者能从“完全不知道会计是怎么回事”提高到 “独立完成基本会计实务工作”。
本书包括会计入门、会计核算基础和会计账务处 理3篇,共16章。
本书是会计基础知识的普及读物,可作为会计新 手入门的起步教材,也可作为对会计知识略知皮毛, 或已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从未真正接触会计 实务的“未来会计之星”的实操手册。同时,也可用 作高校经济管理类,尤其是财务入门学生的教材和相 关单位财务技能培训班的教材。
李岩、姜美娜、李艳编著的《零基础学会计(图解版)》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会计新手入门实用技能培训指南,阅读本书,你可以:全面系统地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了解会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的标准流程;掌握会计岗位的业务处理技能;提升会计岗位职业技巧。
会计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来源之一,而对于很多人,会计是职业,是谋生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首先,最基本的,要了解会计需要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有什么样的职责;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掌握系统、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并具备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能力,能在专业素养上胜任会计岗位。要从一个"零"会计知识的新手成为能独立完成企业会计工作的财务人员,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有很多。为了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会计知识,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知识,选择一本结构合理,知识点解析通俗、内容详实的会计入门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书内容
本书按最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会计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逻辑性非常强,可以作为会计专业学生授课用的第一本教材。
本书结构合理,采用"图纸-总-分"的方式,先介绍"会计学大厦"涉及的总内容,然后搭建"大厦"的框架,最后逐一地往已经搭建好的框架中有序地添砖加瓦。这样的介绍便于读者自学:既可以通过通读全书,轻松实现会计知识"扫盲",也可以作为会计疑难解答的"万用手册",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不会处理的业务时,可以通过目录检索到书中相似业务的处理方式,为实际工作解决问题。
本书列举大量实例,对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所有账页等都有具体详实的介绍,对企业从购进,到生产,再到销售等全部经济活动的会计处理过程都有具体的举例,对工业企业会计和商业企业会计也分别作了介绍。
本书按一个"零起点"会计知识人员学习会计知识的要求,共分为三篇16章,具体内容分布如下。
第1篇为会计入门。从"会计到底是干什么的""会计承担多少责任和风险"开始,介绍会计岗位的职责和法律责任,使读者对"会计"作为职业有了感观认识;然后介绍了会计人员必须了解的基本会计知识,使读者对会计工作有了理性认识。
第2篇为会计核算基础。从会计工作的起点--取得原始凭证开始,按会计核算的步骤,由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到会计账簿,到结账,再到出具会计报表,一步步构建起"企业会计核算大厦",逻辑性非常强;而在介绍每一步时,都采用了实际经济业务中的真实实例,包括实际的发票、记账凭证和账簿等,就算没有接触过会计实务的读者,学完本篇也能对会计工作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第3篇为会计账务处理。虽然不同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但其本质是一样的,本篇按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通过大量简单易懂的会计实例,对基本会计实务操作知识进行了直观介绍,使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遇到相同的经济业务时,只要按书中的实例"依样画葫芦",就能完成"新手入门"工作。
所以,学完本书,可以为计划以会计为职业的读者提供好的起点,打下扎实的基础。但是,要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会计人员,除了基本入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填鸭",更需要在实际会计工作中不断学习,只有通过企业经济业务处理的磨炼才能不断 成长。
专业知识可以通过读书学习,也可以通过与同事的沟通,向其他会计人员请教等方式得到实时提升,但"做账先做人",会计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和素养却是书本所不能提供的,在成为会计的第一天起,就请保持诚实守信和坚持原则,并严格廉洁自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知识在不断更新,而相应的实务处理也是与时俱进的,本书作为会计知识入门读本,在细节上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关于作者
李岩:滨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从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注册会计师。长期从事财务实务技能和会计职称考试培训,具有丰富的会计教学经验。曾编写《会计学原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姜美娜:高级会计师,现任教于鲁东大学,从事财务工作20余年,熟悉财务、税收政策,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工作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致力于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等领域的研究。
李艳:邯郸市职教中心会计学教师,从事财务会计、会计信息化领域的研究,承担会计学原理、会计电算化、经济法、税法等课程的讲授,担任会计模拟实习的指导老师。
本书由李岩、姜美娜、李艳共同编写,其中李岩负责编写第1~6章,姜美娜负责编写第7~11章,李艳负责编写第12~16章,同时参与编写的还有杨锐丽、鲍洁、王小龙、李亚杰、张彦梅、刘媛媛、鲍凯、张昆、李亚伟、杜锦,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1篇 会计入门
第1章 会计新手入门2
1.1 什么是会计2
1.1.1 会计的起源2
1.1.2 会计发展的不同阶段3
1.1.3 中国近、现代会计的发展历程4
1.1.4 会计的基本概念6
1.1.5 国际上关于会计概念的介绍7
1.2 会计的职能8
1.2.1 会计的核算职能8
1.2.2 会计的监督职能8
1.2.3 会计的其他职能10
1.2.4 会计在企业内部的职能图解11
1.2.5 会计在企业外部的职能图解12
1.3 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法律责任12
1.3.1 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12
1.3.2 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14
1.3.3 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15
1.3.4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22
1.4 会计部门的岗位设置25
1.4.1 会计部门岗位设置的一般要求25
1.4.2 出纳岗位的工作内容26
1.4.3 会计岗位的工作内容26
1.4.4 其他岗位的设置及其工作内容29
1.5 国内会计行业证书介绍30
1.5.1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30
1.5.2 会计师职称资格证书32
1.5.3 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34
1.6 本章小结37
第2章 会计基本知识38
2.1 会计对象38
2.1.1 会计对象的概念38
2.1.2 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39
2.1.3 商业企业的会计对象40
2.2 会计要素40
2.2.1 会计要素的概念及组成40
2.2.2 资产41
2.2.3 负债41
2.2.4 所有者权益42
2.2.5 收入42
2.2.6 费用44
2.2.7 利润44
2.3 会计假设45
2.3.1 会计主体假设45
2.3.2 持续经营假设46
2.3.3 会计分期假设47
2.3.4 货币计量假设49
2.4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50
2.4.1 可靠性原则50
2.4.2 相关性原则50
2.4.3 可理解性原则51
2.4.4 可比性原则51
2.4.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52
2.4.6 重要性原则52
2.4.7 谨慎性原则52
2.4.8 及时性原则53
2.5 会计核算的方法及工作流程53
2.5.1 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54
2.5.2 复式记账55
2.5.3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56
2.5.4 登记账簿56
2.5.5 成本计算56
2.5.6 财产清查57
2.5.7 编制会计报表57
2.5.8 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联系57
2.5.9 会计的工作流程和会计循环58
2.6 复式记账法及借贷平衡58
2.6.1 记账方法概述58
2.6.2 借贷记账法59
2.6.3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62
2.6.4 会计等式64
2.7 会计科目及账户68
2.7.1 认识会计科目68
2.7.2 认识会计账户70
2.7.3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75
2.8 本章小结76
第2篇 会计核算基础
第3章 会计凭证78
3.1 会计凭证基本知识78
3.1.1 会计凭证的种类78
3.1.2 会计凭证的作用79
3.2 原始凭证80
3.2.1 原始凭证的定义80
3.2.2 原始凭证的分类81
3.2.3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81
3.2.4 原始凭证填制的一般要求82
3.2.5 原始凭证的审核83
3.3 原始凭证处理举例84
3.3.1 开具发票的处理84
3.3.2 收到借款单的处理86
3.3.3 收到差旅费报销单的处理86
3.3.4 收到本企业限额领料单的处理87
3.3.5 汇总原始凭证的编制88
3.3.6 汇总原始凭证的功能89
3.4 记账凭证90
3.4.1 记账凭证的定义91
3.4.2 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关系91
3.4.3 记账凭证的分类92
3.4.4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95
3.4.5 记账凭证填制的一般要求96
3.4.6 记账凭证的审核97
3.4.7 记账凭证填制举例97
3.5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99
3.5.1 会计凭证的传递99
3.5.2 会计凭证的装订100
3.5.3 会计凭证的保管108
3.6 本章小结109
第4章 会计账簿110
4.1 会计账簿基本知识110
4.1.1 会计账簿的定义110
4.1.2 会计账簿的意义111
4.1.3 会计账簿与账户的关系112
4.1.4 会计账簿的分类112
4.2 会计账簿基本内容和记账规则115
4.2.1 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116
4.2.2 会计账簿设置的基本原则118
4.2.3 会计账簿的记账规则119
4.2.4 会计账簿的启用121
4.3 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122
4.3.1 日记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122
4.3.2 分类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123
4.3.3 备查账的格式和登记方法124
4.3.4 账簿的平行登记法124
4.4 会计账簿的对账和错误更正126
4.4.1 会计账簿的对账126
4.4.2 会计账簿的错账更正127
4.5 会计账簿的结账130
4.5.1 结账的基本知识130
4.5.2 结账的方法和步骤130
4.5.3 结账注意事项131
4.6 会计账簿的更换和保管132
4.6.1 会计账簿的更换132
4.6.2 会计账簿的保管133
4.7 本章小结134
第5章 账务处理程序135
5.1 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知识135
5.1.1 合理设计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136
5.1.2 账务处理程序的种类136
5.1.3 账务处理程序的选择原则137
5.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37
5.2.1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137
5.2.2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图138
5.2.3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小结138
5.3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139
5.3.1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139
5.3.2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图139
5.3.3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小结140
5.4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140
5.4.1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141
5.4.2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图141
5.4.3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小结141
5.5 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142
5.5.1 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的特殊性143
5.5.2 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144
5.5.3 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流程图146
5.5.4 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小结146
5.6 本章小结147
第6章 会计报表148
6.1 会计报表基本知识148
6.1.1 财务报告概述148
6.1.2 会计报表基本知识150
6.1.3 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要求150
6.2 利润表152
6.2.1 利润表基本知识152
6.2.2 利润表的结构152
6.2.3 利润表的编制154
6.3 资产负债表156
6.3.1 资产负债表基本知识156
6.3.2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158
6.3.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159
6.4 现金流量表163
6.4.1 现金流量表基本知识163
6.4.2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164
6.4.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167
6.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72
6.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基本知识173
6.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结构173
6.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175
6.6 会计报表附注176
6.6.1 会计报表附注基本知识176
6.6.2 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177
6.7 本章小结178
第7章 如何建账179
7.1 建账基本知识179
7.1.1 建账的概念180
7.1.2 建账的基本原则180
7.1.3 建账的依据181
7.1.4 建账的基本程序182
7.1.5 建账的具体内容183
7.1.6 建账的物质准备185
7.2 工业企业账务体系185
7.2.1 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185
7.2.2 资产负债类明细分类账186
7.2.3 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明细分类账187
7.2.4 损益类明细账187
7.2.5 总分类账188
7.2.6 建账中的其他问题189
7.3 商业企业账务体系189
7.3.1 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189
7.3.2 明细分类账190
7.3.3 总分类账190
7.3.4 建账中的其他问题190
7.4 服务企业账务体系191
7.5 其他企业账务体系191
7.5.1 确定建账日192
7.5.2 重新建账前的准备工作192
7.5.3 重新建账的账务处理192
7.6 账务软件系统建账193
7.6.1 账务软件系统建账的定义193
7.6.2 账务软件系统建账的重要性193
7.6.3 账务软件系统建账的步骤194
7.7 本章小结197
第3篇 会计账务处理
第8章 货币资金账务处理200
8.1 库存现金账务处理200
8.1.1 现金的使用范围201
8.1.2 现金的限额202
8.1.3 现金管理注意事项202
8.1.4 库存现金的账务处理204
8.1.5 库存现金清查及账务处理205
8.2 银行存款账务处理206
8.2.1 银行存款账户的种类206
8.2.2 银行转账结算方式207
8.2.3 银行存款的账务处理208
8.2.4 银行存款的清查208
8.2.5 其他货币资金的账务处理210
8.3 本章小结211
第9章 应收项目账务处理212
9.1 应收账款账务处理212
9.1.1 商业折扣212
9.1.2 现金折扣213
9.1.3 应收账款的账务处理213
9.1.4 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214
9.2 应收票据账务处理217
9.2.1 应收票据入账的账务处理217
9.2.2 应收票据利息的账务处理217
9.3 其他应收项目账务处理218
9.3.1 其他应收款的账务处理218
9.3.2 预付账款的账务处理218
9.4 本章小结219
第10章 存货账务处理220
10.1 存货基本知识220
10.1.1 存货的内容220
10.1.2 存货的确认原则221
10.2 存货入账账务处理221
10.2.1 外购存货的入账处理221
10.2.2 自制存货的入账处理223
10.2.3 委托加工存货的入账处理225
10.2.4 接受捐赠存货的入账处理226
10.2.5 其他方式取得存货的入账处理227
10.3 存货发出账务处理227
10.3.1 先进先出法228
10.3.2 加权平均法229
10.3.3 移动平均法230
10.3.4 个别计价法231
10.4 存货的期末处理232
10.4.1 存货的单料同到的处理233
10.4.2 存货的单到料未到的处理233
10.4.3 存货的料到单未到的处理233
10.5 存货清查233
10.5.1 存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234
10.5.2 存货清查的账务处理234
10.6 本章小结235
第11章 固定资产账务处理236
11.1 固定资产基本知识236
11.1.1 固定资产的分类236
11.1.2 固定资产的计价237
11.1.3 固定资产的折旧238
11.2 固定资产账务处理241
11.2.1 固定资产入账的账务处理241
11.2.2 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243
11.2.3 固定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243
11.3 固定资产清查245
11.3.1 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246
11.3.2 固定资产盘亏的账务处理246
11.4 本章小结247
第12章 投资账务处理248
12.1 投资基本知识248
12.1.1 投资的特点248
12.1.2 投资的分类249
12.2 短期投资账务处理251
12.2.1 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般知识251
12.2.2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251
12.3 长期投资账务处理253
12.3.1 长期股权投资入账的账务处理254
12.3.2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255
12.3.3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258
12.4 本章小结260
第13章 无形资产账务处理261
13.1 无形资产基本知识261
13.1.1 无形资产的特征261
13.1.2 无形资产的内容261
13.2 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263
13.2.1 无形资产入账的账务处理263
13.2.2 企业内部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264
13.2.3 无形资产后继支出的账务处理265
13.2.4 无形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267
13.3 本章小结268
第14章 负债项目账务处理269
14.1 负债项目基本知识269
14.1.1 负债的特征及确认条件269
14.1.2 负债的分类269
14.2 流动负债项目账务处理270
14.2.1 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271
14.2.2 应付票据的账务处理271
14.2.3 应付账款的账务处理272
14.2.4 预收账款的账务处理273
14.2.5 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273
14.2.6 应交税费的账务处理275
14.3 长期负债项目账务处理276
14.3.1 长期借款的财务处理277
14.3.2 应付债券的账务处理278
14.4 本章小结282
第15章 所有者权益账务处理283
15.1 所有者权益账务处理基本知识283
15.1.1 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及特点283
15.1.2 所有者权益核算的一般要求284
15.2 所有者权益账务处理284
15.2.1 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284
15.2.2 资本公积的账务处理285
15.2.3 留存收益的账务处理285
15.2.4 未分配利润的账务处理286
15.3 本章小结287
第16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项目的账务处理288
16.1 收入账务处理288
16.1.1 收入概述288
16.1.2 收入的账务处理288
16.2 费用账务处理290
16.2.1 费用概述290
16.2.2 费用的账务处理290
16.3 利润账务处理291
16.3.1 利润概述291
16.3.2 营业外收支的账务处理291
16.3.3 本年利润的账务处理292
16.3.4 所得税的账务处理293
16.4 本章小结294
附录A 最新会计科目表295
附录B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301
参考文献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