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军事中的应用。全书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评价研究综述、模糊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网络层次分析法、武器装备成果评价、路线图方法、基于网络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指数方法的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价和军事需求的综合评价。
本书的研究重点与创新成果体现在评价方法在军事中的应用,对解决一些军事的前沿问题或者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综合评价是指当评价对象作为系统,涉及的因素众多、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反映系统目标的指标体系是由众多指标组成的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体系,此时需要将众多指标按层次结构进行综合而实施。评价理论涉及多元统计分析、心理学、运筹学、模糊数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
本书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综合评价研究综述、模糊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法、网络层次分析法、武器装备成果评价、路线图方法、基于网络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指数法的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价和军事需求的综合评价。
本书的研究重点与创新成果体现在基于打击力、机动力、信息力、防护力和保障力(简单“五力”)的武器装备作战能力模糊聚类评价模型,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临近空间系统效能评价,网络层次分析法在目标选择中的应用,基于网络科学的评价方法,基于指数的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价和军事需求的综合评价,这些成果对目前军事中前沿或者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做了相应的研究。
本书作者是周华任、张晟、穆松、牛凌宇、房友园、王俐莉和张晨光。
本书在写作工作中,国防大学的马亚平教授,国防大学科研部部长秦天、赵小松参谋,军事科学院的战晓苏研究员、冯伟研究员,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谭雪平副教授、空军装备研究院的马元正副研究员,海军指挥学院的鲁明教授、朱立新副教授,潜艇学院马亮教授,解放军理工大学原训练部部长薛通教授,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刘建永教授,解放军理工大学的张波院长、张宏军教授、徐伟主任、李进伟主任、姚泽清教授、刘守生教授和姚奎副教授等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指正。
编者2015年1月
2,,,,,,,,
第一章综合评价研究综述
第一节综合评价的概念
一、 综合评价
二、 综合评价的功能
三、 综合评价的原则
四、 综合评价的评价准则
第二节综合评价的问题和步骤
一、 综合评价问题的描述
二、 构成综合评价问题的五个要素
三、 综合评价的一般步骤和流程
第三节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
二、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评价准则
三、 指标的合成方法
四、 关于权重的确定
第四节确定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
一、 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
二、 多元综合评价分析方法
三、 评价方法的选择
四、 确定评价结果
第五节外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和应用的现状
第二章模糊评价方法
第一节模糊数学基本知识
一、 集合与特征函数
二、 模糊集合
三、 模糊矩阵
四、 模糊关系及其合成运算
第二节模糊识别问题
一、 最大隶属原则
二、 阈值原则
三、 择近原则
四、 模糊相似选择
案例1基于“五力”的武器装备作战能力模糊聚类评价模型
一、 模糊聚类评价模型
二、 应用实例
第三章层次分析法
第一节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一、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二、 构造判断矩阵
三、 层次单排序
四、 层次总排序
五、 一致性检验
第三节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
一、 幂法
二、 和积法
三、 方根法
第四节层次分析法的应用
第五节群组决策
案例2自动步枪作战效能评价研究
一、 引言
二、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两种自动步枪进行效能评价
三、 运用WSEIAC模型进行作战效能评价
四、 结束语
第四章灰色综合评价法
第一节灰色系统基本理论
一、 灰色系统概述
二、 灰色系统数学描述
第二节灰色系统应用
一、 灰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
二、 灰关联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三、 算例
第三节灰色综合评价法
一、 灰色关联度分析
二、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灰色综合评价方法
案例3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临近空间系统效能评价
一、 引言
二、 临近空间系统效能评价建模思路
三、 临近空间系统效能评价模型
四、 算例分析
五、 结束语
第五章网络层次分析法
第一节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一、 网络层次分析法结构分析
二、 优势度
三、 网络层次分析法的超矩阵与加权矩阵
四、 极限相对排序向量
第二节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案例4网络层次分析法在目标选择中的应用
一、 引言
二、 目标选择的关键因素分析
三、 目标选择
四、 结束语
第六章武器装备成果评价
第一节武器装备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节武器装备成果的评价方法
一、 试验统计法
二、 指数法
三、 专家评分法
四、 优序法
五、 关系矩阵法
六、 模拟法
第三节武器装备成果全过程评价模型
一、 事先评价模型
二、 事中评价模型
三、 事后评价模型
四、 跟踪评价模型
第七章路线图方法
第一节路线图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路线图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路线图的应用领域
一、 路线图应用于战略总体规划
二、 路线图应用于战略执行评价
三、 路线图应用于装备开发
四、 路线图应用于重大项目安排
五、 路线图应用于其他领域
案例5路线图方法在武器装备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一、 制定武器装备发展路线图的关键问题
二、 制定武器装备发展路线图的方法和思路
第八章基于网络科学的评价方法
第一节网络科学理论发展的三个时期
一、 规则网络理论时期
二、 随机网络理论时期
三、 复杂网络、网络科学理论时期
案例6赛博空间的目标选择与打击评价方法
一、 赛博空间简介
二、 赛博空间的目标选择方法设想
三、 赛博空间的目标选择与打击模型的设计
四、 模拟数据检验
五、 结束语
第九章基于指数方法的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价
第一节指数建模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一、无量纲化方法
二、指数聚合方法
第二节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结构分析
一、 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相关概念
二、 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构成要素
三、 武器装备体系各层次的主要构成
四、 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装备单元和作战单元的作战能力量化评价思路
一、 采用指数法作为武器装备作战能力量化的基本方法
二、 指数的等效与统一
三、 武器装备作战能力指数的表达形式
四、 装备单元能力指数的确定方法
五、 作战单元作战能力指数的表示形式
第四节作战编成(编组)作战能力量化分析与建模
一、 作战编成(编组)作战能力量化方法
二、 作战编成(编组)作战能力量化分析
第十章军事需求的综合评价
第一节指标体系概述
一、 指标体系相关概念
二、 指标体系建立流程
第二节军事需求的评价标准及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二、 可操作性原则
三、 层次性原则
四、 针对性原则
五、 全面性原则
六、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七、 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原则
第三节军事需求的评价方法
一、 定性评价
二、 定量评价
三、 解析法
四、 模拟法
五、 综合评价
第四节军事需求的评价程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