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带着您面对新出生的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吃第一口奶、第一次排便。它会告诉您怎样判断宝宝是不是吃饱了, 如果宝宝呛奶了该怎么办, 为什么宝宝脸上身上会有这么多的疹子, 该怎么给宝宝添加辅食。本书可以帮助您处置发烧、咳嗽、呕吐、腹泻、便秘等一系列问题, 学会阅读常用的化验、检查的结果, 甚至能帮助您庇护宝宝远离传染病……
学医、从医二十余年,我至少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从“如履薄冰”到“身心俱疲”再到“倍感责任”,并从每一位患儿及其家庭面对疾病的经历慢慢悟出自己认定的“从医之道”——即,医之道,始于慈悲,得于教育,成于勤勉,精于管理,立于科研。
对医生而言,下医医已病,就是医“病”;中医医欲病,可以理解为医“人”;上医医未病,即医“国”。
医“病”,简单,无须赘述。儿童生病,或滥觞疏于关怀,或因为呵护过度,或源自基因遗传……倘若孩子的父母们能多掌握一些疾病常识、多增加一点照护的本领,那么,小朋友们患病后或许就能少经历一些磨难、少忍耐一点痛苦。
至于医“人”,复杂些。关注点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介入点应该是在亚健康状态,而且还必须增加预防的概念。医学界把这一领域称为“灰色地带”,属于病与非病之间,而医疗人员应当参与指导的领域包括饮食、运动、作息、睡眠、精神、心理、情绪等,这样将对许多疾病都有不错的干预效果。
到了医“国”的境界,才是最难,但却是根本。这里的“国”非指国家,而是一个概念,即着眼于整个民族,这时的重点,不再是疾病,甚至不是预防,而是健康。健康,从生到死,由内及外,无所不包,没有遗漏。只有全面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让大家把健康的观念熟稔于心、植根于行,不仅知道怎样照顾病患,学会第一时间发现疾病的蛛丝马迹,及时施以援手,更要从衣食住行养全方位入手,把即将发生的疫情与疾病,完全消灭在萌芽之中,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愿凭一己之力医“病”,但当自己不停的在诊室里,将相同的简单道理每天重复几百遍时,不禁萌生了医“人”的想法。从2004年起,我开始和媒体合作,努力将这些年来从每一位患儿家长那里得到的提示、结合自己在临床工作中获得的点滴经验、融入医学专著里博大的经典理论,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两百万字的科普文章,力求让大家开卷有益。至新媒体遍地开花,2016年我又申请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期待能更为直接的帮助孩子的父母,让他们得以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宝宝。
正因如此,在这部书中,细心的您可能会发现,我不是单单撰写了儿科疾病方面的内容。
面对新出生的宝宝,几乎每位爸爸妈妈都是欣喜若狂伴着手足无措。第一声啼哭、吃第一口奶、第一次排便……小家伙儿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怎样知道宝宝是不是吃饱了?如果宝宝呛奶了怎么办?为什么宝宝脸上、身上有这么多的疹子?怎么给宝宝添加辅食?即便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会令爸爸妈妈困扰不已。更何况,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呢?发烧了该如何是好?什么样的咳嗽必须去医院看病?宝宝呕吐、腹泻固然令人头疼,可是便秘一样让人焦虑。还有那些令人担心的传染病……化验单该怎么看?那些检查都有什么用?掌握一点用药的手法和经验也将是一件非常有用的技能啊!
鉴于孩子的父母绝大多数不是学医人士,因此面对宝宝,大家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来源于对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皮疹等,而不是可以精准确定名称的疾病,故而在本书的设计上,每一章均主要围绕儿童最为常见的某一“症状”或生理特点或使用需求予以设置,分为若干小节,深入浅出,予以“娓娓道来”似的讲述,非常方便家长的理解和阅读。在确保科学性、专业性的前提下,非常注意通俗性和趣味性,尽力将前沿的健康理念和自己的临床实战经验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出来的。
儿童,不仅是家庭的核心,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状态是每一位家长的关注重点,也是确保国家强盛、发展,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关键要素之一。希望身为儿童家长的您所疑惑的、期待的,在这本书里能够找到。
当然,因为没有“亲眼看到”您的宝宝,也没有为宝宝实施“望触叩听”或“望闻问切”,所以您一定要注意,文中的经验可以予以参考,但并不一定适合完全照搬,所以请认真聆听您家宝宝经治医生提出的诊断、建议和治疗方案。
在此,衷心祝愿您的宝宝健康茁壮地成长!
刘薇
刘薇,原天津市儿童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于《中华儿科》《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天津医药》《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等医学核心期刊以作者身份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编纂《全国执业药师继续教育教材》,撰写儿童用药误区分析章节。应邀于《时尚健康》《时尚育儿》《环球时报》《家庭育儿》等杂志报刊刊登健康科普类文章近200万字。
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绘制插图。为人卫版《飞秒激光屈光手术学》绘制封面及插图。为《中华影像学(儿科影像卷)》绘制插图。为2017年1月《CancerCell》设计绘制封面。
2015年出版科普图书《宝贝健康速查辞典》;2016年出版长篇小说《最后24小时》,获2016年度卫生计生委文化优秀推广作品;2017年出版长篇小说《儿科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