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时期是人生长发育速度*快的时期,也是感觉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0~6岁是孩子感觉统合的主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大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一旦孩子的感觉结合出现问题,孩子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学习能力。
本书作者王萍教授,从事婴幼儿研究和教育工作30多年,在总结了30多年的婴幼儿研究和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阅和借鉴了大量专业人士总结的经验,对感觉统合及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要性阐述,提供了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精细动作等方面的感觉统合训练游戏。
本书向家长介绍了感觉统合的含义及相关知识,同时,提供家长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具对孩子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有效方法。所选游戏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还适用于对孩子已出现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进行矫正。
前 言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感觉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这一时期婴幼儿的大脑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刚刚出生的宝宝的脑细胞与成人脑细胞一样多,约为1400亿个,只是宝宝的脑细胞之间的网络线路连接起来的数量稀少。如果父母能够在宝宝成长的关键时期尽早给予宝宝丰富的营养和大量的感觉刺激,训练宝宝的感觉统合,开发宝宝的大脑,那么,宝宝的神经细胞就会像花蕾萌发一般萌生出神经触突,并借助这些神经触突与其他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神经网络通道,使信息传递迅速快捷,让宝宝更聪明、更健康。
人的感觉统合能力就像一个交通指挥者,有了它,各种感觉神经网络的通道才会保持顺畅,不出现堵塞,从而保证所有的学习和动作操作顺利进行。可以这样说,在达到正常人的各种有目的的协调行动方面,感觉统合能力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正因为人的大脑具有感觉统合的能力,所以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适应性反应。因此,成长中的宝宝不仅需要各种感觉学习,还需要家长关注其感觉统合的发展,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感觉统合训练。
随着都市化生活的发展,宝宝的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加之家长的教养理念以及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宝宝出现了感觉统合问题,且呈现出上升态势。宝宝的感觉统合出现了问题,不仅给宝宝自身的成长带来隐患,还让家长痛苦万分,一些家长为了“拯救”孩子,到处求医,浪费了很多的精力,承受着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训练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应该引起有关人士及家长的高度重视。这既关系到家庭的和谐幸福,又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
宝宝的感觉统合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预防期(3岁前)、最佳矫正期(6岁前)、弥补期(10岁前)。家长如果能在宝宝出生后就对宝宝的感觉统合加以关注,知晓感觉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具及早地对宝宝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就能预防宝宝感觉统合失调,宝宝也将受益终生。
编写本书的目的,是让家长初步了解感觉统合的基本常识,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对宝宝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预防宝宝感觉统合失调。本书中介绍的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对已经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的宝宝,同样可以起到矫正的作用。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并借鉴了大量专业人士总结的经验,对感觉统合及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要性阐述,提供了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觉、听觉、精细动作等方面的感觉统合训练游戏。
本书力求贴近家庭生活,突出通俗性、实用性,具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广大家长、幼儿教师使用。
本书编写时参阅并借鉴了大量的国内外书刊,以及一些网络(如中国早教网、育儿网、摇篮网、宝宝树网等)发布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资料。在此,对文章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书中所有游戏插图均由闫力菁绘制,再版时,王媛、曹妍励对游戏插图作了修复。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失偏颇,存在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王萍,女,1964年2月出生,沈阳大学教授,学科专长:学前教育。研究方向:儿童早期发展。沈阳市儿童早期发展中心副主任,沈阳市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主要承担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活动与设计的教学工作。主持省级项目7项,参与省级项目4项。获省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