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10年培训生涯中,结合东方智慧与西方思维,系统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演说模式,从心态、内容和技巧3个维度,锻炼和培养读者在胆量、情绪、状态、气质、形象、节奏、内容、逻辑、控场、互动等方面的演讲素质和能力。
本书深入和科学地研究、解决了演说时紧张不敢讲的问题,无话可说不会讲和缺少方法不能讲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给出系统可操作的方法,并给出翔实的案例。这些方法都是经作者实际培训授课验证过,行之有效的,很多案例也取自课堂之上的学员分享,真实、贴切、有效。有了这本书,困扰大多数人登台演说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通过阅读《演说的魔力——5分钟让你成为说话高手》,可以强化你的勇气、自信和热情,并很自然地将所学技能应用到与人谈话的过程中,你将会发现,当众说话不再是一件难事,自己也可以展现
魅力口才。这是一本教人行动的书,而并非仅限于传授知识。阅读本书,你会从中获益匪浅。
演说心法:气场震撼人心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习武重在心法,演说也要修炼心法。一个人敢于上台,面对千万人侃侃而谈,背后一定有一颗强大的心。很多人演说呈现不够好,乍看是方法问题,再看是缺少知识底蕴,最终,其实是心理素质不过关,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台下恐惧演说,台上紧张害怕,便无法真正地绽放自我。状态决定存在,演说是一个状态活,需要我们能够绽放。
台湾圣严法师说:处理棘手的问题时,应该坦然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对于演说,我们既不能抵触,也不能逃避,而要勇敢地面对它,坦然地接受它,千方百计处理它,最终放下它,才能在演讲台上完美呈现自己。Part1何来自卑:人生不设限,演说无极限
1.提升方法易,改变心态难
在多年的培训经历中我发现,很多学员的演说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态的问题:缺少自信,容易自卑,缺少上台和开口的勇气,而且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再深一步挖掘,我发现,缺乏自信的人都有很多共同点:要么来自农村,要么家里有强势的父母,要么小时候受过打击……这不是偶然,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坚强,跟他的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提升一个人的方法技巧很容易,改变一个人的心态却很难。正如提升员工的能力很容易,改变他的心态很难:他不会操作电脑,你教他电脑;他不会销售,你教他销售。可是你要改变他的心态是很难的,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环境影响,习惯使然。要让一个人从自己的舒服圈里走出来是很难的:他必须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经历过大风大浪、风风雨雨之后才愿意真的去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具体的环境中,无论你是上学、工作,还是经商,都有自己的环境。这个环境可大可小。比如你是求学的,班级是一个小环境,学校是一个大环境;你在单位工作,部门是一个小环境,单位是一个大环境;你是经商的,企业是一个小环境,市场是一个大环境。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城市,从城市到国家,从国家到世界,我们发现,任何人都脱离不了这一个个、一层层的环境!
人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的关系。人类从最初的刀耕火种,茹毛饮血,到现在卫星上天,潜艇入海,我们一直在改变社会,改变环境。这是针对人类整体和社会发展而言。具体到每个人,更多的是环境的产物,要受环境的影响。
演说也是一样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产生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信念→态度→行为→结果
一个人在演讲台上的呈现,其实也遵循这样的原理。一个人因为紧张恐惧而演说搞砸,那么,演说搞砸,这是一种结果,这种结果源于他在演讲台上的行为:心跳加速、面红耳赤、双腿颤抖,而他的行为源于他的心态:对演说是害怕的、紧张的、忧虑的。他的心态源于他的信念:演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我是无法掌握的。而当他演说总是表现不好,给自己一个坏的体验,那么这个结果反过来又会通过行为和心态来强化他的信念。如此一来就是恶性循环不断强化,最终形成固有的、强大的信念,导致了他不敢上台演说。
2.小心贴在内心深处的标签
我们要想破除这个恶性循环,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人的信念究竟来自哪里呢?有人说来自生活,生活的历练;有人说来自学习,学习塑造我们的信念。说法都对,其实概括起来就是来自环境,环境塑造我们的信念!而能否勇敢地站在演讲台上,这个信念与个人的生活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非常内敛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含蓄的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已经扎根我们的内心,深入我们的骨髓,浸入我们的灵魂。上到孔夫子的“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下到坊间俚语“枪打出头鸟”“沉默是金”,这些话从我们出生起就已经开始无形地影响我们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住在封闭的村庄里,几乎每天围绕在父母身边,很少接触陌生人。因为我的父母也只是每天在家里做家务,在地里做农活。等我稍微大一点,我就要过着“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赶上周末或农忙,我还要去地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这是很多“70后”“80后”的成长概括。这样的生活经历养成了我们勤劳朴实的风格,也形成了沉默寡言,恐惧不自信的内心。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我家只有14寸的黑白电视机,而且收不到几个台,邻居家有25寸的大彩电。当时有25寸的大彩电真的很了不起,父母经常带我们去邻居家串门看电视。每次到了人家家里,我都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看电视,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多做一件事。有一次邻居忙家务,正好电视里正在播放广告,想要换台,于是对我说:“延起,你拿遥控器换个台!”我迟疑了一下,伸手刚要拿起遥控器,我妈妈马上制止我说:“嗯,你别动了,没摸过遥控器,别给整坏了。先看广告吧,一会儿再说。”我伸出的手又缩回去了。
没动过的东西不要动,没做过的事情不要做。这是我的父母给我的谆谆教导,也是整个环境带给我影响的一个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