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推动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为最终目的, 从营运资金概念的重构作为出发点, 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环境诉求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营运资金进行重新界定和重新分类, 以营运资金的筹措和使用为基本视角, 试图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来考虑, 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框架与完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体系。
本书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来考虑,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框架与完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体系。本书适合于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者、财务总监以及对营运资金管理创新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成效不仅对企业的流动性和收益性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经历了一系列变化: 研究重心从营运资金孤立的各项目优化研究到整体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再到基于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等新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演变。在此影响下,营运资金管理方法的研究经历了从单纯数学方法向以供应链优化和管理为重心的转变。新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研究得到了广泛认同并掀起了新的研究热潮。然而,营运资金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未在财务理论研究中占据与其重要性相对应的位置,在营运资金概念界定、目标、影响因素等方面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营运资金管理实践亟待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对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应从营运资金管理的源头上抓起,重塑营运资金管理的概念界定,使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理论符合环境发展和管理需求。
本书以推动营运资金管理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将营运资金概念的重构作为出发点,以营运资金的筹措和使用为基本视角,试图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来考虑,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理论框架与完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体系。本书首先基于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环境诉求和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营运资金进行重新界定和分类,并明确了新界定下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视角和目标定位,作为全面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前提; 其次按要素分析营运资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以解决衡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标准问题; 基于这些问题再去考虑营运资金管理的创新研究,强调从战略、商业模式、利益相关者关系和流程创新推进营运资金管理,主要从方法、组织、模式三个方面来研究营运资金的管理创新; 最后选取机械设备行业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检验,并以海尔集团、青啤集团等企业为例,研究其在全球化环境下营运资金管理的风险与对策,总结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特点,利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验证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运用效果。
本书进行探索性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是: 首先,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将营运资金概念界定为营运资金=资产-营业性负债,使营运资金概念符合了理论发展进步和管理实践需求; 其次,在此基础上,以营运资金筹措和使用为基本研究视角,权衡营运资金管理的风险和收益,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构建了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一个定量与定性的效率衡量体系; 再次,以利益相关者关系为基本视角,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资金管理策略,以营运资金预算管理和营运资金流量报告作为营运资金管理创新的两个技术要点,构建了营运资金管理控制体系,强调了营运资金管理整体规划与控制的重要性,提高了营运资金管理的战略高度,并对相应带来的营运资金组织结构体制的变化进行了阐述,初步构建了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组织结构体系,整体上搭建了新界定下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体系。
本书是在恩师王竹泉教授的指导和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也感谢我的父母、先生以及孩子给予的关怀与付出,没有你们,我就无法实现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热爱和研究。感谢我的学生强池、栾欣、刘莹和崔静的帮助。
孙莹,女,管理学(会计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中心资本效率评价研究所副所长。从事营运资金管理和资本效率分析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一、 研究思路
二、 内容安排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点
第二章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述评
第一节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理论研究
一、 营运资金的概念研究
二、 营运资金的分类研究
三、 营运资金管理与公司价值最大化
四、 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一、 现金周转期
二、 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提出的绩效评价体系
三、 基于渠道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第三节营运资金管理方法研究
一、 单独流动资产管理研究
二、 整体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三、 基于供应链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第四节营运资金管理的专题研究
一、 中小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二、 跨国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三、 利益相关者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研究
第五节现有文献的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营运资金概念的界定
第一节现有营运资金界定的不足
第二节营运资金概念重构的环境诉求——由IASB/FASB
联合概念框架引发的思考
一、 联合概念框架中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
二、 现行财务报表列报方式的不足
三、 联合概念框架中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
带来的启示
第三节营运资金概念重构与分类的初步设想
一、 营业活动与营运资金
二、 营运资金的重新界定
三、 营运资金的重新分类
第四章营运资金管理的观念转变与目标定位
第一节营运资金管理的观念转变
一、 营运资金的筹措和使用是其基本管理视角
二、 营运资金的协调性问题是其管理重点
第二节营运资金管理的前提问题
一、 营运资金的筹措和使用
二、 营运资金的循环周转
三、 营运资金的投入和产出
第三节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定位
第五章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总体思路
一、 现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
二、 构建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总体思路
第二节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一、 数据包络分析法
二、 营运资金投入变数的选择
三、 营运资金产出变数的选择
四、 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效率
——SBM模式
第三节营运资金各部分品质分析
一、 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品质分析
二、 投资活动营运资金品质分析
三、 整体营运资金品质分析
第六章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创新
第一节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创新的基础
一、 企业战略: 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创新的导向
二、 业务流程再造: 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创新的前提
三、 利益相关者关系: 营运资金管理方法
创新的新视角
四、 营运资金管理控制系统: 营运资金管理方法
创新的保障
第二节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资金管理策略
一、 基于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资金管理策略
二、 基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资金管理策略
三、 客户关系视角的资金管理策略与案例
第三节营运资金预算
一、 营运资金预算的必要性
二、 营运资金预算目标的设定
三、 营运资金预算的内容及程序
四、 营运资金预算的实施
第四节营运资金流量表
一、 营运资金流量表的内涵
二、 营运资金流量表的编制
三、 营运资金流量表的分析
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组织体制设计
第一节营运资金管理体制
一、 营运资金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
二、 影响营运资金管理体制的因素
三、 营运资金管理体制选择
第二节营运资金管理组织创新
一、 营运资金管理组织架构
二、 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组织设计方法
三、 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营运资金管理组织部门及
权责分配
第八章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分析
第一节机械设备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特点
一、 机械设备制造业特点
二、 机械设备制造业营运资金管理特点
第二节以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估机械设备制造业营运
资金绩效
一、 研究设计
二、 研究结果
第三节机械设备制造业营运资金案例分析
一、 海尔集团
二、 格力电器
三、 潍柴重机
四、 三一重工
第四节其他行业营运资金管理案例
一、 食品饮料行业——青岛啤酒
二、 电子零售业——亚马逊
第九章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结论
一、 营运资金概念界定: 营运资金=资产-
营业性负债
二、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一个定量与定性的
效率衡量体系
三、 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创新: 整体规划与控制的有力
工具——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预算与营运
资金流量报告
四、 建立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组织体制
第二节展望
一、 构建成熟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二、 分行业分企业类型做细营运资金管理
方法的研究
三、 多视角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四、 注重定量研究方法的应用,加大案例研究力度
五、 开展资本效率分析体系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极速发展和竞争的逐渐白热化,企业越来越重视其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的成效不仅对企业的流动性和收益性有直接影响,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CFO杂志在2009年发布的营运资金管理调查报告中指出:“一个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有着出色表现的企业,在顾客需求的预测、产品和服务的传递、供应商关系的管理等方面也应当有着较强的能力,同时这也可以推动企业不断节约成本。”可以说,一个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实际上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是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营运资金管理研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从理论研究方面来讲,国外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营运资金各项目(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项目)如何进行优化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金融研究学报》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会计研究学报》(Journal of Accounting Rearch)、《会计与经济学》(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财经学报》(The Journal of Finance)、《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等主流的财务学刊出现的专门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文献已经十分少见。可以说,近年来西方国家在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取得显著成绩。而我国开始专门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是由于“营运资金”作为一个财务概念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总体来看,我国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的研究仅是对某个营运资金项目孤立的研究,少有对营运资金的整体研究。即便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增加,但与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相比,仍然是极不相称的。在王竹泉教授引入基于渠道关系的新视角后,为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一批研究者从供应链等其他视角进行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在此视角下营运资金管理与渠道关系管理的机理挖掘以及具体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而从营运资金基本概念的理论创新为起点的研究更是鲜有涉及。
从营运资金管理实践方面来讲,美国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对美国最大1000家企业进行的营运资金管理调查(始于1997年)结果中发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在不断改善。究其原因,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供应链管理(SCM)、分销渠道管理(DCM)以及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有必要进行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整体效益。基于此,供应链管理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实践的热点。它快速反映市场需求、全局性战略管理、高度柔性等目标,比纵向一体化更能符合当前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所以逐渐由一种管理技术上升为新的管理模式,并迅速地渗透到了各领域的研究中。自从2001年美国开始出现经济衰退起,REL咨询公司和CFO杂志就始终倡导将供应链关系作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其中2002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标题为“不要让供应链断裂”,指出了与客户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2005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提出一种构建“供应商、企业、客户”之间的无伤痕链接的新思路。2006年发布的以“还能走多远”为标题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尽管前1000家公司在2005年营运资金管理能力比2004年又有所提高,但是仍存在4500亿美元营运资金浪费。公司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提高销售发票精确度、培训收款专家、加强信用评级及管理、将应收账款外包、采用供应链管理系统等方法降低库存,加速应收账款收回,并且采用有效绩效机制将营运资金管理责任分配到相关员工,指出营运资金管理是一项持续性的管理活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07年调查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全球化的作用,并解释欧洲营运资金管理表现优于美国的原因在于其在全球化下采用的外包等营运资金管理新方法;2010年12月,CFO杂志和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Prime Revenue)联合发布了题为“通过供应链金融加强供应商关系”的调查报告,研究了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计划来加强供应商关系和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毫无疑问,供应链管理理论等逐渐引起了大家对其引入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兴趣,但目前对这些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业务运作管理层面,而将这些理论与财务理论特别是与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结合起来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无疑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和前景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