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微生物学在口腔医学教学课程中的位置似乎没有非常明确。从经典的学科体系上说,微生物学属于基础医学范畴,那么口腔微生物学理应归属于口腔基础医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又觉得,口腔微生物学更多的是口腔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延伸,说它是临床应用微生物学似乎也不为过,因此,把它放在口腔临床医学中去教学并没有感到任何的局促。
事实上,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把口腔微生物学放在研究生教学阶段进行的,也就是相当于毕业后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教学实践中还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从大一大二受到微生物学教育到毕业后教育阶段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而承担口腔微生物学教学的大多是临床教师,口腔临床教师精通微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比较少,即使是有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经历的教师,他们熟悉的也不过是本专科疾病的“微生物病因学”,与系统的学科教学还有一定差别。
更进一步说,口腔临床工作对医务人员的口腔微生物学知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随着临床及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感染、医院感染控制、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又越来越受临床重视,我们听到的越来越多的是医院对学生病原微生物“基础不扎实”的评价,微生物病因学尽管在口腔临床医学许多本科教材中都有相当的篇幅,但受制于课时数等原因,本科口腔临床医学教学更偏重于诊断与治疗的教学也是客观现实。
有鉴于此,我们组织了这门“口腔微生物学”课程。这一课程的主体是将本科阶段的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病因学内容稍微进行了一点扩展,前面请基础医学的老师对病原微生物学总论进行一些铺垫,后面扩展了抗感染治疗和微生物学检测,并安排了几个实验操作课。其目的在于将“口腔微生物学”进行融通与衔接,使其更实用,也为毕业后教育,无论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或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还是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工作做一个课程教学的基础。
本书是我们将原有课程教学讲义修订而成的。希望它能够应用于普通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研究生教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中。本书作为联系基础、临床、研究的尝试,希望它也能对口腔临床医师有所帮助。至于书的编著水平,真的诚惶诚恐。敬请各位专家、老师、同学、同行不吝指正。
孙卫斌
201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