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主要围绕艺术(设计)史、艺术(设计)批评、艺术(设计)原理、艺术(设计)教育、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专题性探讨。力求从问题入手,纵横结合,在回眸历史、比较中西的视域关注当下。
何为设计思想?其形成与演变的轨迹如何?设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向是什么?自2011年艺术学升级为门类以来,围绕艺术学门类下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问题展开的讨论可谓众声喧哗、方兴未艾,在不断深化的研究探讨中,自己将平日对艺术与设计相关问题的思考,形诸文字,汇聚为以下四组专题,希望抛砖引玉,以期引发同道学人以及同行学生们进一步的思考:
第一组为“艺术与设计思想”专题。围绕中华文化元典的奠基性著作《周易》对我国古代造物艺术思想的影响展开探讨。两汉思想过去曾被误认为充斥着迷信、妄诞与浅陋,其实细考史料,会发现它洋溢着青春活力,可谓精彩迭起、波澜壮阔。事实上,不断涌现的现代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献典籍已充分证明,百工之艺、文章各体,在汉代已完成其大略。汉人的建树,无论从思想层面还是事功层面,都为后世打下了深厚的根柢,具有包罗万象、百科全书式的特点,成为把握其后两千年来我国造物历史问题的重要枢轴。琴棋书画为我国传统社会文人雅士的必备修养,被誉为“文人四友”。古琴居首,在文士心目中被视为高雅的象征,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嵇康的“广陵散”绝响,为其抹上浓厚的人文色彩。还有如许内容引发我们思考:古琴的设计投射了哪些传统思想和文化观念?中西园林审美和造园风格迥异,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设计强调伦理,《园冶》作为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造园艺术的专书,揭示了哪些丰富的设计伦理学思想?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犹如恒河沙数般匠心独运的设计杰作,它们在整体上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第二组为“艺术史与艺术史观”专题。针对当下呼吁重构中国艺术史的声音日炽,提出重建中国艺术史的论述,既需要拥有开放的胸襟、世界性的视野和“拿来”的勇气,又要对来自欧美等地的各种理论和方法作出选择、甄别、调整、修订、扩充乃至在继承中国优良史学传统下创造自己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整合旧有资料和新发现的资料,使之成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新典范。温克尔曼是18世纪古代希腊艺术史研究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理论体系综合体现了德国民族当时的社会倾向和理想。其史学思想博大精深,予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晚清民国是我国设计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从古典向现代转化的关键时期,江南地区由于开启了我国最早的近代化、现代化历程,其设计演变史堪称为中国近现代设计变迁的典型缩影。此时期设计艺术的演进呈现为阶段性和接续性特点,其间隐含着传承相沿关系。通过引入跨学科研究方法特别是倚靠大数据的平台优势,重视量化研究方法,在研究思路上关注设计文化和心态以及跨文化的综合比较研究,或为另辟蹊径。修辞学与设计艺术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刻的渊源。修辞学的应用虽然早期限于文学领域,但它提供了对思考内容的有效组织,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修辞学本身就是思考和辩论的艺术,它为系统性的预先筹划——设计思维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工具,对应于四个方面:发明和交流、判断和建构、决策和战略规划、评估和系统整合。修辞学研究为设计学的深入探索开启了新路径,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民国时期旗袍的改良设计堪称人们向往现代美好生活的一种寄托,从而造就了旗袍一度辉煌的发展历史。
李轶南,1973年生,湖北十堰人,艺术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工业设计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2004-2005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遴选、资助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设计学院(School of Design)访学,2012年受东南大学派遣至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Institute)接受全英文教学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在《民族艺术》《艺术百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等CSSCI期刊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已出版著作4部,主持国家社科基会艺术学项目1项、省部级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5项。曾荣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实践探索奖三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第二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艺术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学理论和设计学。
1 艺术与设计思想
第一节 《周易》对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思想影响管窥
第二节 继承、兼综与肇启新声:汉代造物艺术思想卮议
第三节 中国古琴设计思想探析:以《琴史》为例
第四节 《园冶》蕴含的设计伦理学思想
第五节 论中国器物的象征性特征
2 艺术史与艺术史观
第一节 开放与重构:中国艺术史研究刍议
第二节 文化视野下的艺术史观:温克尔曼史学思想探微
第三节 视野、材料与方法:晚清民国江南地区设计艺术研究管见
第四节 修辞学语境下的现代设计探源
第五节 中西合璧之美:民国时期的旗袍设计艺术
第六节 中国艺术学百年回眸——兼论中国艺术学的民族性建构
3 设计新论
第一节 多专业整合及以用户为核心设计创新的当代美国工业设计
第二节 工业设计新前沿:互动设计
第三节 互动设计的方法初探
第四节 试论优良互动设计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互动设计新趋向
第六节 数字化时代设计创新之维
第七节 新的可持续性:回归设计述评
第八节 他山之石:英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启示
第九节 一项服务于设计研究的视频案例分析支持
4 书评艺评
第一节 宋代造物文化图景——读《两宋物质文化引论》有感
第二节 花开绚烂不怨迟:《东观西望》有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