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先锋:2017东南大学优秀学生风采录》:
臻善
我是何伟梁,一名来自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的2014级本科生。众所周知,东南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它一直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使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我也用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践行校训的内涵。
臻善于善
勤学乐学是臻善之途的基础。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课程学习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但是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却能给人莫大的喜悦。我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也在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大学阶段我一直保持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大一、大二和大三各学年均保持首修课程平均分年级排名第二,三年所有的首修课程的总平均绩点为4.411,首修课程总平均分93.66,位列年级第一。取得这样的学科成绩,确实不易,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成绩与我勤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学院开展的以学生和任课老师研讨为授课形式,以课堂研讨和课程报告为考核形式的研讨课是我最喜爱的课程。我在各种研讨课中不但接触到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而且还加深了对于专业课的理解。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三下学期修学的《下一代无线通信中的天线与微波器件》课程。上课之前,我对电磁场知识还停留在公式上,但在课堂上老师以天线为载体具体阐述了电磁场技术的实际应用,同时引入了空间信号处理的概念和基本方法,一下子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在课程报告选题中,我选择了基于FIR滤波器设计方法的阵列波束赋形,将传统数字信号处理中FIR滤波器设计方法迁移到阵列波束赋形领域,并在可变矩形窗的阵列波束赋形中得到应用。之后与老师合作完成了相关论文的撰写,并有幸被国际会议APMC录用。在这门研讨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完全没有料想到会有如此丰硕的成果,对我而言,能够找到一个切入点,并进行深入学习,通过积累知识来完善自我才是最大的收获。
臻善于练
竞赛历练是臻善之途别样的风景。在大学阶段,学习之余,我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和课程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一个风格独特的学习过程。学科竞赛不仅给了我运用课程学习所获得的知识的平台,还给了我学习更多方法的机会。大学阶段,我有幸参与了两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均获得国家一等奖的好成绩。而两项全国竞赛的经历让我学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给了我大学生活中的独特记忆。我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时,正值大二刚刚开始,那时我才刚刚完成高等数学和几何与代数的学习,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对于数学建模而言,储备的知识是远远不足的。概率论和最优化对于我而言是陌生的概念。面临竞赛,我只能竭尽全力查阅有关文献和往年论文,自学概率论和最优化方法。自学的过程充满着坎坷,经常需要反复学习,好在我的队友也陪伴着我一起攻坚。在开赛之前的一周,我和队友常常会学习到深夜,教室关门了,只能在银行24小时自助营业厅中学习与讨论。那段时间尽管条件很艰苦,但我和队友都没有放弃。在大赛过程中,我们也遇到重重困难,推进缓慢,直到最后一晚还有三分之一的题目要求没有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