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5倍”阅读速度,改变你的人生!
快速阅读不是特殊能力
每次和别人说起我在SP快读学院担任讲师的事,几乎所有的人都深怀疑惑地问:“真的能够做到快速阅读吗?”在面试的时候,有些考官看到我的履历中记录的快读
经验时,就会拿出一册书来要求道:“请在我的面前读完这本书。”在电视节目的采访中,也会有人要求我说:“请在10分钟内读完这册文库本,告诉我里面的故事。”对“快读”一词,似乎很多人都抱有疑问:“真的可以做到吗?”
直接说结论吧:快速阅读,任何人都能做到,即便是以下这类人———也能做到。
·一年连一本书都不读的人
·上学期间,语文是最不擅长的课程
·一看书(文字)就不由自主地犯困
·家里成堆地放着没读完的书
·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准备资格考试,或做自己有兴趣和爱好的事
我在担任讲师期间,遇到了很多“想要快读”的人。有些上初中的男生说:“在学校上课时精力怎么也集中不起来。”也有就职于著名大企业的年轻人,他们说:“每天从早到晚一直都在工作。”各位,其实并不是某些人擅长读书,或是具备所谓的“天赋才能”,而恰恰是那些意识到自己不擅长读书,一心一意想有所“改变”的人,才走进了培训班的教室。
掌握快读法,与年龄、性别、职业都没有相关性。无论哪一种方法,只要能够好好地加以训练,就能实实在在地提高“5倍”的阅读速度。也曾经出现过最快阅读速度提高到培训前“20倍”的实例。
快速阅读,打个比方来说就像马拉松一样,只要每天锻炼筋骨、进行越野长跑训练,并掌握好技巧,任何人都会比现在的自己跑得更快。虽然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变成奥运会的运动员选手,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超越自己昨日的奔跑速度。
也就是说,通过每天不断地进行训练,“任何人都能提高5倍的阅读速度”。
用快读来挤出“时间”
快速阅读都有哪些好处呢?
也许有人会觉得,如果是小说这类娱乐性的书籍,因为是自己一直期待着阅读的书,所以想好好地读一下。如果是侦探小说,就想进入角色和探案人员一起分享推理的刺激。这些书要是快速读完了,觉得好可惜……
然而,我们需要阅读的“文字”,未必全都是让人娱乐的内容。
比方说手机阅读。手机的拥有率年年上升,据日本总务省的调查显示,2015年日本全民手机拥有率已达到62%。
我们在电车上会不由自主地利用短暂的时间触屏浏览,或者查看务必要看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几乎都是由文字构成的。比如:
·电子邮件、电子杂志
·推特、脸书等这一类的社交网络服务
·手机新闻网等
怎么样,很少有人会说“我没有读过其中的任何一种”吧?反倒是因为手机的普及而使我们的“阅读”时间比以往有所增加。
如果是在公司上班,每天联系业务的邮件、诸多的合同文件、多达几十页的会议资料……如果是学生,则有老师布置的阅读书籍、习题集、参考书……似乎无论你身处
何处,都有很多需要过目的“文字”。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来阅读文字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很多。
“日复一日不停地加班,回到家里就不想再干什么了。”
“虽然有很多学习任务,但是根本不能集中精力,真题都做不完。”
就算你是忙成这副模样的人,如果掌握了快读法,也能让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游刃有余”。
我还要告诉你,快读法不是仅仅为了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
请你想象一下驱车行驶的情况。想要快速到达目的地时,我们就走高速公路,尽量开出最快的前行速度。然而,当我们在旅游地想要慢慢欣赏美景时,就会减慢行驶速度。
一旦我们掌握了快读法,就能够对阅读速度进行“切换”。想要干脆利索过目的文件,就用最快的速度;想要慢慢咀嚼玩味的书籍,就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仔细去读,让自己心满意足。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效率。
只利用上下班时间,一个月读完60册!
那么,快速阅读指的是多快的阅读速度呢?
以我自己为例来说,在读文库本小说的情况下,平均一册用15分钟读完。因此,在上下班的电车上,去程读完一册,回程再读完一册。每天只是利用上下班的乘车时间,一个月就可以读完40~60册书。
按照人的一般阅读速度,读完一册书需要花费6小时。单位工作繁重或家务事较忙的人,就很难确保随时有6小时连续的读书时间。因此,一周尽最大努力,能够读完一册书就是极限了。
在一周的时间里,我们的阅读速度如果能够从读完一册提高到读完10册,那么,比如在参加资格考试的学习中,就能够过目更多的参考书,或者可以再复习一遍真题集。不只限于学习方面,以往堆积下来的书籍也可以重新加以消化,还可以在做家务事的间歇时段里,读上一册新书或者看看报纸什么的。
一天只有24小时,让我们缩短读书时间,用挤出的时间做我们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吧。
妨碍“快速阅读”的原因很简单
为什么说“任何人”都能掌握快读法呢?其秘密就在大脑中。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动用的是身体的哪个部分呢?你会认为是“眼睛”吧?但是,眼睛只是信息的入口而已。
给你举个例子,较为复杂的电脑说明书,或者以德语、法语这些你并不懂的语言撰写的论文,无论你如何转动你的眼睛,都完全进不到脑子里去。因为进入眼睛的信息,要通过大脑的处理才能成为“阅读”。
对读书来说重要的是读了之后的准确理解,即“读解”。
阻碍读解的主要原因就是“跳读”。读书时,心里发急,总是想着“我得快点读完……”,于是眼睛只在纸面扫过,虽然读完了一册书,可一旦想要回想起故事情节,
就会模糊一片———就是这样的状态。
跳读就是进入眼睛的信息在经过大脑处理之前早已滑走的状态。这种状态只是“浏览过”而已,不能称为“读过”了。
“快速阅读”就是“大脑活动”
在快读的时候,如果降低了理解程度则毫无意义。所谓“理解”就是用大脑处理信息。人脑中的神经细胞(神经元)数量高达1000亿。神经细胞间由如同树枝般的神经突连接起来,畅通无阻地进行信息传递,从而使阅读的内容得以理解。
这种神经细胞,从胎儿期到出生后迅速增加,进入幼儿期就开始退化。信息,作为脑波的弱电流,通过神经突传递给相邻的神经细胞。神经突成为这种脑电流的通道,而大量脑电流的通过,就会使神经突顶端的神经细胞连接处变粗、得到强化,能够处理更多的信息。这种处理信息的速度提高了,也就能够更快地进行阅读了。
也就是说,快读是一种“提高大脑信息处理速度”的技术。
“大脑活动”就是让大脑活跃起来,这是很重要的。
适合你的“大脑活动”
我觉得,在以往的人生中,连一本书都没有读过的人恐怕是没有的。至今你所读过的书或文字,在成为你的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形成了你读书的“习惯”,比如在读书的时候:
·在头脑中默读书的内容
·多次重复阅读关心的重点内容
·集中力不连贯,半途而废
诸如此类的情况,你是否有过?这就是导致阅读缓慢的原因。阅读的“习惯”是长期读书经验积累的结果,会因人而异。
因此,本书将依据下列步骤让你学会快速阅读:
1.把握好你的阅读速度。
2.通过诊断检测,了解你的“阅读习惯”。
3.配合你的“习惯”,进行快读训练。
4.为了将读过的内容牢固地留在记忆中,要进行记忆训练。
掌握快读法,你就能够重新发现自己每天在无意识中所重复的事情,这也是一件自我面对的事情。仅通过10天简单而有效的训练,就能让你发挥出自己读书的长处,纠正原有的缺点,从而更加有意义地利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