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人类学与公共服务的学术链接即是政策科学真理化的导向,它是政策人类学文化整体观视野下的继续发展与完善。政策人类学整体性逻辑在于其社会实践性、多元民主性与部分真理性的统一,即科学性-民主性-真理性的统一。在这一方面,它传承了政策科学的全部精髓与核心内涵,并突出地表现在政策科学的元理论及其学科整体观上。政策科学之父拉斯韦尔(Lasswell, H. D.)在1943年就倾向于政策科学的元理论学说。政策人类学毫无疑问首先在于突出科学价值,政策人类学从内在问题导向性出发,经由参与观察性互为他者性公共利益性,*终目标在于这一研究系统的科学性即理论与事实相一致的真理性反映了人类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实践真理检验真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维,即公共服务的这一科学价值观。与此同时,政策人类学沿袭拉斯韦尔关于科学服务于民主的初衷,遵循为实现人的尊严的民主的学问的学科定位,始终坚定民主这一质的规定性;只有当公民们能够成为公共政策与国家治理的*后决策者与实施者,政策人类学才能实现经由民主政治与民主决策的民主化路径得以真正实现。
总之,政策人类学试图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部分的真理融合了科学民族志象征民族志实验民族志中的科学、诠释与民主等三种主要元素。政策人类学试图通过科学的检验,在多元民主实践活动中,来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实践真理、检验真理,政策人类学秉承的真理观,奠基于实践基础上,产生发展于民主参与的社会实践中,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活的运用与新的发展。
《政治人类学评论》的问世恰逢其时。
一个学科的命运总是与时代的特点相联系,政治学科学化的历史与现实更迫切地呼唤田野研究。
田野研究方法进入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后,大大提升了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政治学要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也有待于实证研究的更好运用。就我本人而言,如果要说我是政治学出身的话,更确切地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出身。当时国内的政治学经典著作就是马列经典,没有像现在那么多的政治学著作可阅读。阅读马列经典著作的学术训练,可以说,奠定了我以后独立思考并从事政治学研究特别是中国政治研究的学术基础。中国的政治学研究不能只是简单借用在西方经验基
础上生成的理论来阐释中国政治,而应该从中国政治实践出发,在富有创造性的实践经验中寻找理论的源泉。
陶庆,男,1965年生,博后,上海师范大学发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人类学、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外政治制度。
主要科研项目:个人独立主持纵向科研项目6项。如,1.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民间结社治理创新与中国政治发展(批准号:NCET-11-0621)。2.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政治人类学视野下的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批准号:11JJD810018)。主要科研论著:先后独著发表著述近50篇(部)。如,《福街的现代商人部落:走出转型期社会重建的合法化危机》《政治嵌入与政治安排》等。论文类:《从政治安排到、政治嵌入到政治妥协的转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 《政治文明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人文杂志》,2006年第6 期)。
目录
迈向公共治理的政策人类学(代序)
/周大鸣
1椒江常任制改革的文化政治自觉
/陶庆顾小倩
2《利玛窦中国札记》简评
基于政策人类学五性分析角度
/陈检豪张科甲
3《使西纪程》简评
基于政策人类学五性分析角度
/张亦鸣徐如飞
4用五性统一解读《使民主运转起来》
/鲍玉兴于澍原
5政策人类学中的生成性政治
以《斯瓦特巴坦人的政治过程》为例
/尹军力耿浩雪1506霍桑实验里的政策人类学
基于五性分析《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杨蕾陈津京
摘要(英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