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进入新的“改革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走过的三年多历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入改革进行了总部署、总动员,吹响了改革集合号,涌起了新一轮改革大潮。
三年多来,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有着数不清的改变在发生,亿万中国人民,无论在何方,都共同见证了国家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极大进步,从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为世界所瞩目。编辑部也就是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指引下创建的一个群众集体,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编辑了这两本书,获得了读者“尽心解难事,诚心办实事”的赞誉和好评。这一切应该与推进全面深入改革是密不可分的。
《经济新常态和企业新变革》和2012年4月出版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股份制实践》一书,同属管理类新书,可称姊妹书,两者目标一致,但各有其独立性、规律性,前者属基础性改革,如实记录中国经济体制基础性改革和股份制产生、发展的历史;后者是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中华民族的复兴、建设世界性强国以及全面建设小康必须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温饱等,是中国未来发展方向和道路的大问题,两者前后出版验证了中国共产党对推进改革是坚定的、一贯的、连续的,同时也说明一本书的背后是时代的缩影,是城市和国家的发展轨迹。
为了这一目标,我们结合自己在经济战线上多年工作的实践、思考和体会,编纂了这本《经济新常态和企业新变革》,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历史性资料,为社会呈现一份文献性典籍。
全书共三篇十一章,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遵循理论指导一政策引导一改革创新一国外变化一总结完善一创新提高的脉络,还邀请了专家、学者、企业家理论阐述和广大基层单位的实践案例。在形势篇中从世界格局新变化、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梦的新曙光三个方面,实事求是叙述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继续深化的历程,同时也阐述了中国经济只有深化改革、创新才能阔步走在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和强国富民的道理。在举措篇中,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与自贸区、市场化改革、资本市场发力四个视角展现出中国在发展新阶段新常态中,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引领全球化2.0,经济新体制新格局探索新路,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助力实体。既对新常态前后经济状态进行了对比分析,也参考了有关的国外情况,认为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中出现的新常态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今后努力方向是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以适应新常态要求,继续发展前进。在实践篇中,反映了国资国企改革、企业创新转型、新兴企业发展、企业与供给侧改革的新格局。企业在科学技术创新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提升供给质量和档次,并以大量生动鲜活的和无可争辩的事例显现其成效,也体现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思考,是一篇价值较高的交流文献。推进中国面向全球发展。获得不少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合作共赢与热烈欢迎,形成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离不开中国。
以上的布局谋篇,既有利于广大读者全面了解这段改革历程,又有利于达到存史资政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指导性,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
理论在探索创新、科技在发展、政策在落实,伴随着“十三五”末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只要坚持靠自己的力量,走自己的路,勇于实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领域新生事物就会不断涌现,从而不断展示改革巨大的生命力和繁荣光明的前景!
编辑部
2017年5月
《经济新常态和企业新变革》:
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
彭文生
一、很多经济结构调整迹象已显现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结合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收入分配差距,以及高储蓄、房地产价格上升和信用扩张联系在一起等因素,系统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着力点,一直是研究重点。“我国经济增速从2010年的10.4%下滑到2013年的7.7%,这是短周期的下行还是长期的趋势性放缓?对这个问题的解读,关系到我们如何判断中长期经济前景,对考虑当前的政策应对也很有意义。”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所处的大背景是“三期叠加”的阶段:(一)经济增长速度处在换挡期,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二)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短期内化解过剩产能、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能有些痛苦;(三)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曾经实施的宏观政策刺激的效果需要消化。“近几年经济增长放缓,无论从经济供给还是需求上来讲,不是一个短周期现象,还有一些长周期趋势性因素。”
增长速度放缓期的背后逻辑、大的背景其实是和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有联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经济供给、劳动力供给能支持的可持续增长率已经下降;结构调整也体现在价格变化上,过去几年CPI比PPI上涨率高,有一个结构调整因素,投资增长放缓,私人消费比较强,一个结果是工业产品价格下行压力比消费品价格大,“不能因为PPI比较弱,就担心我国经济面临通缩继而需要政策放松,PPI比较弱反映的是经济结构处于调整的过程。”
我国目前已经开始出现了很多经济结构调整的迹象。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利率上升对控制影子银行影响比较大,效果在近几个月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速放缓上有所体现。另外一个迹象是风险暴露,无风险利率短期利率最近几个月明显下降,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明显下降,但信用利差上升。汇率开始贬值,贬值幅度超过了2.5%,与此相关的是人民币套利空间大幅下降。
二、今年土地财政收入将会明显下滑
5月12日,央行召开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要求银行合理确定首套房利率,及时发放个人房贷。同一天,彭文生发表文章对今年我国的“土地财政”作出预测:当前房价下跌的形势可能带动地价下跌,未来几个季度土地财政收入可能明显下滑,地方政府可能会推出购房优惠政策并放松限购,中央政府则将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同时政府还可能适度增加土地供应指标。
我国土地财政收入长期超过当年的预算,卖地收入支持了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和城镇建设,土地价格上升也增加了地方政府以地产做抵押的融资能力,放大了其支配资源的空间。地方政府用卖地收入与土地融资改善基础设施,加速了城市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在一段时间掩盖了房地产价格快速上升的负面影响。由于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下行压力,今年土地财政收入有可能像政府年初预算那样大幅下跌(政府预算2014年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11.8%)。虽然一季度土地出让收入同比仍然增长40%,但主要反映在土地出让收入收缴国库的时滞,一季度的土地供应量已经同比减少。
房地产市场降温带来的土地收入减少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但是短期对经济增长存在不利影响。而要消化过去累积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和土地财政扩张对经济结构的扭曲影响,房地产市场降温、地方政府土地收入下降是结构调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否会使得地方政府财政捉襟见肘,进而导致银行坏账大幅上升?这个风险值得关注。但在当前情况下,政府债务占GDP比重较低,政府所面临的并不是整体存量上资不抵债,而是如何防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现金流上不出现大的流动性问题”。
三、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2013年4月,彭文生出版了《渐行渐远的红利——寻找中国新平衡》一书。这部28万字的专著虽然专业性很强,却很快成为畅销书,11个月间5次印刷,并获得中国金融40人论坛2013年度金融书籍奖。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张涛等著名学者联袂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