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面对藩镇林立的割据局面,唐王朝通过一系列举措,重新构建了中央与地方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终形成了夫弱唐者,诸候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的均势局面,其中关中、剑南、河东、江淮四个区域可以说是王朝稳定的四个支柱,但这样的局面被黄巢之乱打破,中央军事实力被重创后,地方势力趁机崛起,各地原有的统治秩序逐渐失控,*终导致唐王朝解体。《失控的藩镇》一书将运用前人历史研究成果,辅以*手的史籍资料、笔记著述,以人物为纬线,以地域为描述空间,逐步还原唐王朝的解体之路。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是怎样使大唐王朝走向终结的?本书史料丰富,叙事与议论清晰有序,详细讲述了关中、剑南、河东、江淮四大强藩不断武力打断朝廷中兴、使朝廷失去了对各地区的控制,财源逐步枯竭,退路被断绝,*终促成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的形成的经过,值得珍藏和阅读。
人多爱盛唐之辉煌气象,对残唐五代却少有瞩目,但在中国历史上,残唐五代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革时代。旧的贵族政治在血雨腥风中渐渐解体,取代贵族地位的则往往是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小人物。用欧阳修在《新五代史 十国世家》中的话来说就是:自唐失其政,天下乘时,黥髡盗贩,衮冕峨巍。
自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便陷入了漫长的衰落期,但朝廷仍可凭借道义优势、地缘优势和财赋优势压制藩镇,继续维持统治秩序,直至武宗时代,朝廷仍可动员天下藩镇讨平意图世袭挑战朝廷权威的昭义镇。如果没有黄巢之乱的话,唐王朝或许仍可凭借巨大的惯性继续维持很长一段时间。
但历史没有假设,黄巢之乱本身就是朝廷渐渐丧失人心后各种矛盾的总爆发,这在庞勋之乱中便初露端倪,庞勋刚刚占据徐州,就出现了愿效力献策者远近辐凑的情况,兵变与民变开始结合。到最后,连士子也抛弃了唐王朝。朝廷虽开科举,但铨选之权却被权贵把持,众多寒门士子仕进的希望日趋破灭,他们从不满到绝望,最后发展至对朝廷的敌视,以至于许多人不惜投身于盗贼行列,也要改变这样的社会,巢之起也,人士争而附之,黄巢也是一名落第举子。更多的士子则投身藩镇,为节度使出谋划策,不断摇动着唐王朝的根基。
黄巢的致命一击打碎了朝廷纸老虎的幻相,窥出朝廷虚弱的地方势力趁势而起,不断接管中央政府退出后的权力,而朝廷则屡次三番处置失当,天子救死不遑,大臣立身不固,更加剧了分崩离析的局面。最后朝廷日渐孤立,并走向穷途末路。
如何叙述这段风云变幻的乱世,我曾经考虑过许多叙事结构,但最后还是决定从新兴藩镇的不断崛起写起,正如赵翼在论及唐节度使之祸时曾做出的评断:迨至末年,天下尽分裂于方镇,而朱全忠遂以梁兵移唐祚矣。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正是以关中为基业、河东为屏障、江淮为财赋之渊、剑南为后路,才保障了百余年的稳定局面,而当这四个区域失去控制的时候,其灭亡便不可避免。
写作此书是个漫长的过程,本人才疏学浅,不免有许多疏漏谬误之处,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批评指正。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许多学界前辈的研究论述,在此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最后,还要感谢指文图书的诸位编辑对该书能够出版做出的贡献。
是为序。
不朽如梦:文史爱好者,擅长中外军政历史文章的写作,曾参与《秘密战三千年》《战争事典》《透过镜头看历史》等图书的写作工作。
失控的藩镇之一
岐山雪李茂贞的崛起与关中秩序的失控
一 凤啼初声从宋文通到李茂贞
二 凤翼初展李茂贞的强藩之路
三 火凤燎原从耀武阙下到火烧长安
四 凤翔龙潜从控制朝政到劫持天子
五 凤翼初折李茂贞霸业的半途夭折
六 凤落岐山李茂贞霸业的结束
失控的藩镇之二
蜀道难王建的崛起与剑南三川形势的失控
一 天子巡幸之处与宰相回翔之地
二 陈敬瑄入蜀与蜀地的动乱
三 贼王八的崛起之路
四 鏖战西川
五 吞并东川
六 从全取三川到闭门做天子
失控的藩镇之三
江淮潮杨行密的崛起与江淮形势的失控
一 落雕侍御
二 勤王之争
三 杨行密的崛起
四 高骈之死
五 江淮的新霸主
六 决战清口
七 平定三叛
失控的藩镇之四
代北风李克用的崛起与河东形势的失控
一 沙陀崛起之路
二 鏖战代北,避祸阴山
三 屡建奇功,雄踞河东
四 惊变上源驿
五 南征北战,受封晋王
六 兵败地失,英雄迟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