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学员把老年大学的教与学看作是人生的新的阶段,是积极养老和文化养老的最好的方法。
每天看到学员们精神焕发地走进教室,他们脸上洋溢着微笑和自信。我学习,我快乐,我年轻已经成为每一位老年大学学员的真实写照。这使我深深地感觉到,快乐是学员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理想追求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培养风范长者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如何能够使参加教与学的老年人快乐,就是我们如何办好老年大学的根本出发点。
党和政府一直号召大家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是对老年教育的一次探索。我们的学员在聆听了教授们和博士生讲师团的讲课后,在享受了中国文学的优美后,积极动手写作。把学到的文学知识和技巧,大胆地融入了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世界的赞美,把心语作为了创作的表达。真是可喜可贺!今后,我们要坚持把听讲与习作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学员可以通过习作或创作,更直接地陶冶情操,提炼文字,使自己时时沉浸在文学美的享受之中。
而这,效果必定是有助于学员舒展心怀,快乐生活,积极养老。而为此,也就是我们搞好老年教育的动力和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复旦老年大学校长
工作站站长 沈文龙
2016年10月1日
前言
记得古人有首读书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首诗对我影响很大。在读诗书的启发下,我自小就爱读书,尤其爱看各种文学作品,心头还常常萦绕着一个美妙的愿望考上复旦大学中文系。
1968年我中学毕业。特殊年代将我的愿望击得粉碎,随着上山下乡大流到农村当了知青,但后来幸运地走上了教坛,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继续在讲坛上辛勤耕耘,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三十年。
退休后,跟随儿子来到了上海生活。因家离复旦大学较近,每次从复旦大学门口经过,心头总是泛起阵阵涟漪。2014年请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诗集《春蚕语丝》。出版社的汪俪编辑鼓励我报名参加复旦老年大学文学欣赏班继续学习。就此,我跨进了复旦老年大学的校园,复旦老年大学如同复旦大学的校名一样不孚众望。
学校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认真负责、专业一流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有满腔热情为学员服务的管理人员,有可供大家选择的丰富多样的专业课程资源,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设备和优美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有能帮助我们老年人实现自己的梦想所搭建的各种平台。
人间重晚晴!在复旦老年大学,我又拿起了笔杆,把课堂上学的知识,经过咀嚼吸收,结合学习中的感悟,凝聚成了第二本诗集《晚晴涓韵》。诗集字里行间流露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热情。学习让岁月暖如春,学习让暮年不知近黄昏。
本诗集共分六辑。第一辑至第三辑抒写了文学欣赏课上学习的知识和主要内容,融入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教授们讲课都是生动、具体、形象。如有的教授讲新加坡文学,将新加坡文学在世界华文文学中引人瞩目的地位和成就,将新加坡文学(含诗歌)的繁荣,将新加坡微型小说和散文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和艺术成就都讲得简约清晰,引人入胜;有的教授讲解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楹联高雅的文学性,广泛的实用性及精妙的谐巧性是一种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活力并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的文体。楹联的用途性质,楹联的普遍属性和中国四大书院的分布情况让我们听了回味无穷;有的教授讲解东西方的神话和传说,对神话的传说,民族特性,历史化和文学化,神话的部分规律性都讲得很透彻;有的教授讲解迷人的佛教文化,把佛教石窟的分布,代表作品,敦煌的彩塑和壁画叙述得条理分明,融会贯通;还有的教授讲《论语》《孟子》,从三教九流的名称解释,诸子散文发展的阶段,《论语》名字意义来由,词句选读,孟子言论等等,把儒家思想、知、仁、义、利、学的含义和哲理都做了详尽的分析和讲述,讲得通俗易懂!
第四辑和第五辑描写的是文化专题讲座课上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见解。文化专题讲座课任课教师都是年轻的、才华横溢的复旦大学各个系博士生组成的博士生讲师团。博士生们分别主讲老子精读兼谈中国传统文化苏轼生平与部分代表诗歌作品易经和占卜民国时期的上海月份牌中国古代养生功法中国传统绘画之人物特色把心唱给你听鄂西土家族哭嫁婚俗家书的传承王阳明心学的思想和理论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具体多样。每个来讲课的博士生都是彬彬有礼,热情谦让,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高雅的品德!
第六辑分三个部分描写:第一部分描绘了自己在复旦老年大学的学习乐趣和炽热情怀,用诗歌的形式把心灵所想、所感、所看、所听表达出来,触景生情,托物言志。第二部分仿古新词及第三部分的楹联内容也是如此。
总之,到复旦老年大学听课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是人的文化品位的提升。全诗集的表现形式大部分是诗歌和韵文,也就是具有古典韵味的新诗,是传统诗词的现代式。既不拘泥于传统诗词平仄押韵等严密格律的规范,又从中汲取古诗言简意赅、韵味醇厚、寓意深远的特征,即背靠传统,面向现代,古新结合的新声韵宗旨。
《晚晴涓韵》的创作,得到了上海复旦老年大学沈文龙校长的大力支持!他亲自作序;得到了上海复旦大学葛乃福教授和王新民教授的热情指正和鼎力相助及赠诗;得到了同济大学邓军教授热心地辅导和指点;得到了民歌家王森老师的赠诗;得到了同窗好友于乔铣和河南大学校友的热忱关怀!
在此,对上述各位表示我最恳挚的谢意和最真诚的敬意!
由于时间的仓促,学识有限,本人感悟和学习心得中错谬之处难免,敬请广大读者、专家不吝赐教。
蔡国芳,生于江苏常州,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华诗词研习会会员兼理事、河南油田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东方民文》办公室主任兼执编,出版著作《春蚕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