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的日语能力考试在等级划分和题型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因此,为满足日语学习者的需求,我校推出了新日语能力考试辅导书。本套考试辅导书包括四部分:语法、文字词汇、读解、听力。
《新版标准日本语同步学习辅导(初级·下 学生用书)》语法辅导书收集整理了常用句型与表达形式,例句新颖,单词量丰富,并同步编配了与考试题题型、难度相当的练习题。
《新版标准日本语同步学习辅导(初级·下 学生用书)》文字词汇辅导书收集整理了各类词语,并按照词性、词形加以梳理。同时,通过“对应练习”的形式,帮助学习者记忆、掌握词语。
我想主要谈一谈对学日语的一些认识。我是1978年2月进大学的,也就是现在社会上所说的七七级,我们1977年冬季高考,1978年2月入学。进大学以后,当时就面临着一个如何选修公共外语的问题。当时我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学生,学语言的可以选修英语、俄语和日语,我因为英语、俄语、日语都没有基础,所以我当时想,日语里汉字很多,应该比较容易,所以我就稀里糊涂地选了日语。选了日语以后,首先面临着没有日语老师的问题,学校就从俄语教研组临时调了个李老师来教我们日语。毕业若干年后,我们才知道李老师当时是跟着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也就是广播日语学习,他先学几个星期,再来现炒现卖,教我们。当时“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老师们也刚刚从工厂、街道、农村结束下放劳动调回大学,不仅我们十年没上学,他们也十年没教书了,师生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出发。其次,我们面临着没有教材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是1977年8月份决定恢复高考的,我们是11月份考试,1978年2月份就匆匆忙忙进大学,根本来不及编写教材。既然来不及编写教材,老师就找到日本简明日语教程来当教材。其他就是老师根据广播日语现编教材。
记得李老师非常辛苦,那时没有打字机,也没机械式油印机,都是用手刻钢板用最传统的手工油印。他前一天晚上油印的教材,第二天发到我们手里,油墨都没有干,散发着一股油墨的清香。一不小心,油墨就会扩散到整张纸上,字都难以辨认。当然整个学校是不可能有一个外教的,我上学四年从来没见过一个外教。而且也没有录音机,当时若大的华东师范大学只有外语系有两台巨大的老式录音机,我们连摸的资格也没有。快毕业前,有个同学买了台三洋的盒式录音机,拿来炫耀,轰动全班。我们就是在这样一个艰苦的条件下开始日语学习的。我们当时采取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死背硬记。下半年后总算买到日本简明日语词典,就采取背熟一页,撕掉一页的土办法大量背单词。每天起床后就开始背,走路背,去大食堂排队时也背,晚上到图书馆抢位置时也背,礼拜天回家也背,天天在背单词。这样下来,记住了大量的单词。第二个方法,就是互相练,两个同学一组你考我,我考你。第三个就是去校图书馆,借阅日文版的《人民中国》,在校图书馆里只有一本,几百个学日语的同学争先恐后,轮流去借。靠这本杂志来扩大我们对日本的了解和日语知识的了解。
大学四年,总算有机会看到日语原版片,第一部就是《追捕》,是高仓健和中野良子主演的。第一次看到日本电影,我们非常激动,因为从来没有看过日本原版电影。我看了三遍,总算听懂一句话,就是杜丘骑在马上问真优美:“你为什么跟着我?”真优美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喜欢你。”后来,我们又看过《人证》《砂器》《生死恋》《望乡》等日本电影。当时,能买到一张原版电影票,也很难,这叫“内部电影”,仅在宁波路的新光电影院上映,门口站满了黄牛。当时,上海正在热恋中的青年,都以能到新光电影院看场“内部电影”为荣。通过这些电影,我们总算也学到了一些日语。
我们七七、七八级大学生学日语时,没有一套好的日语教材。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我一直在想,应当开发一套适合我们成年人自学的日语教材,因为毕竟不是绝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去大学的日语系读四年本科。很多人通过业余时间在学习,这是主流。1988年我赴日留学,1989年未,我陪日本朝日新闻的著名记者大森和夫先生到上海参观。圣诞节当晚,锦江饭店里人很稀少,大森先生说:“我想去看看你们学日语的环境。”我就和他走到茂名南路复兴路右的前进外语学校去看。当天非常寒冷,学校里灯光也很昏暗,但是,依然有二十多个学生在冰冷又昏暗的教室里跟着一个日本老师在学日语。当时大森先生看到日语教材,讲的是“我的爸爸是工人,我的妈妈是农民,我的哥哥是解放军,我的姐姐是护士”。大森先生很震惊,回到宾馆后他问我:“你们就是靠这个教材学日语的?”我回答:“当时我们还没有教材。”他又问我:“将来,你回中国以后,如果想办日语学校,想编一套实用的日语教材,我可以帮助你。”
大森先生真是说到做到,1996年,我回到上海,和上海大学合作创办上海朝日培训学校,得到了大森先生无私的帮助。实际上也就是从朝日培训成立那天开始,我们就确定一个目标,一定要让更多的年轻朋友学到真正实用的日语。时光如梭,朝日培训已经成立二十年了。在这二十年来,我们大概培训了将近十六万的学员,有近万名学生赴日留学。也正是在这二十年的实践中,我们基于教学实践,开始编篡了这套教材。非常感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的寇芙蓉老师、曹全保老师等一批优秀的日语教师,他们编写了这套日语教材。我希望更多的青年朋友能够使用这套教材。
写序言时,本来我可以写一些套话、空话,但是我想还是把我当年学习日语的体会写出来告诉各位年轻的朋友,希望你们今后少走弯路,希望你们学好一口流利的日语,搭建中日友好的桥梁。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