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三研”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学、助学、督学”,学生在教师“三学”指导下经过“自学自研、互学互研、深学深研”的“三研”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创新。《学习管理与课堂重构:上海市金山中学“三学三研”创新教学实践》系统介绍了上海市金山中学“三学三研”教学模式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三学三研”教学模式在不同课型导学、助学、督学各环节的不同教学策略和具体操作案例,分享了不同学科“三学三研”课堂范式与课例,分析了“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需要学校提供的保障体系。《学习管理与课堂重构:上海市金山中学“三学三研”创新教学实践》有理论、有实践、有案例,为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岁月沧桑,时光荏苒,金山中学即将迎来90周年华诞。
作为金山区最老牌的县重点中学,金山县中在老百姓中享有盛誉。在2005年顺利通过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总结性评审之后,金山中学更是驶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经过几代金中人的不懈努力,目前,金山中学已成为上海市知名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在金山中学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金中人一直孜孜以求于学校的品牌建设。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系统传授”的教学模式,在徐晓燕校长智慧教育办学理念下,金中人通过课题“构建‘三学三研’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三学三研”的教学模式,这是在金山中学智慧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几年实践下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课堂上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们在互动生成的课堂上进发创新的火花,展示聪明和智慧,体现价值,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总结多年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金中人将这些智慧的成果收集起来,经过精心梳理,反复提炼,形成了这本著作。手捧这本凝聚着全校师生心血和智慧而形成的新著《学习管理与课堂重构——上海市金山中学“三学三研”创新教学实践》,再次感受到了金山中学的厚重、生机与活力。
金山中学在学习管理与课堂重构方面所付出的匠心与努力,特别是“三学三研”方面的创新教学实践,使学校在品牌建设和品牌发展的征途中再显动力与特色。
一、在学校文化的传承中,实现学校的品牌建设与发展
学校品牌不是天外来物,外面的经验需要学习借鉴,但是,任何有效的课程与教学改革都必须与学校文化的历史传承相联系,否则,没有经过消化吸收、加工改造,外来的经验在别的地方行得通,在自己的学校却会食而不化,“水土不服”。不少学校在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过程中,常常浅尝辄止,并不仅仅是缺少韧劲、实劲,还在于缺少对本校教学文化的历史性思考与建设,所引入的经验不接本校“地气”。所以,人们常常说:思路决定了出路,布局决定了结局。
在这一轮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以徐晓燕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并深入理解新课改理念,在与外地学校的交流中,充分有效互动,并及时将外地经验转化为本校的创新实践,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之“神”而不机械照搬,特别是从本校优秀教学文化的传承中,找到新课改形势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点、创新点,使学校的教学改革在传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新的教学文化与品牌得以确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第一章 “三学三研”教学模式概论
第一节 “三学三研”与学校文化
一、“课程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品牌发展
二、“三学三研”唱响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品牌
三、“三学三研”积极培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案例1】创新实验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沈沂
【案例2】实践“三学三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王铭
第二节 “三学三研”的历史传承
一、“导学导案导课”开启教学转型
二、“六步三点教学”催生课堂建模
三、“小组合作学习”凸显主动内核
【案例3】我在“三导课”中成长陆英
【案例4】在“三学三研”的实践与思考中成长袁神
第三节 “三学三研”的发展提升
一、确立要素构成,界定教学模式内涵
二、明晰师生关系,落实主体角色责任
三、建立课堂模型,优化教学常态实践
【案例5】让学生成为学习之舟的把舵者陆冬英
第二章 “三学三研”教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三学三研”的教育理论支持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杜威的学生中心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三学三研”的教师理念变革
一、教师的“导学”角色
【案例6】课堂引导学生自学自研方法浅谈宋卫军
【案例7】精心设计导学案,提升“导学”质量鲁丹
二、教师的“助学”行为
【案例8】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问题的设计龚伟杰
【案例9】阅读中感悟交流中生成探究中提升陆丽芳
三、教师的“督学”责任
【案例10】例谈“三学三研”之“督学”策略魏友军
【案例11】文言文教学中“深学深研”教学内容的确定张锦华
第三节 “三学三研”的有效学习管理
一、变革学习方式,学做课堂主人
【案例1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假期小组合作学习陈红梅
【案例13】激情飞扬的生命课堂王晨曦
二、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14】“这样的奖品有挑战性,我喜欢!”张明珠
【案例15】以激励性评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周宝红
三、加强学科渗透,孕育创新人才
【案例16】金中,给我一片成长的沃土葛天逸
【案例17】学案设计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吴建强
第三章 “三学三研”课堂模型重构
第四章 “三学三研”教学生态解构
第五章 “三学三研”学校保障助力
后记
《学习管理与课堂重构:上海市金山中学“三学三研”创新教学实践》:
二、“三学三研”唱晌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品牌
在实施金山中学智慧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好的课程体系需要有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落实。跟所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样,我校的“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很好地落实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案、以学定教;师生们在互动生成的课堂上展示聪明和智慧,体现价值,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多形态编制课前学案
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动起来,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才是关键。“符合学生实际”这六个字看似毫无新意,但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而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恰恰是建设智慧型课堂的关键所在。对于教学目标的考虑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保证和重要环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针对学生发展的多元价值的过程性目标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方案时尊重课程和科学发展的要求,又要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要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及时调整原有的方案组织教学,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转化成为学生的新知识和新能力。
所有这些经过教师的思考之后,就转换成为一份“导学案”。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自学自研”“互学互研”“深学深研”等各项学习探究活动,教师如何做好“领路人”是极其重要的,而教师起“领路”作用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有一份很有效的“导学案”。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和总结,体现“三学三研”特色的有效“导学案”一般符合以下要求:
1.学习目标,引路导航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才会有学习的热情。学习有一股热情,这样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设计学习目标是引领学生找到学习方向和动力的前提。学习目标主要是教学目标的转化,设计时可参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三维教学目标,但是一定要简洁明了、针对性强,不必面面俱到,要重点突出。
2.自学自研,瞻前顾后
自学自研对学生来说是课前的预学习,对老师来说通过批阅既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情况,又可以起到“导人新课”的作用。所以在自学自研部分,教师可以“瞻前”,即:对相关知识的复习、检测;可以“顾后”,即:设计出和新课内容相关的浅显的问题或创设趣味性情境问题等。
3.互学互研,质疑解惑
经过“自学自研”这道大门之后,在“互学互研”这部分则要探究与掌握那些知识,品味个中意趣的快乐。教师要设计一些从书本出发,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展开的,最值得思索与深入探讨分析的问题,使学生运用各自的智慧,在交流讨论中拨开迷雾,相互协助,以求真知。
4.深学深研,求智求精
深学深研是提升思维品质的部分,本着“智者先行”的目的,可以设计一些相对要求比较高的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提升”或“迁移”或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求智求精”。
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我校都要进行“集体备课”,集备成果就是一份份体现着不同学科特点、凝聚着每位老师心血的高质量的导学案,因为我们深知:精心设计导学案,可以让学生预习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实现真正的讨论,可以让学生思维得到提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多维度关注课中效率
编制高质量的学案是“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的起步,如何运用学案导学则是关键之举。为此全校各个学科通过每周一、二次的导课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科的高效课堂的模式,真可谓“各显神通”。在此略举一二:语文组的“三学三研”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提炼为:“文字一文学一文化”,将字词教学、文学赏析、文化拓展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层层递进:字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文章赏析是语文学习的重点,文化拓展是语文学习的深化。物理组的“三学三研”高三习题课模式提炼为:“251”的教学模式——以40分钟为例,“2”指的是前十分钟,学生自己讨论问题;“5”指的是接下来的25分钟,针对学生觉得有疑惑的题目进行讲解,并当场回答学生的疑惑,并且针对部分题型进行演变,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情景模拟;“1”指的是最后的五分钟针对学生在这节课中遇到的知识点的混淆、解题的方法、出现的题型进行归纳总结。
这些高效的“三学三研”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如下共同点:
(1)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
比如,化学学科将某些验证性试验可以改造成探究性实验,通过科学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方式获取知识,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数学学科通过将学生合理分组,对题目合理分层,保证文科班学生在试卷讲评课上人人都能展示,人人都有收获;英语学科借助分组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合作精神;语文学科在作文讲评课上采用“作文流水席”的评价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拓展阅读视野;物理、生物等学科利用网络上的实验视频,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习兴趣;信息学科利用在线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精神。除此之外,教师亲手制作小礼物赠送给学生;或者教师写下水作文等等都是可以尝试的激趣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