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思想政治理论试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幅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题源追溯】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一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题目要求从一幅对联里提炼出静止对运动的作用。
【试题详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故本题选A。
【错项注释】运动的内在原因是矛盾,故B错误;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而非普遍状态,故C错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时间和空间,不是静止,故D错误。
【知识拓展】题干中的对联出自毛泽东和周恩来。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到湖南视察。行至湘江的橘子洲头,毛泽东触景生情,咏出上联。当时无人能对。待行至天心阁时,周恩来看到鸽子从阁内飞出,才对出下联。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
A.主观联系 B.必然联系 C.因果联系 D.本质联系
【题源追溯】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题目中通过“割羊草”的故事,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掌握程度。
【试题详解】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辩证法把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因果关系考察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其他四对范畴均是针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的关系,题干中“羊吃草”是前因,“割羊草”是后果,讲的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并且两者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故本题选C。
【错项注释】因为联系是客观的,故A错误;“羊吃草”不必然引起“割羊草”,它们之间也没有什么本质性的联系,故B、D均错误。
【知识拓展】题干中的表述出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是《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完整表述为:“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在这两种场合,它都是起使用价值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