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想要做好一个项目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同时把全部现行项目都做好。做好项目管理,能够让一批项目持续成功。理解项目管理,能够让你的工作更加顺畅。
《互联网项目管理实践精粹》重点突出实践特色,以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实践为主线,全面地讲述了项目管理的核心知识应用、关键实践做法,以及作者在十多年项目管理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每一部分内容都经过作者的精心雕琢,可谓真正的“实践精粹”。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管理总体概要、高度延伸、项目经理入行与进阶修炼、PMO总体概要与实践精髓、项目干系人管理、项目管理过程持续改进、敏捷项目管理探索,以及不一样的项目管理实践等项目管理热门话题。同时,在每一章中都包含了与之相应的真实实践案例,在每个实践案例中重点介绍其关键实践做法,以便于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章中的核心知识应用,并结合自身情况将其融会贯通。
《互联网项目管理实践精粹》的读者对象不仅包括IT及互联网行业的项目经理、敏捷教练、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和运维工程师等各角色人员,还包括各职能经理、项目负责人和公司高层管理者。同时,对于非IT及互联网行业的项目管理从业者,或者对项目管理有兴趣并想学习、了解的朋友,或者将来想转型从事项目管理相关工作的朋友来讲,《互联网项目管理实践精粹》的内容及核心思想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深度学习/Python/机器学习/算法/区块链等快速发展
-创业项目此起彼伏,无人不是项目经理不只是口号
-互联网领域项目管理正在带领项目管理行业的发展
-这是一本互联网时代不可多得的项目管理实践精粹
-不仅浓缩了作者十余年一线互联网项目管理实践经验
-全景式地展现了项目管理实践过程的核心要点
-还有作者对于项目管理本质的深入理解与解读
-比如人生项目/PMO/干系人/会议管理/真正的敏捷等
高效项目管理方法对过好人生取得事业成功都有帮助,这是一本干货满满、很“硬”很实在的书。不论你是管理人员、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还是交互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甚至是还没毕业但想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学生,都有必要好好读读这本书。
★我的经历与感悟
如今,项目管理既是一种专业的方法和工具,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之一。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项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人都是项目经理。我在学生时代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之后一直在某知名外企从事计算机相关技术工作。在工作期间,我参与了很多大型软件产品的生产研发过程,期间学习了解了一些项目管理知识、理论、方法和工具,也对项目管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进而萌生了转型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想法。然而,那时候我所在公司的项目管理工作机会非常少,一般都是由产品负责人亲自来管理项目。但这并没有消减我当时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强烈意愿,我反而更加督促自己,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要为自己的工作转型创造无限可能。
2008年4月,我有幸加盟了搜狐公司,才算正式开启了我的项目管理工作之旅。在搜狐公司,我工作了五年半,先后服务于搜狐媒体技术产品中心和搜狐微博,曾担任搜狐微博项目管理部负责人。后来,由于公司组织战略发生了重大调整,逐渐放弃了曾被公司视为重中之重的微博业务。其实,我当时还是很喜欢用搜狐微博的,不是因为我亲身经历了搜狐微博从诞生到成长,而是因为那时候的搜狐微博的确有很多特色的产品气质和产品特性,是其他微博难以比拟的。为了延续我的微博产品情怀,我于2013年10月有幸加盟新浪公司,在当时的新浪微博事业部继续从事微博项目管理工作。在新浪公司,我工作了两年半,见证了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产品,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于2016年4月离开新浪微博至今,依然从事着项目管理工作,只是现在相对于以前来讲,我又多了一个团队敏捷教练的身份。
我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专职从业经历,始于搜狐公司。经历了多年的项目管理实践,才自认为对项目管理,尤其是对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感悟和心得体会。我对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的个人理解、感悟和心得体会,可以简单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覆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与以往传统软件研发的项目管理不同,互联网产品特别重视用户体验、强调产品气质、用户体验设计、运营推广,追求快速迭代、快速交付和快速验证。相对完整的互联网产品生命周期不仅包括前期的产品、设计、开发、测试、上线,以及线上产品持续迭代优化,还包括后期的运营、市场和销售,很多时候还会涉及产品下线、迁移、合并等事宜。由于互联网产品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又会从侧面推动其项目管理模式的不断变革和调整,因此,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不只是局限于项目层级的管理活动,还要上升到产品层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在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对项目管理的实践做法也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
第二,提供价值,体现大服务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依托产品业务的服务型的项目管理。尽管在字面上带有“管理”两个字,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人理事,更多地体现着一种大服务,由项目经理为公司各产品线提供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项目经理入组、下沉到各产品项目团队,与团队成员抱成一团,帮助团队解决问题、为团队提供价值,逐渐赢得团队的认可和尊重。同时,项目经理个人的工作绩效也会和他所服务产品线的兴衰紧密地绑定在一起。因此,互联网公司项目经理所关注的不只是各重点项目的成功交付,还会关注团队的持续改进和健康成长,这样也锻炼了项目经理成为团队(敏捷)教练的能力。
第三,责任重大,但权力微小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微权力下的项目管理。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责任重大,但实际拥有的权力微小,不仅需要项目经理自身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经验,而且很多时候还需要通过借助领导力、影响力等自身的软实力来促进项目成功交付和团队持续改进。在有责无权的情况下,带领项目团队达成既定项目目标、取得项目成功,是互联网公司项目经理面临的新常态。
第四,关注全流程和全价值链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关注全流程和全价值链的项目管理。项目经理从产品研发的项目管理切入,不仅要做好产品、设计、开发、测试和运维等研发各环节价值链的拉通,确保它们交付价值,而且还要向运营、市场、销售和客服等非研发各环节去延伸、扩展,最终形成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的闭环,进而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全流程、全价值链的“从点到线再到面”的有效运转,进而真正帮助产品取得成功,促使团队持续改进。
第五,敏捷方法和实践本土化
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是敏捷化的项目管理。秉承价值驱动和结果导向,将敏捷方法和实践结合产品业务自身特点来进行本土化,形成适合团队、适合组织的项目管理方法和实践。在互联网产品的项目管理活动中,从不拘泥于某些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它既需要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思想框架的指引,又需要敏捷方法和实践的本土化支持。在互联网公司,很难构建一套完整的、完美的项目管理流程,因为通常没有固定不变的打法和招式,更多的是来自于项目实践驱动的探索。也就是说,根据产品业务的需要,因地制宜,从现有产品业务状况入手来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适合不同产品特点的项目管理模式,然后再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来制订其运作流程。
★光荣的荆棘路
多年以前我就很想把自己对互联网产品项目管理的个人理解、感悟和心得体会写成一本书,分享给更多的人。于是,基于这种简单、朴素的想法,从2015年1月起,我正式踏上了写作征程。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非常坎坷、异常艰辛的旅程,从目录大纲确定到正文完成,总计历时将近两年零十个月的时间。在那一段格外艰苦的奋斗岁月里,我从周一到周五白天在公司正常上班工作,而在每个下班之后的傍晚、每个周末,以及各种节假日,除了某些琐事、闹心事不得不去处理,几乎把全部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写作上。从严寒写到酷暑,又从酷暑写到严寒,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终于诞生了自己的这部作品。熬夜,就等于熬心血,为了这部作品,我已经数不清熬了多少个深夜,不断损伤着自己疲惫的身体。我不敢说这部作品是扛鼎之作,但至少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每一件与众不同、绝世无双的好作品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要么流下了很多的汗水,要么花费了大把青春美妙的时光。我不敢自诩这本书是项目管理的旷世佳作,但它的的确确凝聚着我的无比认真和极度用心。写书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对生命、对生活的态度,非做作,即作为,依靠的是一种坚韧和坚持。写书的艰辛程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想象。在写书的历程中,我认为只有两天是最令人兴奋和激动人心的,这两天分别是,产生强烈意向并决定开始写的那一天,书稿正式出版的那一天。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劳心费神、煎熬难耐,这也在严峻考验着一个人是否真正拥有把事情做成功的毅力和决心。
在写书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如何将项目管理专业知识、实践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出来。自己懂,自己能写下来,让读者读明白,这是三件不同的事情。因此,对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及每一段文字,我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尤其是在每一章写作完成之后,在自我修改期间,每一段文字至少都要修改三五遍,甚至七八遍。每当撰写并修改完成一章的内容之后,所得修改稿的篇幅字数都要比修改之前的初稿至少减少20%,力求最大限度地言简意赅,坚决摒弃利用各种冗余文字进行凑字数、占篇幅的做法。为了充分体现本书的实践特色,我在本书的实践案例选择上秉承了三个原则:第一,全部实践案例都是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真实发生过的;第二,全部实践案例都是我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亲身经历;第三,全部实践案例都力求能够让读者可复用、可扩展。
在写书的路上,最令人痛苦的、迷茫的、压抑的,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扛得住心酸。就算寂寞、就算孤独、就算心酸,那也都是生命里的温柔灌溉。总有那么一段路,只有你一个人来走,只有你一个人去勇敢和坚强。也许这段路需要走很久,但如果你坚持挺过去了,你就会收获最终属于你的成功。一本书,就是一种注意力单位。人生,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其间有荣辱得失、酸甜苦辣、进退取舍、喜怒哀乐。只有全身心投入,豁达善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保持心态平衡,感悟其真谛。
★本书组织结构
本书共有9章、3个附录,总计包含96个主题内容。第1章到第9章的内容采用N+1的组织结构,即每章都由N个主题内容加上一篇本章小结组成。本书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简介,以及可以给读者带来的价值收获总结如下。
第1章 项目管理就在你身边
本章主要讲述了一切皆项目、项目管理时代、管理生活项目,以及管理人生项目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项目管理入门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培养项目管理的感觉,深刻体会到项目管理就在你身边。
第2章 项目管理高度延伸
本章主要讲述了互联网项目、项目集与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与项目组合管理、组织级项目管理简介,以及组织对项目管理的影响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项目管理更高阶、更深层的知识体系及其应用实践。
第3章 带你入行项目经理
本章主要讲述了我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角色与职责、项目经理选人用人、招聘广告深度揭秘,以及项目经理简历绝招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入行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的基本工作及怎样做好这些工作。
第4章 项目经理进阶修炼
本章主要讲述了项目经理领导力、项目经理影响力、威·逼·利·诱组合,及加·减·乘·除组合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优秀项目经理的专业能力和软实力,以及他们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实践做法、原则和工作思路。
第5章 PMO,掀起你的盖头来
本章主要讲述了我眼中的PMO、PMO使命担当,以及PMO实践精髓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PMO的前世今生,以及如何高效地运作PMO。
第6章 项目干系人管理
本章主要讲述了认识干系人、干系人管理四步法、干系人管理四象限策略,以及管理干系人期望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项目干系人管理的一些方法、原则,以及在项目管理活动中如何解决与干系人相关的棘手问题。
第7章 项目管理过程持续改进
本章主要讲述了项目管理过程精要、过程协作模式改进,以及过程行为模式改进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项目管理过程改进的一些做法、原则,以及在面对不同实际问题时,通常采用的实践方式。
第8章 敏捷项目管理探索
本章主要讲述了敏捷+项目管理、Scrum敏捷项目管理基础、用户故事的故事,以及走向敏捷(项目管理)之路等内容。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敏捷与项目管理的深度融合,以及在实践中如何做到项目管理的敏捷化。
第9章 不一样的项目管理实践
本章主要讲述了经典会议实践、项目规划实践,以及项目管理承载工具等内容。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是本书的精华部分之一。从本章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在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不一样的实践做法。
★致谢
本书能够得以顺利完成,需要感谢的人很多,在这里无法逐一列举。
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生我养我,支持我完成学业,把我培养成人。父母亲的爱心、柔善,像碧月。“常在心里问,亲恩何时报。”“唯独我离别家乡,无法慰亲旁”。每当我在漫漫长夜想起这些,心里就会很悲泣。同时,感谢我的爷爷从小到大对我的特殊关爱,在2017年春节假期和国庆假期期间,由于赶时间写稿,而未能回老家去看望他,万万没想到,此后,我却永远也看不到他了,对此,我感到万分遗憾、悔恨不已。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虽然,我的母亲、爷爷、奶奶,都已离我远去,但我相信,他们在天有灵,一定能够看到我写的这本书。
感谢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向群教授。当年通过陈老师的悉心指导,我将计算机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工程应用实践相结合,加深了自己对计算机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认知,提升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做事能力,培养了自己将专业知识自我更新、不断创新的学习能力,为后续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我曾服务过的公司、跟随过的领导、合作过的同事,给予了我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机会和平台,让我在真实的项目管理活动中收获了丰富的项目管理实践经验,也积攒了不少失败的项目经历,进而为这本书的写作积累了真实、丰富的内容素材。这也为突出本书的实践特色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感谢我的伯乐,电子工业出版社博文视点首席策划编辑董英老师,她慧眼识珠,对我有知遇之恩。她看到我发表的多篇项目管理实践类的文章之后,通过微博联系到了我,问我有没有针对这些文章主题进行写书的想法,我俩一拍即合,随后即开始写书的筹备。在与董英老师合作将近三年的时间里,感觉非常愉快,她出色的业务能力和认真的态度,令人钦佩,真的极少能有人像她这样靠谱。同时,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里为了本书的出版发行而付出辛劳的各位老师、编辑。
感谢为本书撰写推荐序、推荐语的各位老师、老板、朋友和同事,你们在我过往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给予了很多指导和帮助。如果没有你们的指导和帮助,我也很难写出这本书。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指引,让我不断学习、进步,才会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精彩。
杜炎
2017年12月,北京
杜炎
目前就职于京东集团,担任项目管理专家、敏捷教练、敏捷专家委员会成员。
曾先后就职于搜狐集团、新浪集团等中国很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主要负责项目管理、总体项目运作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在搜狐集团工作五年多的时间里,曾因帮助公司在项目管理制度体系构建、流程规范落地、项目管理工具链的探索应用及其实施推广、公司战略级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及其目标达成,以及在项目管理部部门管理、运作等方面取得的出色业绩,而先后分别荣获搜狐集团年度“z佳贡献奖”、“z佳团队奖”和“z佳敬业奖”等奖项。
2014年中国互联网企业项目管理发展论坛主题演讲嘉宾、2016年中国IT项目管理大会主题演讲嘉宾。在互联网项目管理、敏捷改进和项目管理工具链的探索应用及其实施推广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曾在《程序员》杂志发表过多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管理实践类文章,例如《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四要素》和《高效能团队协作的JIRA实践》等。
目前主要专注于互联网领域多团队多项目组合的项目管理实践、组织级敏捷转型和敏捷改进,并希望在推动组织级敏捷转型和敏捷改进等方面有所突破。
杜炎拥有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学位。
专家力荐 /XII
推荐序1 /XVIII
推荐序2 /XXII
自序 /XXIV
★第1章 项目管理就在你身边 /1
1.1 一切皆项目 /2
1.1.1 什么是项目 /2
1.1.2 项目的特征 /3
1.2 项目管理时代 /5
1.2.1 什么是项目管理 /5
1.2.2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6
1.2.3 如何学习项目管理 /7
1.3 生活项目管理 /11
1.3.1 做营养早餐 /11
1.3.2 第一次约会 /16
1.4 人生项目管理 /21
1.4.1 项目管理人生 /21
1.4.2 管理人生项目 /21
1.5 本章小结 /26
★第2章 项目管理高度延伸 /28
2.1 互联网项目 /29
2.1.1 什么是互联网项目 /29
2.1.2 互联网项目演进趋势 /30
2.1.3 做项目与做产品的比较 /31
2.2 项目集与项目集管理 /32
2.2.1 什么是项目集 /32
2.2.2 什么是项目集管理 /32
2.2.3 项目集管理应用简介 /33
2.3 项目组合与项目组合管理 /34
2.3.1 什么是项目组合 /34
2.3.2 什么是项目组合管理 /35
2.3.3 项目组合管理应用简介 /36
2.3.4 项目、项目集与项目组合比较 /39
2.4 组织级项目管理简介 /41
2.4.1 什么是组织级项目管理 /41
2.4.2 为什么需要组织级项目管理 /42
2.4.3 组织级项目管理的生活案例 /44
2.5 组织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48
2.5.1 组织文化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48
2.5.2 组织结构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49
2.5.3 组织战略与项目管理的关系 /55
2.6 本章小结 /55
★第3章 带你入行项目经理 /57
3.1 我是项目经理 /58
3.1.1 认识项目经理 /58
3.1.2 相伴苦乐年华 /59
3.2 项目经理的角色与职责 /61
3.2.1 项目经理角色 /61
3.2.2 项目经理职责 /62
3.3.3 游走于各方之间 /63
3.3 项目经理选人用人 /64
3.3.1 最爱“三合”人才 /64
3.3.2 选人用人策略 /67
3.4 招聘广告深度揭秘 /69
3.4.1 学习研究招聘广告 /69
3.4.2 工作职责深度揭秘 /72
3.4.3 任职资格深度揭秘 /74
3.5 项目经理简历绝招 /76
3.5.1 简历结构与类型 /76
3.5.2 点亮简历的诱惑 /81
3.6 本章小结 /84
★第4章 项目经理进阶修炼 /86
4.1 项目经理的领导力 /87
4.1.1 领悟领导力 /87
4.1.2 领导力艺术 /89
4.2 项目经理的影响力 /96
4.2.1 感悟影响力 /96
4.2.2 提升影响力 /97
4.3 威?逼?利?诱组合 /103
4.3.1 威 /103
4.3.2 逼 /104
4.3.3 利 /105
4.3.4 诱 /106
4.4 加?减?乘?除组合 /110
4.4.1 加 /110
4.4.2 减 /111
4.4.3 乘 /112
4.4.4 除 /113
4.5 本章小结 /115
★第5章 PMO,掀起你的盖头来 /117
5.1 我眼中的PMO /118
5.1.1 什么是PMO /118
5.1.2 PMO诞生背景 /119
5.1.3 PMO成熟度演进 /121
5.2 PMO使命担当 /125
5.2.1 PMO价值使命 /125
5.2.2 PMO职责担当 /127
5.3 PMO实践精髓 /128
5.3.1 以组织战略实现为依归 /128
5.3.2 培养职业项目经理队伍 /132
5.3.3 先提供价值再收获价值 /135
5.3.4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文化 /138
5.4 本章小结 /140
★第6章 项目干系人管理 /143
6.1 认识干系人 /144
6.1.1 什么是干系人 /144
6.1.2 干系人分类 /145
6.2 干系人管理四步法 /147
6.2.1 干系人管理四步法概述 /147
6.2.2 干系人管理四步法实践 /150
6.3 干系人管理四象限策略 /155
6.3.1 干系人管理四象限策略概述 /155
6.3.2 干系人管理四象限策略实践 /157
6.4 管理干系人期望 /163
6.4.1 化解干系人冲突 /163
6.4.2 提升干系人满意度 /172
6.5 本章小结 /174
★第7章 项目管理过程持续改进 /176
7.1 项目管理过程精要 /177
7.1.1 项目过程与结果 /177
7.1.2 项目管理过程组 /178
7.1.3 项目管理过程资产 /183
7.2 过程协作模式改进 /186
7.2.1 优化项目流程 /186
7.2.2 追求信息对称 /192
7.3 过程行为模式改进 /198
7.3.1 会议管理改进 /198
7.3.2 切莫贪多求全 /207
7.4 本章小结 /208
★第8章 敏捷项目管理探索 /211
8.1 敏捷+项目管理 /212
8.1.1 认识敏捷项目管理 /212
8.1.2 我是敏捷教练 /215
8.2 Scrum敏捷项目管理基础 /218
8.2.1 Scrum应用简介 /218
8.2.2 Scrum实践的“三三五五” /219
8.3 用户故事的故事 /223
8.3.1 认识用户故事 /223
8.3.2 用户故事拆分 /225
8.3.3 用户故事估算 /228
8.4 走向敏捷项目管理之路 /233
8.4.1 组织级敏捷(项目管理)导入 /233
8.4.2 单个特性团队的单项目模式 /237
8.4.3 多个特性团队组合的多项目模式 /240
8.5 本章小结 /241
★第9章 不一样的项目管理实践 /243
9.1 经典会议实践 /244
9.1.1 卓有成效的每日站会 /244
9.1.2 温故而知新的总结会 /248
9.1.3 经典会议实践案例 /252
9.2 项目规划实践 /261
9.2.1 产品Backlog梳理 /261
9.2.2 版本规划实践精粹 /264
9.2.3 迭代规划实践精粹 /266
9.2.4 项目规划实践案例 /270
9.3 项目管理承载工具 /278
9.3.1 JIRA因你而变 /278
9.3.2 JIRA应用实践 /282
9.4 本章小结 /288
附录A 项目管理成熟度诊断方法 /290
附录B 项目管理度量方法 /301
附录C 项目经理素质修养 /306
★★案例目录★★
【案例1】做营养早餐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智慧 /11
【案例2】第一次约会的项目管理智慧 /17
【案例3】人生项目的管理智慧 /22
【案例4】某杂志出版与互联网项目的项目集举例 /32
【案例5】某杂志出版的项目集管理举例 /33
【案例6】互联网项目的项目集管理中内部和外部变更管理举例 /33
【案例7】某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内部可能设立的项目组合和互联网项目的项目组合举例 /34
【案例8】“成家立业”的项目组合管理举例 /35
【案例9】某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信息流产品的项目组合管理 /37
【案例10】某家庭投资理财规划设计与实施中的组织级项目管理智慧 /45
【案例11】由组织文化所形成的某种制度对项目管理的影响 /49
【案例12】这就是合作的力量 /65
【案例13】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项目管理相关职位的招聘广告 /70
【案例14】项目经理求职简历的模板样式结构 /78
【案例15】从“泰坦尼克号”开始领悟领导力 /87
【案例16】跨部门项目资源协调中的项目经理领导力艺术 /93
【案例17】法定权力的时间约束性举例 /98
【案例18】运用参照权力,快速提升项目经理的影响力 /99
【案例19】攻心为上,项目经理化解团队成员工作表现下降的问题 /101
【案例20】“利”字当头,推动跨部门合作项目走向成功 /105
【案例21】运用威?逼?利?诱组合推动即将被中止的项目前行 /107
【案例22】光荣的荆棘路,某知名互联网公司PMO成熟度的演进发展 /122
【案例23】以组织战略实现为依归,高效开展PMO工作实践 /129
【案例24】PMO在项目经理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方面的培养 /133
【案例25】提供价值,PMO帮助UED制订项目产出物的交付工作行为规范 /135
【案例26】分享与传承,PMO建立定期分享会机制、创办内部电子杂志 /139
【案例27】干系人管理“四步法”在某大型互联网红包项目中的实践 /151
【案例28】干系人管理策略在项目管理工具推广实施专项中的实践 /157
【案例29】不畏艰辛,巧妙化解项目执行中的干系人冲突 /164
【案例30】某互联网项目从立项到上线,典型的项目管理过程简介 /181
【案例31】某互联网项目从立项到上线,项目管理过程资产的积累 /184
【案例32】某互联网公司项目流程改进,从线性流程到交叉流程的优化 /187
【案例33】讲真话的力量,勇敢做自己 /193
【案例34】由项目过程信息失真、不对称引发的项目失败 /194
【案例35】有效处理会议中的无休止争执,做到“议而决、决必行” /198
【案例36】某知名互联网公司的重点项目评审会改进 /201
【案例37】从烧开一壶水的智慧来感悟敏捷项目管理 /214
【案例38】某社交媒体平台产品“转评带图”项目的用户故事拆分 /227
【案例39】某社交媒体产品“转评带图”项目的用户故事估算 /233
【案例40】多图上传和多图Feed展示项目的每日站会 /252
【案例41】多图上传和多图Feed展示项目的总结会 /256
【案例42】某社交媒体平台产品客户端版本的项目规划综合实践 /270
【案例43】某互联网项目团队,项目管理成熟度诊断方法的实践 /293
★序一
拥抱时代,抓住每个人的“中国机会”
今天,ABC(AI人工智能、Bigdata大数据、Cloud云服务)日益成为社会标配的技术和服务。基于更快的5G网络、更强劲性能的计算芯片和更多功能的软硬件系统,开发、设计出满足用户快速升级的新需求的功能和产品,将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的机会,移动设备和物联网上的用户体验设计也充满挑战和创造空间,我们和众多的创业者一起满怀信心和激动。
本书作者杜炎的一封来信把我拉回了互联网的早期岁月。那个时候PC互联网还是一个相对小的产业,主要是门户和游戏为主的商业模式,社交、电商和搜索还没有变成巨头,移动互联网还没有诞生,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如何在网页交互上更好地提高用户体验。从2000年开始做个人站长创业,到2004年加入搜狐开始大公司职业经理人岗位,再到2013年开始做职业投资人,过去20年我在互联网领域尝试了不同的角色,而这其中有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做着产品技术和项目管理有关的工作。
2008年杜炎入职搜狐做产品经理,算是我们最初的缘分。虽然因为我个人发展规划2009年初离开了搜狐,但是在不长的共事时间里,杜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喜欢思考钻研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他辗转任职新浪、京东等互联网公司,成为敏捷教练,一直深耕项目管理方向,他的这份坚持与热爱也非常难得。更为欣喜的是,在忙碌艰苦的工作之余,他耐住寂寞,三年成书,撰写了这本《互联网项目管理实践精粹》,相信这本书的生动讲述一定能为各位读者带来新的认知和实操方法。
杜炎来信说希望我能作为他进入互联网的第一位领导为本书作序,开始我有点担心已经离开项目管理一线很长时间了,有误导读者之嫌。但杜炎的一个观点打动了我,他说:“作为投资人,每天接触的正是一个个创业项目,筛选、服务项目的过程,正是投资人‘项目管理’的过程。”大道相通,想来世间很多规律和认知本有很多相近之处,确实高效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对大家过好人生、规划成长及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我想借作序的机会,从投资的角度略作回应。
从2013年离开海航和几位伙伴创立大河资本开始,我们一直在用创业的心态在做机构投资,管理规模也从一个亿到2017年底的300亿。4年时间,大河完成了天使、创投、PreIPO、海外和并购母基金的投资全阶段的生态布局,海内外累计投资了200多家企业。
之前作为创业者和企业高管,我会关注很多微观的事情,特别是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但作为投资人,就必须有宏观的视野。以前主要是低头走路,关注怎么走得快,怎么能超过别人,但现在还要有在天上观望全局时空变化的能力。所以,今天以投资人的视角去谈“创业项目管理”,必须全面关注到宏观的“运”和微观的“人”、“事”本身,缺一不可,这也是大河的投资逻辑之一。
识人
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强调,是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资本的助力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企业家、创业者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认为,一个优秀的创业项目,创始人和团队是最关键的因素。一个创业家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蓝图能力、持续创新能力、执行力,我们称之为创业家的“铁人三项”。所谓蓝图能力,是创业者识势、顺势的能力,是创业者将对国家、行业大势、个人认知转化为战略的能力,要有创业进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付诸实践的战术;所谓持续创新能力,要求创业者能对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做出反应,创业者只有快速学习、快速进化,才能在险恶的竞争环境里跑出来;所谓执行力,要求创业者要有“火热的心、冷静的脑和脏的手”,拥有清晰的目标并善于调动团队打造铁军的能力。同时,在中国走向国际的过程中,创业者还需要具备国际化的思维和全球化的视野。
从项目管理的视角来看,作为投资人考察创业公司的过程,也是在与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团队等项目干系人打交道的过程。通过与这些核心干系人不断地打交道,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我们所看重的“铁人”三项能力。项目管理方法、过程和工具等都只是推动项目成功的一种手段,项目管理的聚焦应该是人,也要秉承以人为本,对于筛选、投资和管理运作各类科技项目来讲,也不例外。正如本书所述,项目干系人管理会对项目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甚至直接决定项目成败。项目管理的第一步,不是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就忙于启动和计划,而是要全面识别干系人及其相关信息,关注干系人的利益。那么,如何在项目管理实践中做好项目干系人管理,本书讲述的干系人管理四步法、四象限策略和管理干系人期望等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有意义的参考。
顺势
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曾讲,顺势谋变而后生,是一家企业必须具备的战略思维。今天的创业者,必须站在时代潮头,以拥抱时代的姿态,从大处着眼。在时间维度上倒推30年,从历史角度了解国家发展变化的关键动力是什么?向前展望10年,预测未来国家的大势可能是什么?人口红利消失,新的人口红利在哪儿?由科技提升再造新的人口红利的时间点可能在哪里?然后落脚于当前,去观察一个行业,分析市场演变的核心因素和核心动力。这种从趋势上准确研判国“运”、所在行业的“运”、自身能力的“运”的洞察力,是创业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机构,必须看到,国家从粗放的投资驱动、外贸驱动、基建投资驱动到现在换挡变成科技驱动、创新驱动,移动互联网和技术创新会派上很大用场。以ABC(人工智能、大数据、云)等为代表的新基础设施,开始为各个产业的革新提供原动力,颠覆技术的出现将可能改变现有的行业格局。因而企业运营过程中是否有技术驱动的能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大小;投资机构在产业升级换挡过程中能否把握住技术驱动的机会,决定着投资机构能否投出影响未来的伟大企业。
就本书而言,项目管理的发展和应用,也在顺势中不断地前行。从传统的、基础的项目管理,演进到敏捷化的项目管理并逐渐流行,甚至成为互联网项目管理的标配,也正是项目管理学科领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而顺势的一种体现。正如本书所述,传统的、基础的项目管理精髓必须继承和发扬,然而,互联网产品的特殊性,又要求项目管理本身必须进行变革和适应性调整,融入本土化的敏捷元素、敏捷方法和敏捷实践。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视野,富有成效的项目管理已不再局限于项目级的产品研发过程管理,而是要上升到产品级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全价值链覆盖。
价值创造
回头想来,我们这一代靠自己创业打工成为了上一代的互联网人,经历过“创业→职业经理人→高管→投资人”的转化,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更加立体理性地看待创业,助力创业,尤其在项目的可行性和领导者的管理能力方面;同时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就像商业本质是要为客户和用户提供价值、为股东创造优良回报,我们将投资视为和创业家共同创造、彼此成就的过程,不只是静态地等待财务增值,而是用“帮忙不添乱”的标准做好主动管理,从战略提升、财务规范、核心资源对接等方面帮忙。杜炎将自己十年搜狐、新浪任职的项目管理实践经验,以写书的形式系统性地分享给他人,实现价值传递;创业企业更是在各自的领域,创造着价值。
价值创造中的价值,与本书提到的敏捷核心思想中的关注价值,不谋而合。腾讯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曾讲,创新应该是把握用户价值、敏捷开发、创新机制、人才培养和组织文化等五个方面综合统筹运用。其中也提到了价值和敏捷这两个关键词。未来商业市场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将会给企业组织带来很大的挑战,其中的不稳定性就要求企业组织在应对商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响应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敏捷。从某种意义上讲,敏捷也是一种持续学习和持续反馈的能力。拥有这种持续学习和持续反馈的能力,必将助力企业和个人的进步、提升。
小结
一切皆项目,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项目经理,也同样是自己的CEO。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在投资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中,杜炎在本书中讲到的“威?逼?利?诱”组合与“加?减?乘?除”组合,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有很多借鉴之处。用一句话去做总结再合适不过:处在中国快速崛起、走向国际舞台中心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所作为,成为更好的自己,顺应时代的变化来做自我调整,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中国机会”。
中关村大河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翊钦
于 北京,2017年12月
★序二
与杜炎相识是10多年前。那时候我来北京不久,还在软件测试行业,刚写了一本性能测试的书,杜炎通过我写的书与我结为Email好友,你来我往地就性能测试的问题通信过好一阵子。后来,我们都在测试行业之外找到了自己更感兴趣的方向,我由着性子,在管理与业务方向挑战自己,而杜炎选择了项目管理方向,在搜狐与新浪勤勤恳恳地耕耘,期间偶有联系,总是能感觉到他一直在细致地思考,用务实的态度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前几天,杜炎突然联系我,说他最近写成了一本书,希望我可以帮忙写个序。我对为他人的著作写序这件事情并不是太积极。一方面,能在专业领域写成一本书的人,已经在领域耕耘得非常深,而我这些年已经把自己变成了首席打杂官,让我的名字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书里,说些不见得中肯的评价,总觉得勉强;另一方面,读者打开书本看到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序。写些空洞没有内容的文字,不仅读者不愿意看,更关键的是,影响了书的销量那就太糟糕了。不过 ,在打开杜炎发过来的书稿后,才看了几页,竟然被内容深深吸引,忍不住一路翻阅下去。 杜炎用了不少诙谐幽默的比喻,放进去了不少自己经历过的故事,读这本书,就像他坐着你面前,跟你淡淡地讲着自己这些年的故事。
这本书直接面向的对象应该是项目经理,以及想要成为项目经理的从业人员。书的内容很朴实,没有掉书袋般的炫耀,也没有让你不明觉厉的名词堆砌,本书的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教你如何理解项目管理,如何站在不同干系人的角度理解他们对项目的期望,以及如何在项目经理这个角色上寻找支持,达成项目目标。2002年,我曾怀着对成为项目经理的热情,参加了一个多月的PMP培训,虽然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并未真正成为项目经理,但这么多年的工作中,不自觉的对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让我受益不浅。我想,即使不是矢志成为项目经理的读者,也应该能从本书对项目管理的描述中获得不少可以应用的知识。
从2007年到现在,我在互联网公司的从业经历已有10年,期间经历了Google、豆瓣这样有独特工程师文化的公司,也经历了乐元素、宜人贷等更偏重“业务”的公司。这些不同的企业有着很不相同的项目管理方法。例如,Google的项目组织方式非常灵活,绝大多数的项目都不需要一个特定的项目经理角色,项目内的项目管理职责由团队成员共同承担,效率非常高。但Google的做法一定不适合大多数企业,因为这种项目管理方式要求团队成员有非常强的自我驱动能力,也要求成员有相当强的个人能力(在Google,这一点是靠严格的招聘和面试流程保证的)。所以,一个组织选择怎样的项目管理方式,并不能单纯的从项目管理本身出发:项目管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偏重业务运营的公司,通常项目数量多,周期短,且项目来源多样。这类公司经常会使用资源池方式管理产品与开发资源,这样一来就需要不少专职的项目经理,处理资源与产出之间的冲突。我猜想杜炎本人应该有不少这样的经历,本书第4章“项目经理进阶修炼”中,杜炎对“领导力”,“影响力”的描述,以及他提到的“威逼利诱组合”,都是特别有效的招数。
这本书没有采用条块化的方式展开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本身,贯穿全书的主线是项目经理的成长历程:从项目管理的范围,到项目经理的职责,再到项目经理的进阶,以及持续改进。每一章都有不少详实接地气的案例,其中的酸甜苦辣,相信每一位做过项目管理的读者都能切实品味得到。
最后,在敏捷已经几乎成为互联网开发标配的当下,这本书当然也提到了敏捷相关的内容。第八章“敏捷项目管理探索”和第九章“不一样的项目管理实践”介绍了作者本人在敏捷方面的实践经验。2014年以前,我曾经以专栏的形势在几个网站上写过不少敏捷的文章,也在若干个国内大的敏捷会议上做过演讲嘉宾。2017年的当下,对“要不要做敏捷”已经没有了争议,但矫枉过正的现象似乎正在出现。敏捷的实践似乎越来越多的偏离了项目管理的本质,方法论的重要性超过了通过方法得到效果。记得2015年在上海参加某个敏捷大会时,有幸与敏捷宣言的发起人之一Dave Thomas同台,Dave在当时就指出敏捷已经开始变质了,变成了咨询顾问们的玩具。所以,在当前这个言必称敏捷的环境下,作者仍然把重心放在项目管理的本质,以及以项目经理的发展贯穿本书始终,不追求花哨,而是接地气地分享自己卓有成效的经历,这一点值得佩服。
花虾金融CEO 段念
2017.12.1 于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