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非裔美国作家查尔斯·约翰逊小说研究》主要从哲学、宗教与伦理三个维度来分析查尔斯·约翰逊的小说作品,重点关注其中渗透的东方传统宗教和文化元素及其对解决美国当下种族困境的启迪。通过概括约翰逊的小说伦理观,揭示他在种族问题上与其他黑人作家不同的思考。
陈后亮,文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导师。近年在Neohelicon,《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中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等刊物转载。主要研究文学理论及非裔美国文学。
导论
第一节 查尔斯·约翰逊的生平及作品简介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状况
第三节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约翰逊小说创作的三个维度:哲学、佛教与伦理
第一节 约翰逊的哲学背景
第二节 加德纳的道德小说观对约翰逊的影响
第三节 作为佛教徒的约翰逊
第四节 约翰逊的黑人哲理小说与传统黑人文学
第二章 《菲丝与好东西》中的日常生活伦理观
第一节 伦理结的形成:什么是“好东西”?
第二节 伦理线的展开:芝加哥探险之旅
第三节 伦理结的解构:“好东西”就在平凡生活中
小结
第三章 《牧牛传说》:东方宗教视野中的自由、身份与伦理问题
第一节 《十牛图》与《牧牛传说》
第二节 对自由和身份的形而上追问
第三节 木匠睿伯与道家思想中的精神自由
第四节 勘破自由与身份的幻象:佛教启示下的精神解脱
小结
第四章 《中间航道》:贩奴贸易、民族创伤及黑人父性缺失问题
第一节 逃走的父亲与缺失的责任意识
第二节 责任意识的缺失与婚姻恐惧症
第三节 法尔肯的衰亡综合征及其引发的伦理危机
第四节 阿穆瑟里文化与东方传统伦理观念
第五节 爱与责任:来自阿穆瑟里人的伦理启示
小结
第五章 《梦想家》中的种族、政治与伦理问题
第一节 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思想及其伦理内涵
第二节 柴恩·史密斯:“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
第三节 马修·毕绍普:放下仇恨才能学会爱
小结
第六章 《魔法师的学徒》:承前启后的创作实验
第一节 《明戈的教育》:探索“神秘莫测的道德法则”
第二节 《交换价值》:心理创伤与扭曲的价值观
第三节 《中国》: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初次尝试
第四节 影响的焦虑:《魔法师的学徒》中的成长隐喻
小结
第七章 《捉魂人及其他故事集》:“有感情地唤起一个历史时刻”
第一节 殖民地时期的黑奴血泪史
第二节 美国大革命时期的蓄奴制度
第三节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黑人生存状况
第四节 南北战争前的美国黑人命运
小结
第八章 “艺术是通往他者的桥梁”
——约翰逊的小说伦理观
第一节 约翰逊与新奴隶叙事
第二节 约翰逊与美国实用主义伦理学
第三节 约翰逊小说的政治和伦理诉求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哲学与黑人小说(译文)
附录二 完整视野:新黑人小说札记(译文)
附录三 短篇小说:《明戈的教育》
附录四 短篇小说:《武馆》
后记
《当代非裔美国作家查尔斯·约翰逊小说研究》:
上面这句话是约翰逊在一次接受访谈时所说的,它清楚表明了哲学专业学习对他的重要影响。不过,在讨论他的哲学背景之前,我们还需要稍微介绍一下他的绘画经历。其实,学哲学并不是他最初的梦想。他小时候的最大兴趣原本是美术,并一直渴望长大后成为一名职业画家。他想尽一切办法培养自己的绘画技巧,并在完全靠自学的情况下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漫画家。在读高中时,他在学校的校报上发表了他的第一幅漫画作品,得到了两美元稿费。约翰逊倍加珍惜他在艺术生涯中赚得的这第一笔报酬,至今仍把它珍藏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等到1966年约翰逊高中毕业时,他迎来了人生第一次重要转折。约翰逊原来希望能进入一家专业艺术学校学习绘画,但父亲坚决反对他的计划,因为父亲认为黑人成为职业艺术家的机会非常渺茫,即便成了艺术家,也很难单靠艺术养家糊口。在家人和老师的劝说下,原本决心“不画画,毋宁死”(Byrd,I Call Myself an Artist 9)的约翰逊改变了主意,选择了位于芝加哥的南伊利诺伊大学学习新闻专业,因为学新闻将来可以更容易找到工作。读大学期间,约翰逊并未放弃他的绘画梦想,而且还在这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的漫画作品不断发表在当地各家报刊上,甚至成为几家报纸的专业插图师。1970年,在他即将大学毕业的前一年,约翰逊出版了他的第一部漫画集《黑色幽默》(Black Humor)。即便约翰逊在后来成为作家之后,漫画依然是他非常喜爱的艺术创作活动。能够在兴致沓来之时,随心所欲地用画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到目前为止,约翰逊共出版了两部漫画集,发表了数千幅漫画作品,在绘画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关于约翰逊的漫画生涯,有以下几点最值得注意。首先,受20世纪60年代风起云涌的民权运动影响,他早期的漫画主要以种族政治题材为主。他也称自己早期是一名“政治漫画家”(Byrd,I Call Myself an Artist 12),企图用漫画作为武器,批判美国社会不公正的种族制度,为黑人权利运动提供舆论支持。这与他后来在小说中拒绝明确露骨的种族政治内容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至于为何会有这种变化,我们在下文会有详述。其次,约翰逊的小说创作有一条很重要的美学原则,那就是一定要用尽可能完美的“场景”(scene)来向读者传递思想情感,要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一种强烈的画面感,犹如身临其境。他反对用抽象枯燥的词汇去描写人物事件。这种创作原则显然与他的绘画经历有关。再次,多年的漫画创作让他的作品不断见诸报端,一位初出茅庐的青年艺术家急需的虚荣心和成就感得到了很大满足,这对于培养他后来的文学创作耐心是很有帮助的。他对自己的每一部小说都有很高的要求标准,可以耐心地花费数年精雕细琢,只为能够创作出尽可能完美的作品。他不必像很多年轻作家一样急于求成。恰如他所说:“仅仅是发表几部作品对我来说没什么意思。作为一名已经发表了如此多的作品的漫画家,我已经不再满足于让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了。”(Byrd,I Call Myself an Artist 23)最后,可能也是最主要的,漫画还为他走上哲学道路提供了契机。他后来回忆说:“对艺术的热爱迫使我去思考艺术问题,这又把我引向美学问题,而后者终将驱使艺术家去思考一切哲学问题,包括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和本体论等。实际上,我认为早年的艺术创作为我后来的哲学学习奠定了基础。”(McWilliams,Passing the Three Gates 36)
从各方面来看,新闻专业对约翰逊实在没有多少吸引力,那不过是为了将来谋生所选择的权宜之计罢了。从一入学他就盘算着如何改专业。按照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一门哲学课程。不过约翰逊很快发现他对哲学专业的兴趣远超新闻。他几乎修满了大学哲学专业所需要的全部学分,并且下决心继续攻读哲学硕士学位。他发现哲学课堂上讨论的那些古老而又永恒的命题与他当下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并非抽象枯燥的玄谈,而是对他思考现实生活大有帮助。他如此表达了哲学对他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