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与测度:数字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依据对“十二五”以来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经济民生类关键词的排序,并以此为线索,收集并梳理近五年来高频经济指标194个,共分为16类板块。其中公司治理类指标37个、研发创新类指标17个、城市化相关指标7个、经济集聚类指标6个、人口与就业类指标6个、财政管理类指标11个、人文教育类指标7个、产业与行业类指标15个、经济转型类指标4个、投资融资类指标9个、区域经济相关指标17个、开放与出口相关指标16个、环境与能源类指标10个、资本市场相关指标11个、金融改革相关指标11个、社会与民生类指标10个。
人们对社会经济领域的认识往往从个案推而至整体,其中指标这一描述工具代表了人们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升华。比如,经济发展水平常以GDP增长率代替,该指标一旦被认识和提炼,便会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统计发布,并进一步成为相关领域研究和评价的依据。但人们慢慢发现,已有的指标往往不足以表达和解释不断出现的社会现象。社会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士对层出不穷的热点问题做出回答,于是新的指标不断被开发用以解释和预测相关领域的发展及未来走向。如城市化水平、公司治理指数、财政分权水平、市场化指数、环境治理和政府清廉指数……这些指标背后蕴含着的信息到底反映社会经济领域哪些问题?对人们的生活有何影响?相关指标如何测度?原始数据如何获取?它的数据来源可靠吗?它们对未来社会经济有何预测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总是令人着迷。
可惜的是,日常生活中某些指标(准确而言,可称为热词)只是一个启发性概念,有待严谨的定义和权威数据的支撑;某些指标虽然权威,但研究开发机构来自非政府、商业性组织,其数据却不易获取。
笔者常常叹服于大师、学者们思辨的强大,比如某些策论性文章通篇不着一个数字,却能完全依靠缜密的逻辑推演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也有学者偏爱做现场调研访谈,那种散发出泥土气息、生动鲜活的第一手信息让人无法质疑其结论的科学合理性。
然而,这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政府和公众对数据的认知和迷恋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毛孔。正如吴晓波所说:“当数据这个科技符号逐渐转变为文化符号,它将开辟出一个全新的、更加理性的话语体系,它也完全有能力撬动一个国家的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人们很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开始学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但他们对待数据的态度,却大多停留在工具、技术的层面,缺乏一种历史的、厚重的、深入血液的理解。”
出门上班,人们开始关注当天的“PM2。5指数”和交通频道发布的目标路段“拥堵指数”;茶余饭后,人们会谈论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国家层面,学者们越来越多关注国家的“软实力水平”……2007年,美国驻华大使造访辽宁,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与其谈到GDP指标时说,自己更愿意看另外三个指标:铁路货物运输量、电力消费和银行贷款。这一细节立即引起境外舆论关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撰文说,为了“向李先生表示敬意”,他们特地创造了一个“克强指数”。
指数是指标的数值反映,指标之谓,是衡量研究对象的单位或方法,及预期中打算达到的指数、规格、标准,主要用于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一般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它体现了事物质和量两个方面的特点。
李怀祖认为,实证研究在论证准备阶段通常的路径是:假设的提出→名义变量的设计→操作变量的设计。举例说,假设“跨国公司设立国外分公司后,其股票增值幅度视该跨国公司的无形资产比重而定,比重越大,增值愈大”;名义变量可设计为无形资产比重、专有技术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操作变量可设计为R&D费用、广告费用、内部持股份额。作者认为,在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中,这种名义变量由于自身的概念性特征从而被提炼成广受关注的经济指标,那些间接反映名义变量的可操作变量则被用于对该指标进行测度。由此,认识指标的三个核心步骤是:①定义,指标定义是对所研究对象高度全面而又抽象的概括;②测度,对指标的测度需要首先从理论角度推导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设法挖掘其中相关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变量,从而建立等量或相关关系(数据模型);③数据,指标的生命力(或说服力)在于有相对公开、权威、充分的数据支撑,使得指标得以量化研究。
收起全部↑
薛燕,博士、副教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级会计师、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会员、浙江信用与会计研究中心秘书长,长期担任国有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人力资源培训师、企业信用管理培训师。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专著3本。主要研究领域:公司治理、金融工程。
公司治理
1.公司治理指数
2.公司治理结构指数
3.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4.审计质量
5.代理成本
6.企业交易成本
7.企业薪酬不公平
8.额外薪酬
9.在职消费
10.职位性别差异
11.高管薪酬黏性
12.过度投资
13.管理者自信
14.高管控制权
15.CEO私有收益
16.管理者自利
17.CFO影响力
18.控制权私利
19.家族成员权威
20.管理层权力综合指标
21.会计稳健性
22.企业所有制多元化
23.企业多元化指数
24.公司声誉
25.企业政策性负担
26.企业政治关系
27.企业家社会资本
28.大股东减持
29.财务柔性
30.企业软实力
31.企业国际化
32.企业中心城市指标
33.外汇风险暴露
34.盈余管理
35.资产减值计提率
36.产品市场竞争度
37.企业参保程度
研发创新
1.高技术企业创新绩效
2.企业创新绩效
3.创新效率
4.国家创新能力
5.区域创新效率
6.产业创新的绩效
7.创新投资
8.R&D强度
9.知识产出
10.智力外流水平
11.技术扩散
……
城市化
集聚
人口与就业
财政管理
人文教育
产业与行业
经济转型
投资融资
投资融资
区域经济
开放与出口
环境与能源
资本市场
金融改革
社会与民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