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兰菊编著的《学生版历史经典插画读本:中国通史》精选了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同时《学生版历史经典插画读本:中国通史》配有二百余幅名家手绘的古典插画,精美生动,和文字相映成趣,帮助大家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断,而中华文明则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路坚强地走来。
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对年轻的一代来说,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体认中国的文化传统,感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本书的编写,不同于传统教科书面面俱到的写法,而是选取了几百个在中国历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故事,既包含精彩的人物特写,又囊括了丰富的历史事件。它不是板起面孔教育读者怎样认识一个事件,怎样评价一个人物,而是寓情于理,通过各个既相互独立又连为一体的故事,启迪读者思考。青少年阅读后可以纵览中华文明史,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所思所想,从而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当面对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怎能不为中华文明而击节赞叹,不为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而自豪?
有人也许会问“历史是什么”,读过本书,你也许会发现历史自有其独特的美感,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叹赏,更能激发人们的想像力。
读史使人明智。何谓“明智”,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仅要借鉴先人的成功经验,而且对他们的失败教训也要重视,以免重蹈覆辙,这样就会通过不断反省自身而获得前进。使读者能有所启发、有所收益。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个故事都配有精心编写的注释,解析了故事中的重要知识点,知识性很强,与故事相映成趣。注释有人物、地名、典故、制度、武器等,包括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容。往事越千年,很多古代常识在今天看来已经比较陌生,比如古代辅佐君王的“三公”、“九卿”,如果缺少注释,读者难免产生阅读障碍,影响阅读效果。本书的注释还极富有趣味性。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越发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中国历史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本书的内容有限,当然不可能包括一切。读者如果有深入阅读的兴趣,无数优秀的历史专著和珍贵的历史文献都等待着你去发掘呢,本书就作为你人生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指路牌吧。
下册
朱全忠杀宦官
唐朝朝廷镇压了黄巢起义军之后,全国变得十分混乱。地方上,新老军阀各霸一方,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中;朝廷里,依然由宦官把持着大权。他们在北司办公,常常推翻由宰相领导的南司衙门的意见。皇上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凭南北两司去胡闹。
公元889年,唐僖宗死了,按照惯例,宦官们把僖宗时的弟弟李晔捧上台当了昭宗。唐昭宗在享乐腐化方面不比唐僖宗差,但他不甘心当宦官的傀儡,便跟大臣们偷偷商量,要摆脱宦官的控制。
在当时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自从玄宗把宦官增加到数千,让高力士等人参政以后,宦官的势力一天比一天强大;唐文宗时期发生了“甘露之变”,宦官更控制了朝廷大权;直到公元900年,唐昭宗才通过宰相崔胤跟黄巢的降将宣武节度使朱全忠联系上,靠朱全忠的支持,把两个骄横跋扈的宦官头目,担任枢密使的宋道弼、景务修除掉,宦官的势力才稍稍受到抑制。
这一来,打草惊了蛇。掌握军权的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立刻暗地里跟掌握政权的王彦范、薛齐偓商量,这四个宦官头目一致同意,废了唐昭宗,另立新帝。
这年冬天,唐昭宗在打猎途中喝醉了酒,回宫后不分青红皂白,杀了几个伺候他的太监宫女。刘季述见有了借口,第二天一早就带兵包围了皇宫,把宰相崔胤叫来,对他说:“这种皇帝如何治理天下?不如废了他另立新君。”逼着崔胤当场表态。崔胤受到卫士们胁迫,不敢表示反对。刘季述立刻用崔胤等大臣的名义上书皇帝,要求太子出来“监国”。他带了上千士兵,冲进宫内,见人便杀,一直冲进昭宗的寝宫,吓得昭宗从床上跌下地来,直向刘季述求饶。刘季述取出大臣们联名的上书,一边在地上画线,一边斥责昭宗:“某月某日,我让你做何事你不听,犯了罪;某月某日,你不听我的,又犯了一条罪!”接连在地上画了几十道,才怒气冲冲走出宫门,让士兵反锁大门,往锁里灌了铁汁,幽禁了唐昭宗。
出了官门,刘季述假传昭宗诏令,让太子监国。他杀了昭宗的弟弟李倚,平日侍奉昭宗的宫人们也每天杀一批,白天用车子运尸体出宫。用这个手段威胁众人。因为怕朱全忠报复,他才没敢下手杀崔胤,只撤了他的职务,让他当个空头宰相。
崔胤怎肯罢休?他一方面把京中情况详细报知在大梁的朱全忠,一方面寻找机会铲除这四个太监头目。他看到禁军将领孙德昭十分不满刘季述的行径,便派人跟他联络,要他设法杀了刘季述和王仲先,救昭宗出宫。
孙德昭跟禁军里另外两位将军商定,在当年除夕晚上,偷偷派兵进宫埋伏好。第二天是正月初一,王仲先毫无准备,在进宫上朝的半路上被孙德昭的伏兵杀了。孙德昭到囚禁昭宗的宫门口禀报,昭宗还不敢相信,等看到王仲先的头颅,才敢从宫中出来,走到长乐宫的宫门。这时候,崔胤早带了百官在那里等候朝拜,另外三个太监头目也被抓来,被军士一顿乱棍打死了。被关了一个多月的唐昭宗终于重登帝位,把年号改为天复元年,表示庆贺。登位的唐昭宗当然要论功行赏。崔胤升作司徒,掌管朝政;孙德昭等三人都升作宰相,又封他们当了节度使,远在大梁作呼应的朱全忠也被封为东平王。可是,他还不愿把禁军交给外人,依然选拔了韩全诲、张彦弘两个太监代替刘季述、王仲先,这就又种下了祸根。
韩全诲看到崔胤他们依靠朱全忠才会有这么大的势力,也想找个强大的藩镇作靠山,他们找上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李茂贞恰恰也想控制住皇帝,来“挟天子以令诸侯”,便跟韩全诲一拍即合。
这事儿给崔胤知道了,他知道凤翔离长安太近,如果李茂贞发兵前来,远在千里之外的朱全忠鞭长莫及,自己便会吃亏。于是,他便写信给朱全忠,要他发兵来长安,把皇帝接到洛阳去。这年十月,朱全忠果然发兵7万,直往长安进发。
韩全诲得到消息,知道大势危急,立即先下手为强,要劫持唐昭宗到凤翔去。唐昭宗起先不肯,韩全诲就派人在皇宫里放起火来,看到满宫殿燃起了熊熊大火,唐昭宗才不得不带了皇后嫔妃、王子皇孙100多人,随着韩全诲进了凤翔。
朱全忠领兵进了长安,又花了大半年时间攻打凤翔附近的州县,翦除李茂贞的势力。到第二年的九月,他才发兵包围了凤翔,凤翔变成了被围的孤城。
李茂贞好不容易坚持了两个月,手下的军队多次被朱全忠诱歼,吓得不敢再出城迎战,苦苦地在凤翔固守。这时候,冬天到了,凤翔下起了大雪。凤翔本不是个富庶之地,粮食越来越匮乏。起初,住在凤翔的昭宗还能变卖一些王妃、王子的衣物糊上口;后来,只能一天吃汤饼,一天喝粥;最后,连这样可怜的饭食也无法维持下去了。李茂贞自己泥菩萨过江,也帮不上忙,只得建议杀了韩全诲,跟朱全忠讲和。朱全忠见目的已经达到,立刻表示同意。他说:“我到凤翔来,就为了迎接皇上车驾回宫的,又不是来跟你打仗的。”于是,昭宗命令凤翔兵杀了韩全诲等20名宦官,把他们的首级送给了朱全忠。朱全忠进了凤翔,把凤翔所有的宦官统统杀了,就连退休的老宦官90人,也杀得一个不剩。接着带了唐昭宗回长安,又派兵把留在皇宫里的几百个宦官都杀了。那些宦官自认跟韩全诲无关,被杀之前大喊冤枉,朱全忠管不了许多,照样把他们杀了个精光。朱全忠一不做二不休,还让唐昭宗下了道命令,凡是出使在外的宦官,一律由地方官收捕,就地正法。杀到最后,皇宫里只剩下30多个年幼体弱的小宦官打扫,只得再从外地补充新的职役人员进宫服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