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庆,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学会测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研究工作,主持开发了广泛应用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曾受国家语委委托主持“汉字应用水平测试”(HZC)的命题工作,并作为专家委员会委员,参与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持的“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以及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共同主持的“汉语能力测试”(HNC)的开发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开办了微信公众号“审辩式思维”,翻译了斯蒂芬?图尔敏所著《论证的使用》一书。
第1章 新一轮学习革命正在向我们走来 1
新一轮学习革命的五个关键词 /2
关键词之一:自主学习 / 3
关键词之二:个性化学习 / 4
关键词之三:认知诊断 / 5
关键词之四:审辩式思维 / 6
关键词之五:教育增值 / 6
没有“死角”的课堂 / 7
“互联网+教育”的三个境界 / 11
作为“助学”,我与学生互相导读 / 15
第2章 21世纪核心职业能力 1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18
英国的研究 / 18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研究 / 19
美国公立大学联盟的研究 / 20
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的研究 / 20
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的《国家课程调查》 / 21
瓦格纳:21世纪的7项生存技能 / 24
我的看法 / 26
多数人借助母语获得成功 / 26
拳头与舌头 / 28
语言知识不等于语言能力 / 29
职业院校的任务只是培养“一技之长”吗 / 31
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 / 32
朝闻道,夕死可矣! / 33
“状元”和“双博士”留给我们的思考 / 36
创业还是就业 / 37
第3章 审辩式思维的内涵 40
Critical thinking的汉译 / 41
什么是审辩式思维 / 41
教育就是要教思维 / 44
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强调批判性思维教育 / 45
新加坡中学借助网络发展中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 45
刘葳:审辩式思维既是权利和义务,也是美德 / 46
关于审辩式思维的两封美国来信 / 50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框架中的审辩式思维 / 52
第4章 德育和人格的培养 55
感谢生活给予我信念 / 56
“初心”不需要论证 / 58
感谢生活给予我快乐 / 60
人之初,性本善吗 / 63
田松:幸福究竟是什么 / 65
对“正义”的审辩 / 67
品德教育中的说教和感召 / 69
第5章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71
钱学森之问 / 72
不能再像马戏团训练小狗那样办学校 / 72
林爻: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 / 74
什么是“童子伤” / 76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一 / 77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二 / 78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三 / 79
快乐的学习更有成效吗 / 80
所有的孩子都爱学习吗 / 83
不要把自己想象成首席大法官 / 85
法官做出了他认为普乐好的判决 / 87
为“双创”提供基本保障 / 87
第6章 逻辑推理与审辩式思维 91
怎样提高分析性推理能力 / 92
知不知不知 / 93
“万万不能”与“并非万能” / 97
审辩式思维不仅仅是逻辑推理 / 101
反思不是虚无 / 103
第7章 审辩式思维的培养 106
告别寻找标准答案的教育 / 107
可以鼓励孩子“接下茬” / 108
不要轻易批评孩子“爱出风头儿” / 109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吗 / 111
看什么电影有助于提高审辩式思维水平(一) / 113
看什么电影有助于提高审辩式思维水平(二) / 115
打倒包括“六爷”在内的一切流氓吗 / 120
教科书至少要有两本——看《我不是潘金莲》所想到 / 122
子期之外,伯牙真的不可能再遇知音吗 / 123
巴蜀鲁能中学蒋嘉盛老师的一堂语文课 / 126
真探索,真质疑,真思考——一堂“创课” / 127
仅仅转变教育观念是不够的 / 130
发展儿童的审辩式思维,从这里开始(一) / 131
发展儿童的审辩式思维,从这里开始(二) / 133
发展审辩式思维——从告别“中国方式”开始 / 134
发展孩子审辩式思维的四个关键 / 136
怎样选择专业和职业? / 138
第8章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9
问题不在起跑线上的输赢 / 150
瓦格纳:雇主在寻找什么样的雇员 / 151
孩子在学校被打怎么办 / 154
如何培养青少年解决问题的能力 / 157
第9章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161
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 / 162
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考虑取消中小学语文教科书 / 164
为清华的自主招生新政点赞 / 166
石皇冠:离开教科书怎样教小学低年级语文 / 168
刘葳:语文课真的需要一本教科书吗 / 169
需要为中小学生编一本“好课本”吗 / 171
农村教育应否撤点并校 / 174
对现行高校招生制度的基本判断 / 175
学校教育为何成了痛苦的回忆 / 176
何等清晰的教育改革思路 / 178
挽救教育的“传道”功能 / 183
第10章 思维品质评估 193
人的能力有高低吗 / 194
英国小学的成绩单 / 195
牛津、剑桥招生中的审辩式思维测试 / 196
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2015年推出的最新审辩
式思维测试 / 205
审辩式思维可以测量吗 / 208
思维品质的评估和测试 / 210
附录A 小学生思维品质测试样卷 216
附录B 初中生思维品质测试样卷 227
附录C 成人思维品质测试样卷 241
附录D 谈语言能力测验开发的路线图 257
钱学森之问
为了对“钱学森之问”做出回答,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
所谓“钱学森之问”,是问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培养不出一流的科学人才。为什么呢?主要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中国学校中广泛流行的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学习方式,是深受苏联影响的学习方式,是非审辩式的思维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摧残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使孩子们从小就受了“童子伤”。
今天,我们必须对“钱学森之问”做出回答。审辩式思维(criticalthinking)是创新型人才的特征,也是我国教育的“短板”。我们将致力于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发展青少年的审辩式思维,促进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将致力于改变非审辩的学习方式,不再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特定的结论,而应小心翼翼地呵护学习者的好奇心,鼓励学习者的怀疑精神,倡导研究性的学习,倡导审辩式论证,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复制的过程。
什么是“童子伤”
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的一位研究生问我:“什么是童子伤”?
我回答说,对于这个问题,“新东方”的俞敏洪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回答。
在2013年11月7日出版的《南方周末》中,俞敏洪在接受该刊记者采访时说:“当一只鸟在笼子里关太久,你把笼子拿掉,它也不会飞了。就像中国孩子到了美国,应该是非常快就会有创新能力,但是事实上要很久,因为思维模式的改变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先生曾讲过一段与此相关的话。他说,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学习飞行,鸟类决定学习高等动物的榜样——人类,它们建起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把小鸟十几年关在学校里面学习飞行,给小鸟讲飞行课,从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终于毕业了,当小鸟离开学校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来小鸟并没有学会飞行。
结合俞敏洪和陈宇的话,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童子伤”:在笼子里关得太久,尽管学习了关于飞行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仍然不会飞。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一
每一个家长和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今天,国际教育界已经形成共识: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审辩式思维。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式思维是最值得期许的、最核心的教育成果。国际教育领域中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怎样发展学生的审辩式思维,“审辩”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教育词汇之一。几乎所有对世界各国教育都有所了解的人的共同感受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今日中国学校中最缺乏的就是审辩式思维。
在2002年以前,美国的“研究生考试”——GRE考试包括言语、数量和分析三个部分。在2002年10月推出的新GRE中,原有的分析部分被放弃,增加了“分析性写作”部分。在ETS官网上对“分析性写作”部分的说明是:“这部分测试审辩式思维和分析性写作技能(Measurescriticalthinkingandanalyticalwritingskills)”。
2005年,美国的“高考”——SAT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将原来的“言语(verbal)”部分改为“审辩式阅读(criticalreading)”。美国70%的本科学位由组成美国州立大学联盟(AmericanAssociationofStateCollegesandUniversities,AASCU)和公立大学联盟(AssociationofPublicandLand-grantUniversities,APLU)的520所公立大学颁发。AASCU和APLU为了对高等教育水平进行评估,尤其是为了对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水平进行评估,于2006年共同推出了一个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的“自愿问责系统(VoluntarySystemofAccountability,VSA)”。VSA为成员院校提供了一个进行高等教育评估的服务平台。在VSA中,定义了4项“核心教育成果(CoreEducationalOutcomes)”:审辩式思维、分析性推理(analyticalreasoning)、阅读和写作。
美国互相竞争的两大考试机构“教育测验服务中心(ETS)”和“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共同承担了VSA系统中对于“核心教育成果”的测试任务。在ETS测试“核心教育成果”的测试《ETS能力透视测试(ETSProficiencyProfile,EPP)》和ACT测试“核心教育成果”的《大学学术能力评估(CollegiateAssessmentofAcademicProficiency,CAAP)》中,都将审辩式思维作为重要的测试内容。
怎样发展孩子的审辩式思维?怎样保护孩子的创造性?第一要诀是“不懈追问”。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不懈追问”的习惯,对各种可能的答案进行质疑,如果你能够帮助孩子养成不轻易相信“正确答案”的习惯,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可能受到保护,他的审辩式思维就可能得到发展,他就可能成长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乔布斯一类的创新型人才。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二
怎样发展孩子的审辩式思维?怎样保护孩子的创造性?第一要诀是“不懈追问”;第二要诀是“双向质疑”。
“不懈追问”的对象不仅是他人的看法,而且需要包括自己的看法。不仅要考虑到他人的看法未必正确,也要考虑到自己的看法未必正确。不仅要考虑到他人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偏见,也要考虑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偏见。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会时时反思:我所摸到的“大象”,我自己关于“大象”的经验,是否就是“大象”的全貌?是否就是“大象”的完整形象?
美国没有宪法法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实际履行着宪法法院的职责。最高法院有9名大法官。只有涉及宪法解释的案件,只有少数具有判例性质的案件,才会上诉到最高法院审理。在这类案件的审理中,需要由9名大法官通过投票来做出裁决。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通常不会轻易将自己想象成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即使他把自己想象成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他也不会轻易将自己想象成首席大法官。
即使他把自己想象成首席大法官,他也不会忘记在裁决中自己仅仅具有与其他8位大法官同样的一票。即使他把自己想象为具有终极裁决权的唯一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他也不会忘记,司法权仅仅是互相分立、互相制约的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中的一权。
基于“双向质疑”,孩子才会对新的事实、新的观点、新的视角保持开放的心态。事实上,在科学研究、历史研究和社会研究领域,每天都有大量的新事实被发现,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观点被提出。只有对新事实、新观点保持开放的心态,才可能持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想法。
基于“双向质疑”,孩子们才会理解,我可以有我的梦想,我的乌托邦,我的真理,我的答案和我关于“大象”的经验,别人也可以有别人的梦想,别人的乌托邦,别人的真理,别人的答案和别人关于“大象”的经验。孩子们才会理解,世上并没有客观的“真理”,只有主观的“真理”;世上并没有众人的“真理”,只有个人的“真理”;在坚持自己的“真理”的同时,也能包容别人的“真理”。
如果你的孩子仅仅是单向地对他人不懈追问、不懈质疑,而不能双向地同时针对自己不懈追问、不懈质疑;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把自己想象成首席大法官,总是把自己想象成正义与邪恶的裁判员;如果你的孩子像今天网络上的一些人那样对别人的真理不包容,那么,你的孩子很难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
如果你能在引导孩子“不懈追问”的同时,引导孩子“双向质疑”,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可能受到保护,他的审辩式思维就可能得到发展,他就可能成长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乔布斯一类的创新型人才。
保护孩子创造性的第一要诀是“不懈追问”,第二要诀是“双向质疑”。
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要诀之三
在“不懈追问”中,在“双向质疑”中,都需要“拿证据说话”。具有创造性的人,既不会轻信他人的信口开河,武断裁判,自己也会尽量避免轻率判断,尽量避免想当然地做出选择。
在“拿证据说话”方面,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确实存在差异。许多中国人的观念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英雄,是好汉,考场上,比比看。如果考场上考不过你,我心服口服;许多美国人的观念则是:何以见得我考试考不过你,干工作就干不过你,请拿证据来。如果你拿不出证据,如果我是妇女,我就会到法庭告你歧视妇女。如果我是黑人,我就到法庭告你歧视黑人。因此,美国的考试机构在考试编制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怎样在法庭上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考试成绩与工作业绩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如果证据不足,就可能受到“歧视妇女”或“歧视黑人”的指控,就可能遭受重罚。
在招工招聘中采用考试,直接关系人的就业权利。如果考试不能保证“高分高能”,考生的就业权利就会受到侵害。何以见得我考试分数不高,工作就干不好?这本来是应该问一问的问题,这本来是应该要求考试主持机构提供证据的。但是,由于我们的教育中历来缺乏“拿证据说话”的教育,结果这本该问一问的问题却很少有人问。笔者大半生从事考试研究工作,笔者清楚地知道,实际上,今天中国实施的许多考试都缺乏有效性的证据。优秀的教师通不过教师资格考试,经验丰富的银行业务骨干通不过会计师考试,计算机编程高手通不过计算机水平考试。另一方面,一些通过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在讲堂上站不住脚,一些通过了计算机水平考试的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这类情况,比比皆是。
如果你要论证“中医有效”,你就要拿出这样的证据:屠呦呦教授从中草药中提炼出的青蒿素,在非洲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疟疾病人。
如果你要论证“集体经济不仅可以实现共同富裕而且可以取得更高的生产效率”,那么,你就要拿出这样的证据:2012年,在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华西村创造的产值是13亿元,南街村是6亿元,而小岗村只有几百万元。(6月10日推出)如果你要论证“在公务员录用中应加强品德考查”,那么,你就要拿出这样的证据:一些能力很强的公务员,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缺乏自律能力,贪污腐化,以权谋私,道德败坏。如果你的孩子在“不懈追问”和“双向质疑”的时候不能“拿证据说话”,如果你的孩子在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不是“拿证据说话”,而是拿所谓的权威说话,拿教科书说话,那么,你的孩子很难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
如果你能在引导孩子“不懈追问”和“双向质疑”的过程中,拿证据说话,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可能受到保护,他的审辩式思维就可能得到发展,他就可能成长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乔布斯一类的创新型人才。
保护孩子创造性的第一要诀是“不懈追问”,第二要诀是“双向质疑”,第三要诀是“拿证据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