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分析“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中欧经济合作产生的影响, 包括对中国经济目标、对北欧投资贸易的影响、当下沿线地区国际项目特征、对中亚经济的影响、中外企业战略、目前融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济管理内容的分析。我们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虽然为沿线的中欧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战略机遇, 同时也为那些负责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和国家形象等职责的相关政府机构及地方部门带来更多的挑战。
让·保罗·拉尔松,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前高级副院长、国际战略管理学教授,比利时鲁汶管理学院、挪威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上海科技大学创业与管理学院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波罗的海管理学院联合主席,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欧洲和亚洲国家及其企业的转型研究,著有Entrepreneurship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entral Europe 和《中国跨国企业研究》等著作。
李东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副主任、战略管理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全球产业4.5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战略管理、企业国际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研究,曾在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和《管理世界》《求是》《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著有《制度变迁:中国企业成长透视》《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典案例》等著作。
引言 中、欧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
第1章 中国在波罗的海遇见欧洲
1.1 “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
1.2 中国、欧洲及波罗的海
1.2.1 波罗的海国家
1.2.2 波罗的海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
1.2.3 波罗的海和欧亚大陆桥
1.3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融资
1.4 跨文化、语言和民族的管理
案例1.1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与浙江省的合作
案例1.2 浙江吉利收购沃尔沃
第2章 中国政府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与商业前景
2.1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目的
2.1.1 深化中国对外经贸合作
2.1.2 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2.1.3 非经济意义
2.2 中国政府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而采取的主要举措
2.2.1 建立国家层面的合作框架
2.2.2 建立共同金融体系
2.2.3 颁布扶持政策
2.2.4 外围支持措施
2.3 商业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2.3.1 各国企业的新机遇
2.3.2 各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
2.4 总结
案例2.1 华信国际控股对哈萨克斯坦DGT的收购
案例2.2 广西农垦建设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合作区
第3章 波罗的海与中国:经济环境和企业战略
3.1 波罗的海:趋向经济一体化
3.1.1 欧盟在波罗的海的战略规划
3.1.2 德国:中国在波罗的海的主要合作伙伴
3.1.3 波兰:中国在中欧地区的关键合作伙伴
3.2 俄罗斯、中国和圣彼得堡
3.3 白俄罗斯——重要集散中心
3.4 波罗的海三国和中国
3.4.1 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概况
3.4.2 波罗的海三国的中国企业
3.5 北欧国家和“一带一路”倡议
3.5.1 在华的北欧企业
3.5.2 北欧国家的中国企业
3.6 中国和北部海运航线
3.6.1 中国企业和冰岛
3.6.2 中国企业和北部海运航线
3.7 关键参与者和战略
3.8 总结
案例3.1 德国联邦铁路公司与中国的合作
案例3.2 中国-白俄罗斯产业园“巨石”
第4章 北欧-波罗的海国家与中国:贸易和投资趋势
4.1 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与中国的投资趋势
4.1.1 中国对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的直接投资
4.1.2 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在中国的投资及趋势
4.2 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与中国的贸易趋势
4.2.1 中国对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出口
4.2.2 中国从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的进口
4.3 总结
案例4.1 中国-波罗的海三国在邮政和运输服务上的合作
案例4.2 卡尔斯港-克莱佩达港渡轮航运和中国-瑞典贸易
第5章 “一带一路”沿线的物流:在波罗的海的东西方交通走廊
5.1 东西方交通走廊的贸易和运输潜力
5.2 波罗的海东西方交通走廊的实施计划
5.2.1 东西方交通走廊沿线的最佳实践
5.2.2 波罗的海的运输体系和欧洲战略
5.2.3 亚洲-欧洲物流供应链
5.2.4 减少供应链障碍
5.2.5 铁路间的合作
5.2.6 物流绩效
5.2.7 运营商的合作:东西方交通走廊联盟
5.3 东西方交通走廊沿线的创新
5.4 总结
案例5.1 维京铁路
案例5.2 东西方交通走廊联盟
第6章 中亚、全球价值链与“一带一路”
6.1 西部大开发
6.2 中国进一步深入西部
6.3 欧亚铁路网
6.4 包含中亚的全球价值链
6.5 “一带一路”沿线农业贸易的前景
6.6 全球价值链参与者的机会
6.7 总结
案例6.1 霍尔果斯口岸:“一带一路”的主要物流枢纽
案例6.2 从中国到欧盟的丝绸之路铁路线
第7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持
7.1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持
7.2 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撑体系
7.2.1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7.2.2 丝路基金
7.2.3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
7.2.4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
7.2.5 公私合作(PPP)模式
7.2.6 人民币国际化
案例7.1 亚投行首个融资项目——巴基斯坦高速公路
案例7.2 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国际丝路百城聚变PPP主投基金
第8章 丝绸之路跨文化环境下的人才管理
8.1 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
8.2 中、欧文化差异和跨文化环境
8.2.1 中、欧文化差异
8.2.2 中、欧企业间的文化差异
8.3 跨文化环境对人才管理的影响
8.4 通过培训和交流提高人才管理效率
8.4.1 提供跨文化培训
8.4.2 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流渠道
8.5 总结
案例8.1 中式管理和德国文化: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的案例
案例8.2 华为公司在北欧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才培养
第9章 俄罗斯跨国公司与“一带一路”倡议
9.1 “一带一路”与俄罗斯跨国公司间的利益关联
9.2 中俄跨国企业间的合作
案例9.1 “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
第10章 “一带一路”沿线的盟友及合资企业
10.1 合资企业及战略盟友为“一带一路”兴建的基础设施
10.2 合资企业及盟友对“一带一路”相关项目的运营和管理
10.3 合资企业和盟友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商业机遇的利用
案例10.1 “终端链”公司——达飞海运集团和中国招商控股的合作
结语一 争创佳绩
结语二 “一带一路”倡议是沟通中国与欧洲的一座桥梁
参考文献
《清华全球产业研究系列丛书 “一带一路”:当中国和欧洲邂逅在波罗的海》:
2.3 商业视角下的“一带一路”
2.3.1 各国企业的新机遇中国政府清楚,国家层面的合作仅是发挥促进作用,本质上,“一带一路”是为全球各国企业创造投资机遇。
(1)增加建筑、基建行业的发展空间。为推动与周边国家设施联通,丝路计划的首要任务便是完善沿线国家的交通、电信、电力、房屋等基础设施,所以基础建设行业的发展空间随之扩大。各个国家的工程承包企业也将拥有更多的投资机会,通过承建铁路、港口、航空、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来扩大海外市场。
(2)提高原材料和高端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基建行业的发展会带动价值链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以基础设施的原材料和工程机械为例,市场需求的增加能够带动“一带一路”沿线配套产业和细分产业的成长。
(3)扩大金融服务业的投资范围。融资与保险在企业国际投资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长期、大额的投资项目,所以“一带一路”会给沿线国家各类金融机构带来更多业务。同时,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对担保、融资的需求,这些金融机构也会有更大的动力开发新产品。
(4)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丝路沿线国家扩大对外开放,人民往来的签证手续得到简化。道路的联通又提升了国家之间的可达性,增加了交通的便利。沿线国家的异域风情必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又将带动交通客运业和住宿业等领域的投资。
2.3.2 各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相比之下,中国政府更加鼓励各个国家企业以“抱团”形式进行海外投资。纵览世界各个发达经济体,即使是号称市场经济最发达的欧、美、日国家,也不乏企业之间相互结盟,或通过共建行业联盟等组织,协调各企业行为,以支持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在国际化进程中,这些国家的企业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合作,在开发海外市场时达成默契,降低因个别企业独占市场而激发企业间互相恶性竞争的可能性。在亚洲国家中,日资企业以抱团程度高著称。在日本,不同企业共同成立了很多区域性的专业性行业协作组织,这些组织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社会化服务、组织产品流通和从事技术指导与推广。
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发现“抱团”合作有多个优势。第一,避免企业之间相互压价竞销,保障产品收入,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第二,对企业有技术指导、技术推广和管理借鉴等的职能。行业协会一般有一套自成体系的产品技术指导力量,有自己的试验场、培训中心,可以进行研修和技术开发等。第三,降低违约风险。从合作参与主体数量来看,多方合作模式的违约可能性远远低于双方合作模式。第四,更科学地分摊投资风险,提高个体的风险抵御能力和降低损失。风险分担是投资责任的划分,合理地分摊风险对企业又具有激励作用。所以中国政府大力鼓励各国企业高度重视“抱团”的正效应,积极参与国际工业园区、经贸区等合作平台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