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分三篇共12章内容。第一篇为基础知识篇, 分别讲解了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发行市场、证券交易市场。第二篇为技术分析篇, 分别讲解了形态分析、趋势分析、指标分析。第三篇为基本分析篇, 分别讲解了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公司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估值分析。
世界证券市场数百年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昭示了这是一片充满激情、梦想、风雨、挑战的热土。中国的证券市场在不平静中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过了近30年的建设、改革与发展,无论是从投资者、监管者,还是从上市公司本身,都在不断地走向成熟和规范。从全局来看,建设一个多层次的、高效率的资本市场,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引擎,有利于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激发经济增长活力。在此背景下,系统学习、深入研究证券投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书主要阐述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与操作方法,分为3篇、共12章。第1篇为基础知识篇,分别讲解了证券投资分析概述、证券的发行、证券的交易。第1章为证券投资导论,阐述了金融体系与证券的定义、功能、分类,讲解了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以及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要素、方法流派、信息来源等内容。第2章为证券的发行,阐述了股票发行方式、审核制度、发行程序、发行条件,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基础知识。第3章为证券的交易,讲解了证券交易的基本要素、基本制度、竞价制度、股价指数、融资融券交易等基础知识。
第2篇为技术分析篇,分别讲解了形态分析、趋势分析、指标分析。第4章为形态分析,阐述了K线的基本原理、单根K线形态、K线组合形态。第5章为趋势分析,讲解了趋势与趋势线的基本原理、支撑线与压力线原理以及常见的趋势形态。第6章为指标分析,重点讲解了实务中经常使用的MACD指标、BOLL线指标、RSI指标、OBV指标等。
第3篇为基本分析篇,分别讲解了宏观分析、行业分析、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估值分析。第7章为宏观分析,阐述了宏观分析的基本逻辑框架,以及市场运行分析、经济政策分析、资金与流动性分析。第8章为行业分析,讲解了行业分析的逻辑框架以及行业竞争结构分析、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景气周期分析等。第9章为战略分析,在讲解公司战略的基础知识上,围绕公司外部环境、公司内部的资源和能力,给出了分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操作方法和具体案例。第10章为会计分析,通过判断公司会计信息反映其实际经营现实的程度,对公司的“品质性”进行分析。第11章为财务分析,从盈利能力、流动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维度分析公司。第12章为估值分析,阐述了公司估值的基本方法以及具体估值案例。
通过本书学习,力图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深入理解证券市场的运行过程和运作规则,帮助学生逐步具备一定程度的证券投资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能力。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突显出以下三个特点:
1.实务性是本书的立足点。是否做到“知行合一”,是一门学问是否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判断标准。证券投资是一门真刀真枪的实干学问。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实务操作性这一基本原则,尽量避开繁冗的数理模型和沉闷的理论说教。本书作者紧密围绕证券投资的具体实践活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安排以实战应用的需要作为切入点。针对全书每一知识模块,作者都尽量阐述清楚其理论及应用逻辑,让读者在掌握必要的理论框架和知识点的基础上,突出能力认知、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努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2.本书力争通俗生动性。本书坚持“一图胜千言”的原则,用尽可能丰富的图表来表达专业知识。本书编写过程中配备了大量的从投资软件中直接下载的股票走势图,这些真实的图表,不但能够给读者更多的情景“带入感”,帮助他们获得一些投资世界里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够帮助读者通过学习逐步具备看图、识图、解图的能力。另外,本书假定读者事先对该门课程一无所知,在涉及复杂的专业术语时,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防止因为晦涩难懂而出现“不接地气”的后果。
3.分析视角的融合性与创新性。在技术分析维度,本书将K线分析的蜡烛图理论、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传统内容融入教材,从形态分析、趋势分析、指标分析三个维度阐述了技术分析的逻辑体系。在基本分析维度,传统的证券投资学教材的微观分析部分,一般都是偏重于贯穿公司财务指标分析,而本书强调整体视角上的“公司分析”。本书将公司分析的哈佛框架引入证券投资分析,教材从第9章到第12章,运用哈佛分析框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给出了完整的公司分析实操方法体系。本书将公司分析逻辑节点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在行业分析阶段,投资者需要分析行业市场结构、行业生命周期、行业景气周期、行业财务标准值等;在战略分析阶段,投资者需要弄清楚公司的商业模式、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会计分析阶段,投资者需要弄清楚上市公司品质,例如公司资产与利润质量、会计数据粉饰、主营业务集中度、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情况等,这些对公司“品质性”要素的考量,会告诉我们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具有“伟大公司”的基因;在财务分析阶段,投资者需要弄清楚公司盈利性、成长性、流动性、安全性指标情况,该公司是否有发展潜力等;在估值分析的阶段,投资者可以通过市场法、收益法等,对标的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测算。
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它不舍昼夜。本书的写作是作者多年以来从事证券投资学教学实践点滴心得进行的归纳,同时也是在多年来从事具体的投资活动实践积累的基础上完成的。本书可以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硕士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对有志于研究和从事证券市场投资的各类读者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本书的写作及出版得到了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以及教务处的领导、同事们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的研究生宋建威、潘哲煜、辛立柱、胡严匀、原源、邹晓囡、王佳锐等多位同学在资料整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本书付梓之际,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感谢!在此也恳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进一步对本书进行修订和完善。
何平林李涛
2017年5月
何平林,副教授,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现任教于华北电力大学,长期从事证券投资学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会计研究》、《投资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资本共生与产业发展》等著作2部,《道氏理论》等译著3部。2013年荣获“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