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当我谈“星火十年”时,我想谈些什么
时间过得好快,“星火计划”实施已经十年了。十年的岁月流逝中,一批优秀的清华学生在“星火”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星火计划”也成为在同学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因材施教项目之一。
“星火一期”招生的时候,主要还是看学习成绩的。二期招生时,我与团委的老师们讨论,觉得对招生的方式要做一些调整,调整因素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把那些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吸收进来。由此确定了一个原则,只要没有挂科,其他考核合格,就可以吸收一位热爱学术研究的同学加入“星火计划”。再后来,申请加入“星火计划”的同学,要先花一个学期的时间,尝试着去做一项研究,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但并不以研究项目的成功与否作为标准,而同学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表现出的执着,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热情,则更为重要。这是“星火计划”的一个突出特征。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在2009年左右的时候,开始面向清华和北大的本科生,实施UGVR(Undergraduate Visiting Research Program)计划。最初,这个项目只面对“星火”的同学。也因为“星火”的同学们表现出色,13个名额,“星火”的同学能够抢到9个。这是靠实力获得的。后来,我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些同学就是为了争取UGVR项目,才申请加入“星火计划”。在与斯坦福大学项目负责教师以及团委老师商量后,我们决定,这个项目面对全校同学开放。这样一来,使得“星火”的同学既能够在学术研究方面产生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使得“星火计划”更好地强化热爱学术研究的氛围,而去除一些功利性的因素。这些工作以及所做的调整,也启发并导致了另一个成果,就是本科生海外研修计划,即“闯世界”计划。
“星火计划”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类教育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全过程匹配各类教育资源的因材施教”。这个理念在“星火”等一系列因材施教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清晰起来,并且成为指导其他因材施教计划的基本原则。对于不同类型的同学,匹配的教育资源也不同,以更好地支持同学们的个性发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那些优秀学生的肯定,多数情况下,是基于他们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出色表现,以表彰及奖学金的方式体现出来。我们以这样的方式鼓励和鼓舞了很多的同学,但是还远远不够。如何创造出一个更好的激励和支持的环境,让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质和优势,发现自己的兴趣,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努力追求,进而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发展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优势,是当代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
“星火计划”就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的教育实践,并且,我们还发现,这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发展,是在课堂内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在我们所营造的课堂教学之外的大学独有环境中实现的。诸多学科的高端实验室,大量的讲座论坛,各类学生兴趣社团和学生活动,与本院系之外包括校外知名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面对面的交流,甚至那些散落在校园内的咖啡馆聚会等,构成了研究型大学这类教育环境的重要形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与教授有着与课堂教学不一样的互动情境和互动方式,其中,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是主要的,也是根本的。基于学生对自我的发现、对未来个人兴趣和志向发展的设定和尝试,我们在过程中匹配不同的教育资源,支持他们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我们就创造了学生个性成长和全面成长的极好的土壤环境,若干年后,这将是一个多么生动的局面。设想一下,去除了学分绩的约束,如果不是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发挥主导作用的话,我们无法实现这样的因材施教。如果我们谈到21世纪的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趋势,这应该是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也是人才培养理念、方式的一种重要转变,它也包含了我们对大学教育作用的新的认识。
“星火计划”实施十年来,发展出了若干特征。其一,参加“星火计划”的同学,是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怀着对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热情,聚到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激励氛围。这是一种群体环境下的自我激励,具有非常积极的正反馈的作用。其二,同学们可以选择任何他们有兴趣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在全校范围内选择指导教师,不受院系学科的限制。由于同学们来自不同的院系、不同的年级,可以有充分的多学科、跨学科的交流。其三,同学们可以自主选择联系国外的大学或研究机构做暑期研修,视野大大拓展,研究水平也得以提高,这也反映着同学们的主动性、兴趣志向以及独立能力,反映着一类教育资源的匹配方式。其四,“大学生学术推进计划”的实施,为同学们提供了进一步的研究经费以及研究条件的支撑,也使得一批同学有机会接受更为全面的学术研究训练。
衡量大学教育的成果不是现在,而是在一项举措实施十年、二十年之后的事情。二十年后,当我们已经老去,这些工作才可能初见成效,那时,当同学们已经做出新的科学的重大发现,做出改变和改善人类生活的重大技术运用的时候,我们会说,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学术成就。这是教师独有的幸福。
史宗恺
2017年4月 于工字厅
第1部分.“星火”是如何点燃的
1.1 .“燎原”是一种使命——访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采写:张必豪.......................2
1.2 .“星火”十年.邴浩....................5
1.3. 我和“星火班”的故事.刘宇..........................................11
1.4 .共享创造未来——访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朱红.采写:钟昱赟...............14
1.5 .“星火”之道,志同道合——访“星火计划”优秀导师沈渊.采写:方之澜...............17
1.6 .为学生点燃科研“星火”——访“星火计划”优秀导师应葵.采写:钟昱赟..............20
1.7 .“学业优秀,学术志趣,全面发展” ——访“星火计划”优秀导师王侃.采写:王松心...24
第2部分.十年“星火”燎原
2.1 .“星火”十年,寻亲求魂.沙垚........................................30
2.2 .话当年.司同...........................35
2.3 .“星火”随笔.龙伊成..............37
2.4 .第一颗火种的萌芽——访“星火一期”丛乐.采写:李凌杉.......................................40
2.5 .从美国教职的求职经历谈起.程寰宇...............................44
2.6 .“星火”精神照耀我前进.陈浩宇....................................53
2.7 .“星火山”二三事.韦贤..........57
2.8 .砥砺十年,“星火”同行——访“星火四期”双料特奖周滢垭.采写:江雪颖...........61
2.9 .“星火寺”中的少年.宋涛......64
2.10 “星火”,梦开始的地方——访“星火五期”古梦婷.采写:江雪颖...........................67
2.11 “星火”五载,初心不忘.杨元辰....................................70
2.12 “星火”之旅,别样风采——访“星火六期”张雪梅.采写:付融............................72
2.13 写给“星火计划”十周年的话.曹天宇...........................75
2.14 “科研之路漫漫,吾愿上下求索”——访“星火六期”吴佳俊.采写:居益............78
2.15 我和“星火七”的故事.郭齐..........................................81
2.16 “星火”——属于我们的共同回忆.高方喆.......................84
2.17 在“星火八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刘道冉...................87
2.18 “星火”的故事.岳士超..........90
2.19 执念.程正雨...........................93
2.20 “星火”之旅,幸而有你.刘柏........................................98
2.21 从“星火”到无穷——写在清华大学“星火计划”成立十周年.许弘智.................103
2.22 我与“星火九”的故事.郑亦平 ...................................106
2.23 “星火”十年,有你们一起,真好.张泽文...................114
2.24 科创之路,“星火”相伴.张晓声..................................119
2.25 一个“平凡人”的学霸养成记.肖翰珅.........................124
2.26 同声相应.袁之泉.................127
2.27 关于“星火”.董恒................131
第3部分.“星火”调研与感悟
3.1 .直击深圳产业一线,感受科技发展力量——记“星火八期”深圳产业调研
“星火八期”全体成员...........136
3.2 .关于中集集团的调研感悟.毛鑫......................................161
3.3 .东瀛见闻录——记“星火九期”日本产业调研.“星火九期”学员多人....................165
3.4 袖珍城市以及其他——日本游记.陈知雨........................185
3.5 .自动化在日本的发展.李娇阳.........................................191
3.6 .海峡彼岸的世界——记“星火八期、九期”赴台湾产业调研.
“星火八期、九期”学员多人..........................................196
3.7 .记一次有意义的出游.童璇珏.........................................206
3.8 .重探日不落——记“星火十期”赴英国产业调研.“星火十期”学员多人................210
3.9 .走近海上丝路南大门——记“星火九期、十期”赴海南产业调研.
“星火九期、十期”学员多人..........................................221
3.10 在碧海之南.赵嘉坤...............238
3.11 海外研修之少年的沙特阿拉伯之旅.孙天成.....................241
3.12 海外研修之牛津:传统与现代之间.侯崛..........................244
3.13 海外研修之感想.姜浩天........250
第4部分.我的“星火”路
4.1 .我与“星火”共成长——访“星火一、二期”辅导员付思量.采写:付融...............256
4.2 .“星火”十年.罗婧................259
4.3 .追求卓越,当仁不让——访“星火五期”温子煜.采写:付融.................................262
4.4 .不要说岁月以歌,那便是漫漫长情.付宇航.................265
4.5 .“星火”与我的春夏秋冬.贾英昊..................................269
4.6 .“星火”闪耀时.黄斐............273
4.7 .“星辰”与“火焰”——我与“星火”的故事.刘效辰.....276
4.8 .我热爱“星火”,而你让它不朽.修新羽.......................282
4.9 前路漫漫,无限未来——“星火十一期”.于京池..........287
4.10 下个十年,还与你们一起.汪晗.........289
4.11 “星火”,给你无限可能.尹顺永............291
附录....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