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文献检索基础知识
第1章文献概述
1了解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
2掌握文献的特点及分类。
11文献及其相关概念
111文献的概念
文献是记录知识或信息的一种载体,即用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
112文献的构成要素
文献由信息内容、载体材料和记录符号三个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构成。
1信息内容
信息内容是构成文献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文献的灵魂。
2载体材料
载体材料是信息内容存储的依附体,也是信息内容传播的媒介,如纸张、感光介质和磁性介质等。
3记录符号
记录符号是提示和表达知识信息的标识符号,如语言文字、图形、音频、视频和编码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献的制作方式经历了刻写、机械印刷、电脑自动输入存储等阶段。
知识是文献的实质内容,符号、文字、声音是人体感觉信息的媒介,载体是文献的外在形式。
12文献的特点
文献具有知识性、传递性和动态性三个基本属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人类知识总量在迅速猛增。文献作为存储、传播知识的载体,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其数量也在激增,而且增长速度很快。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的各种文献总量约12000万册,平均每天出版文献约32万件。
文献数量的激增,一方面表明文献信息资源的丰富,但同时也产生了“文献信息污染”,给人们选择、利用文献获取所需信息造成了障碍。
1文献分布集中又分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综合与细化,各学科之间的严格界限日趋淡化,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交叉渗透逐渐增强。这使文献的分布呈现出集中又分散的现象,即某一专业的大部分文章发表在少量的专业性期刊中,而另外一部分文章则刊载在大量的相关专业,甚至不相关专业的杂志中。
2文献时效性增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加速了知识的新陈代谢,随之造成了文献的老化加速。国外有人统计各类文献的平均寿命为:图书10~20年、科技报告10年、学位论文5~7年、期刊3~5年、标准文献5年、产品样本3~5年。
3文献内容交叉重复
现代科学技术综合交叉、彼此渗透的特点,导致知识的产生和文献的内容也相互交叉、彼此重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同一内容的文献以不同文字发表。据统计,当前世界上每年翻译图书约占图书出版总量的10%;一些重要的核心期刊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不同国家出版;同一项发明可以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专利说明书的内容重复现象严重,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各国每年公布的专利说明书的重复率达65%~70%。
(2)同一内容的文献以不同形式出版。据调查,会议论文有40%会在经过整理、修改发表在期刊上;有相当数量的科技报告如美国的NASA报告有80%、AD报告有60%、美国科学基金会报告有95%、美国农业部的科技报告有80%,既有出版单行本又发表在期刊上;随着新型载体文献的普及应用,许多文献既有出版印刷型的,又有缩微版、电子版等,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读卖新闻》等既有印刷版,又有缩微版;《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工程索引》《科学文摘》《科学引文索引》等既有印刷版,又有电子版。
(3)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许多畅销书内容雷同,选题重复。
(4)再版、改版文献数量不断增多。
4文献载体及语种增多
随着声、光、电、磁等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新型文献载体不断涌现。传统的纸张型文献已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多种载体的文献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已成为趋势。新型的非纸张型文献如缩微型、机读型、视听型等,或增大了信息存储密度、延长其保存时间;或加快了信息传递与检索速度,实现了资源共享;或令人闻其声、见其形,使文献家族日臻繁荣。
各国文献所用语种不断增多。过去,世界上的科技文献大多数只采用英语、德语、法语等几种文字。而现在,各国出版的科技期刊等连续出版物采用的语种就有70~80种之多,比较集中的语种也有7~8种。
13文献的类型
131按照载体形式划分
1刻写型文献
刻写型文献是印刷术发明之前以手写形式记录的文献,包括泥板、羊皮纸、甲骨、卜辞、碑铭、竹木文和后来的笔记、手稿等。
2印刷型文献
印刷型文献是以纸张为存储介质,以印刷为记录手段,将信息固化在纸张上而产生的一种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形式,也是现代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具有便于阅读和流传等优点。但存储密度太低、体积笨重、占据储藏空间过多,难以实现自动输入、处理和检索。
3缩微型文献
缩微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存储介质,具有存储密度高、体积小、传递和保存方便等优点。缩微型文献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其特点是体积小、易保存、存储密度高,但是它不能直接阅读,需借助于专门的设备和环境,如缩微阅读机。
4机读型文献
机读型文献以磁性材料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文档、数据库、光盘等。它具有存储密度高,自动存取速度快,原有记录可以改变、抹去或更新等优点。它需要用相应的计算机及其他先进技术设备阅读和利用,费用较高。
5声像型文献
声像型文献以磁性和光学材料为存储介质,包括唱片、录音带、幻灯片、电影片、电视片、录像带、录像盘等,具有存储密度高、直观真切、形象生动等优点,但需要专门的读取设备。
132按照加工程度划分
1零次文献
零次文献是未经出版发行的或未以公开形式进入社会交流的最原始的文献,如私人笔记、书信、手稿、考察记录、实验记录、设计草稿、个人通信、新闻稿、工程图纸、原始统计数字、技术档案等。此类文献与一次文献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记载的方式、内容的价值和加工深度有所不同。它的特点是内容新颖,但不成熟、不公开交流,收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易获得。
2一次文献
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素材而创作的论文、报告等经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献,如图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习惯上称为原始文献。一次文献是人们学习参考的最基本的文献类型,也是最主要的文献情报源,是产生二次、三次文献的基础,是文献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新颖丰富、叙述具体详尽、参考价值大,但数量庞大、分散。
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是按照特定目的对一定范围或学科领域的一次文献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归纳和加工整理重组等,使之有序化后出版,如文摘、题录、索引等。它以不同的深度解读一次文献,其主要功能是检索、通报、控制一次文献,帮助人们在较少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文献信息。二次文献具有汇集性、工具性、综合性、交流性等特点。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对有关领域的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综合后得到的产物,如各种综述、述评、学科总结、百科全书、年鉴、手册、文献指南等。
133按照出版和发行的公开程度划分
1白色文献
白色文献指公开出版发行的、通过正常渠道可以得到的常规文献,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这类文献通过出版社、书店、邮局等正规的渠道公开发行,向社会所有成员公开,其蕴含的信息,人人均可利用。
2黑色文献
黑色文献指不对外公开、具有完全保密性质的文献,如未解密的政府文件、内部档案、个人日记、私人信件等。这类文献除作者及特定人员外,一般社会成员极难获得和利用。
3灰色文献
灰色文献是介于白色文献与黑色文献之间的、半公开的、非正式的文献。也就是说,灰色文献是指那些通过非正式出版流通渠道得到的文献资料,包括不公开刊登在报刊上的会议文献、非公开出版的政府文献、学位论文、不公开发行的科技报告、技术档案、工作文件、产品资料、企业文件、内部刊物、产品样本、预印本等。
134按照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
根据文献的出版类型不同,文献可分为十大类: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产品资料和技术档案。
1图书
图书是文献最基本的形式,广义的图书可以泛指一切出版物。它是对某专门知识或某学科进行系统论述或概括的一种信息源。
2期刊
期刊又称连续性出版物,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刊行的出版物。它一般有同样的名称,按一定时间编定卷号,每一卷又分若干期。
期刊内容新颖,能及时反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具有出版量大、周期短、发行与流通面广、便于获取等特点。期刊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来源。
3科技报告
科技报告是科技工作者围绕某一专题从事研究的过程中所取得科研成果的正式报告,或是研究过程中某个阶段的进展报告,是科技工作者或研究机构向资助者呈交的研究成果。
科技报告一般每份单独成册,篇幅长短不等,有机构名称和编号,供识别报告本身及其发行机构,装订简单,出版发行不规则。科技报告的流通级别有绝密、秘密、保密、非密限制发行、非密、解密等,由于科技报告是非正式出版的,获取比较困难。
4会议文献
会议文献指学术会议文献,包括会前、会中和会后文献。会前文献是指会议日程表、会议论文预印本和论文摘要等;会中文献是指开幕词、讨论记录、会议决议和闭幕词;会后文献是指会议录、会议论文集、会议论文汇编、期刊特辑及有关会议的声像资料等。
会后文献内容比较系统、完整,是会议文献的最主要部分,但会后文献没有固定的出版形式,与其他文献交叉重复比较严重。
5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是专利制度的产物,在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凡是本国或外国的个人和企业有了创造发明,都可以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向本国或外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批准授予在一定年限内享有创造发明成果的权利,并在法律上受到保护,这样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技术专有权利叫作专利。广义的专利文献是指所有与专利制度有关的文件,包括专利申请书、专利说明书、专利分类、专利公报、专利文摘、专利证书等;狭义的专利文献仅指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是指专利申请人向专利管理部门呈交的对于其发明创造的技术性及专利权限等方面所做的说明。专利说明书内容比较详细具体,多数附有图案,对了解某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技术内容有重要作用。根据专利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情况分类,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专利的特点是技术上比较新颖、可靠、实用,融技术、经济和法律信息于一体。
6标准文献
标准文献指由国家某一机构颁发的对工农业技术产品和工程建设的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规定的文献,是从事生产和建设应当共同遵守的一种技术规范。它的特点是其制定、审批有一定程序;适用范围非常明确专一;编排格式、叙述方法严谨,措辞准确;技术上有较充分的可靠性和现实性;对有关各方有约束性,在一定范围内有法律效力;有一定的时效性。标准一般过若干时间就要进行修订,新的标准不断地替代旧的标准。因此,查阅时应以最新标准为准。
7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根据。
按学位不同,学位论文可分为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水平差异较大,但探讨的问题比较专一,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独创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位论文一般不公开发表,多数收藏在授予学位的大学图书馆或研究机构的文献信息中心。随着高校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许多高校同时保存学位论文的文本样本和电子样本,还把本校的学位论文作为特色资源,建成学位论文检索系统和全文数据库供本校师生利用。
8政府出版物
政府出版物是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颁布和出版的文件资料,包括国会记录、司法资料、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决议指示及调查统计资料等行政性文件和各部门的技术研究报告。
政府出版物与其他类型文献有一定的重复,但也有一些是首次发表的。政府出版物对于了解某国的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和事件有重要参考价值。
9产品资料
产品资料是厂商或推销商为推销产品而印发的商业宣传品,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
10技术档案
技术档案是某机构在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形成的、有一定工程对象的技术文件的总称,包括各种任务书、协议书、合同、施工方案等入档保存的技术资料,具有保密性和内控使用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