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14章,内容包括: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机械连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承、轴、联轴器和离合器。围绕每章所介绍的内容,都配有一定量的习题,以利巩固所学内容。
本书主要用作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专业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读者参考。
本书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结合编者几十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加强实际工程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和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采用国家最新标注编写而成。
前言
本书是根据高等教育“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在吸收各高校近年来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编者几十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以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而编写的。该教材主要特点如下:
(1) 本书针对上述培养目标和要求,增加了旨在培养较强的工程素养、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机械工程师的课程内容。
(2) 兼顾应用性和实用性。为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本书力求做到基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实用,而更多地论述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问题,使学生易学、易懂。结合编者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经验,力图体现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例如,在轴系设计中将滚动轴承组合设计与联轴器、离合器的内容打通,重点解决轴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吴洁(绪论、第4、5、12章)、康凤华(第1、2章)、王凤兰(第3、6章)、李莉(第7章)、焦万才(第8、9章)、宗振奇(第10、11章)、张天瑞(第13、14章)。全书由吴洁、宗振奇和康凤华负责最后的统稿、审定并担任主编。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误或不当之处敬请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作者
2017年5月
绪论
0.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00
0.1.1基本术语 / 00
0.1.2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00
0.2本课程的研究任务及学习方法 / 00
0.2.1本课程的研究任务 / 00
0.2.2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 00
0.3机械设计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 00
0.3.1机械设计的重要性 / 00
0.3.2机械设计一般过程 / 00
0.3.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 00
习题 / 00
00第1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1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 / 00
1.1.1平面运动副 / 00
1.1.2运动链和机构 / 0
1.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 0
1.2.1机构运动简图的概念 / 0
1.2.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 0
1.3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 0
1.3.1平面机构自由度的相关概念 / 0
1.3.2自由度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特殊问题 / 0
1.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 0
1.4.1杆组分析 / 0
1.4.2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 0
1.4.3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 / 0
1.4.4高副低代 / 0
1.5用速度瞬心法进行机构的速度分析 / 0
1.5.1速度瞬心的意义 / 0
1.5.2机构的瞬心数目 / 0
1.5.3瞬心的求法 / 0
1.5.4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 0
习题 / 0
0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