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汽车音视频技术的基础知识、汽车音响及汽车视频播放设备的工作原理, 同时讲述了音响改装技术, 并以汽车导航设备为平台, 讲解了北斗及GPS导航定位原理, 对时下流行的汽车无线网络及相关车载电子设备也有介绍。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职汽车电子及相关专业的教材, 也可供从事车载电子产品研究、开发、制造、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高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汽车已经由传统的机械装置逐渐演变为一个集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通信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这一过程也被称为汽车的电子化,相关的技术通常被称为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按其功能分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和车载电子技术。车载电子技术尚无标准定义,本书讨论的对象一般是指车载电子设备,即在汽车环境下独立使用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提高汽车的娱乐性、提供各类信息或附属功能,一般包括汽车音响、车载导航系统、信息系统、车载电话及其他娱乐和辅助系统等。也有观点把部分车身控制系统也划归车载电子设备的范畴(此部分不纳入本书讲述范围)。
汽车电子技术作为一门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的交叉学科,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汽车电子化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发动机和底盘的电控系统,而且体现在各种中高档轿车的车载电子系统。根据2010—2015年汽车电子领域技术模块专利分布统计,发动机、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占汽车电子的比例分别为17%、16%和13%,而娱乐与信息网络系统作为车载电子的典型代表占比达到20%,如果加上34%的车身控制系统,二者总比例将超过前三者的总和。车载电子技术不仅可以方便、丰富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是汽车电子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领域。
车载电子设备从早期只有收音机等音响设备发展到目前支持播放DVD视频、卫星导航、无线通信等系统。当前中高档轿车的发展趋势是人、车、环境充分交互,车载信息平台集电子、通信、网络、嵌入式等技术于一体,除了普通的车载多媒体影音娱乐外,普遍配备车载电话、信息导航、无线上网、智能交通、辅助驾驶等先进技术。近年来,苹果、谷歌等IT企业和宝马、奔驰、通用等众多汽车企业深入开展智能导航、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合作,这些是移动互联网和车载电子技术结合的生动实例。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完成区域系统建设,并提供正式运行服务,北斗车载应用已成为北斗应用市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当前众多车载导航上下游企业都在争夺这个市场份额,这为车载电子技术增加了一个新的课题。
为满足相关教学需求,国内外出版过多部汽车音视频改装及汽车导航的专业书籍,但这些著作并没有从整体上讲述车载电子技术的应用状况,要么侧重于传统的汽车音视频改装,要么侧重于GPS导航技术原理讲解,且很少有教材引入信息及网络系统等车载电子应用技术,无法满足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需求。鉴于此,作者在多年来讲授“汽车音视频技术”“汽车导航技术”“车载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编写了此书。在编写过程中,注意把握车载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引入北斗导航技术的最新知识和汽车信息网络的最新应用,把握好传统与革新的关系,从结构和基本原理出发,叙述深入浅出,对车载电子应用技术进行了详细、全面、深入的介绍和分析。
本书共7章。第1章主要介绍汽车音视频技术的基础知识和主要设备,第2章介绍基本电路知识、无线电调谐器、CD及MP3等汽车音频设备,第3章介绍视频光盘、图像显示设备及汽车音视频改装,第4章介绍卫星导航的基础知识,第5章介绍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第6章介绍无线通信技术基础知识,第7章介绍车载短距离无线通信应用。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高职汽车电子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车载电子产品研究、开发、制造、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参加教材编写的人员有: 张凯(第1~3章)、于湛(第4章)、李正国(第5~7章)、李武钢(部分素材)。李正国任主编,张凯任副主编。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文献和资料,引用了其中一些技术资料和图表,在此谨向作者表示感谢。同时,在讨论教材体系结构安排和资料收集时,得到了朱方来老师及众多车载电子产品企业的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水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
编者2017年8月
第1章汽车音视频技术基础
1.1音视频技术基础知识
1.1.1音频技术基础
1.1.2视频技术基础
1.2数字音频与数字视频
1.2.1模拟与数字信号
1.2.2数字音频技术
1.2.3数字视频技术
1.3汽车音视频设备概述
1.3.1汽车音频设备
1.3.2汽车视频设备
思考题
第2章汽车音频技术应用
2.1电子元件与基本电路
2.1.1电阻器
2.1.2电容器和电感器
2.1.3半导体元件
2.1.4基本元件电路
2.1.5谐振电路
2.2无线电及调谐器原理
2.2.1无线电信号收发
2.2.2调幅与调频收音机
2.2.3立体声广播与数字调谐器
2.3音频光盘和音频设备
2.3.1CD机结构组成
2.3.2CD信号记录和重放
2.3.3激光头拾音技术
2.3.4MP3及汽车音频接口
思考题
第3章汽车视频技术应用
3.1视频光盘和视频设备
3.1.1VCD及SVCD
3.1.2DVD
3.2视频显示与视频编辑
3.2.1视频显示设备
3.2.2视频编辑基础
3.3汽车音视频改装实践
3.3.1相关改装器件
3.3.2系统改装前拆解
3.3.3改装类型和原则
3.3.4改装过程
3.3.5改装后的系统调试
思考题
第4章卫星导航技术基础
4.1导航概述
4.1.1导航的意义
4.1.2地理大发现与导航技术的发展
4.2卫星导航系统
4.2.1卫星多普勒导航定位系统
4.2.2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4.2.3GLONAS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4.2.4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4.2.5COMP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4.3空间与时间坐标系
4.3.1地球坐标系
4.3.2天球坐标系
4.3.3时间系统
思考题
第5章卫星导航技术应用
5.1GPS导航卫星
5.1.1GPS导航卫星运行规律及基本轨道参数
5.1.2GPS导航卫星发送的信号
5.1.3GPS导航电文
5.1.4导航卫星位置的计算
5.2GPS接收机与伪定位原理
5.2.1GPS接收机
5.2.2相关接收与载波跟踪
5.2.3卫星定位算法
5.2.4GPS系统定位误差分析
5.3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
5.3.1GNSS产业链
5.3.2GNSS应用分类
5.3.3GNSS的主要应用领域
5.4卫星导航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
5.4.1汽车自主导航
5.4.2车辆跟踪与监控
5.4.3实时交通信息服务
5.4.4汽车智能信息系统
5.4.5列车运营监控系统
5.4.6航空应用
思考题
第6章无线通信技术基础
6.1无线传输基础
6.1.1电磁波的基本知识
6.1.2电磁波的传播及频谱
6.2无线通信方式
6.2.1数字微波中继通信
6.2.2移动通信
6.2.3卫星通信
6.3无线通信技术
6.3.1扩频技术
6.3.2复用和多址技术
6.3.3调制技术
6.3.4天线技术
6.3.5损伤和衰落
思考题
第7章车载无线通信应用
7.1无线局域网
7.1.1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7.1.2无线局域网的链路结构
7.1.3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7.2无线传感器网络
7.2.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
7.2.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7.2.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建
7.2.4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7.3蓝牙及其车载应用
7.3.1蓝牙基础
7.3.2蓝牙系统的组成与实现
7.3.3蓝牙车载免提应用
7.4其他车载无线应用
7.4.1红外通信技术
7.4.2射频识别技术
7.4.3倒车雷达技术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1章汽车音视频技术基础
在数字音视频产品大量应用的今天,几乎到处都可看到数字音视频技术的应用,汽车作为一款高度集成化的机电产品,引入了越来越多的音视频设备。本章将介绍音频和视频基础知识、音视频信号数字化和典型汽车音视频设备。
1.1音视频技术基础知识
1.1.1音频技术基础
音频指人耳可以听到的频率在20Hz~20kHz之间的声波(包括噪声),在有些时候也指储存这些声音内容的文件。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是一种波动现象,产生波动的物体称为声源,如人的声带、乐器等。声波达到的空间范围称为声场,声场中能够传递声音的媒质称为声场的传播媒质。要听到声音,必须同时具备3个基本条件: 首先要存在声源; 其次要有传播媒质(传声介质,如空气、水等); 最后要有人耳听觉。
与其他波动现象一样,声波同样存在波动的振幅、频率和相位。所谓振幅就是振动的幅度; 频率则是每秒内往复振动的次数,声波的频率就是声音的频率,其单位为赫[兹](Hz); 相位则描述简谐振动在某一瞬时的状态,用相位角表示。图11对比了不同振幅、频率和相位的波动现象。
图11不同振幅、频率、相位的波动对比
声波在传播中会产生直射、反射、折射、绕射和散射等现象。
(1) 直射: 人耳直接接收到从声源传来的声音称为直射声,它具有声源本身的特性。
(2) 反射和折射: 声波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的分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 遇到障碍物时,还有一部分声波将进入障碍物而产生折射。
(3) 绕射(衍射): 当声波遇到墙面或其他障碍物时,会有一部分声波绕过障碍物的边缘而继续向前传播,这种现象称为绕射。
(4) 散射: 声波传播过程中朝多个方向作不规则反射、折射或衍射称为声波的散射。例如小功率扬声器可使较大范围复杂声场的听众听到声音,这就是声音散射的结果。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墙面、天花板或其他各种物体的表面时形成声波反射,并在这些表面产生摩擦而消耗能量从而产生声能衰减,即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在建筑物内,常利用某些特殊材料来吸收声能以减弱反射声,达到控制混响时间和消除回声的目的。
几个声源产生的声波同时在空气媒质中传播,各分支振动独立地参与叠加的现象称为声波的叠加。其中具有实际意义的是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声波在空间叠加。对于空间内的不同点,由于两个声波的相位差不同,因而叠加结果会使空间某些点的声波合成幅值加强,产生相干波。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介质质点振动,使空气产生疏密变化,这种由于声波振动而对介质(空气)产生的压力称为声压,单位为帕(Pa)或牛顿/米2(N/m2)。人耳能听到的最低声压为0.0002μbar(1个标准大气压为1巴(bar)1bar=100kPa。),称为可听阈(又称听阈); 当声压增大到200~2000μbar时,人耳会产生难受的感觉,称为痛阈。声压级是指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并以10为底的对数的20倍。对于空气声,规定基准声压P0=2×10-5Pa,即0.0002μbar。声压级的单位为分贝,通常以dB为单位,它描述了听觉与声功率的变化关系,即LP=20lgP/P0,其中P为声压,P0为基准声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