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各种蛇类,在现代人眼里其相貌的确很丑陋,不太符合人们内心深处的主观时尚审美观,更无法给人一种看后心里特别舒坦和顺眉顺眼的美妙感觉。“谈蛇色变”“杯弓蛇影”“毒蛇心肠”等词更是在人们传统观念中根深蒂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可怕的蛇不再给人以强烈的恐惧和不适。
我国的蛇类资源曾经异常的充沛和丰富,且蛇类在野外的品种繁多。可野生蛇“辉煌与巨多”这曾经一切的一切,现如今已经成为过去。那种蛇随农民在田间地头耕作的情景、农家狗狗追蛇儿房前屋后跑、蛇狗鸡鸭猫对峙等有趣景象,也只能停留在如我般年龄、父辈人或更上年岁老人们的脑海里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蛇类的需求量逐年稳步上升;但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生态环境的破坏或无序的大量猎捕,使得自然界中野生蛇类的保有量明显减少,早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大量需求。蛇类资源今后呈短缺状况及求大于供的矛盾已然形成,这点是短期内不可更改的定局。所以,蛇类专家呼吁各地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合理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大力推广并积极提倡人工养蛇工作,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人工养蛇的行列中。
养蛇冷与热的迅速转变或转变之快的缘由,一是离不开国内众多养蛇人的苦心经营与长久坚持,二是离不开网络平台和央视媒体多个知名品牌栏目“蛇类宣传波”的推波助澜。二者间看似牛马不能相及、一实一虚无法相提并论的方式,更使得人工养蛇这一特种行业得以大力推广,短时间内便在南方大部分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北方还是属于冷门)。总之,种种浓烈的养蛇迹象表明,涉猎养蛇行业的人会越来越多,蛇类终端的消费市场也会日趋成熟,这些现象目前都是有目共睹、也是爱蛇人们所纷纷热议的。
有一点养蛇的我必须直截了当地指出:人工养蛇毕竟还是属于特种养殖业,现实中许多对蛇类有好感的人们,对蛇类综合的养殖管理及其日常操作技术还是很生疏的,尤其是那些初次养蛇的新手们。一旦鲁莽或误打误撞地“闯”入养蛇行列,在蛇类养殖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难以解决的问题。倘若初养蛇后出现这些意外问题,短时间内如果处理不好或无法尽早解决的话,往往很容易造成蛇类病害的进一步蔓延,最终导致些许死亡,经济损失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养蛇多年的我这里重点要说的是:要想真的把蛇养好养大,或是卖上一个好价钱,确实不是一件外行人眼里很容易做好的事,更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短期暴富行为;蛇类养殖需要每个养蛇人在付出心血和身体力行的同时,确实掌握好蛇类综合的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技术,这是人工养蛇迈向成功或收获的第一要务。
在此,养蛇20多年的我,根据自己养蛇以来积累的点滴实践经验,借助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搭建的这个好平台,利用养蛇之余编写了这本以文字加照片形式的书,把自己养蛇的实践经验或诸多失败的经历编入其中,意在把养蛇最真实的情景展现给广大读者,也希望能为对蛇类养殖感兴趣的养蛇爱好者提供一些浅显的实践经验。
本书所有蛇类照片或蛇园场景的图片,均是养蛇的我在自己的立体蛇园亲自拍摄的。所拍图片的画面虽然谈不上境界唯美,但却朴实应季。本书的语言文字通俗口语化,让人一看就懂;涉及的养蛇技术地道实用,是我养好蛇类的可靠保障。同时,本书的出版发行,是广大养蛇爱好者认识蛇类、了解蛇类的“邻家袖珍蛇园”再现,也是引领养蛇新手们“走进蛇的王国、了解蛇世界”的便捷途径。由于养蛇的我文化水平或编写能力着实有限,书中文字或图片肯定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此衷心希望国内的养蛇专家、养蛇同行、养蛇新手们和养蛇爱好者及时地给予批评指正,以利帮助我做得更好、走得更远,养蛇的我这里先谢谢大家了!
编者本书有关蛇类用药的郑重声明人工养蛇只是一门新近兴起的特种养殖业,目前尚未形成专门独立的学科,其病害预防和救治方面的用药,仍是妥善按照兽医的范畴适宜用药。其实,兽医科学也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标准用药、熟读产品说明书、安全注意事项等必须严格遵守。但随着兽医科学和医药科学研究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二者的知识更是在不断更新。因此,治疗方法及用药前也必须或有必要做相应的调整。建议读者在使用每一种药物之前,一定要仔细参阅厂家提供的该药产品说明,以再次确认推荐的药物用量、用药方法、所需用药的时间及相关禁忌等。兽医有责任根据经验和对患病蛇类的了解,决定适宜的用药量及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和本书的两位编者,对任何患病蛇类在治疗中所发生的伤害或财产所造成的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特此声明。
收起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