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增速下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受到国内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要素成本上涨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影响,制造业已经丧失了成本优势,“制造大国”的地位岌岌可危;另一方面受到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全球制造中心转移影响,制造业难以突破低科技的“夹心”困境。在国内外双重压力下,我国制造业亟待转型升级。针对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进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证明,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制造业物流外包而派生出来的独立产业,与制造业存在着天然的、内在的产业关联性和互动性,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支撑作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保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条件。
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需要进一步整合和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加强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建设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以满足制造业物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因此建设制造业平台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和全面实现制造业物流信息化的内在需要。我国正处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家“互联网+”政策的实施,平台经济的兴起,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设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本书以制造业物流信息化为研究范围,以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和制造业物流信息化的要求,从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构建、运营、服务的角度,遵循从理论到实证的研究思路,对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汽车零部件物流信息平台和钢铁物流信息平台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我国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决策。
本书主要进行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
1.文献研究和现实问题研究一方面对与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研究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文献研究,梳理和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寻找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运用行业数据和企业案例,对我国制造业物流和制造业物流信息化进行现状研究,发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出发寻找研究点。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和现实问题的分析,提出本书的研究问题。
2.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理论和技术研究从理论的角度,对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理论—产业联动理论、供应链协同理论、系统集成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从技术的角度,对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关键技术进行梳理和总结,根据制造业物流的特点和构建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要求,提出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技术体系。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为构建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研究奠定了基础。
3.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从设计的角度,按照软件开发的思路,以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原则为指导,确定了设计的技术路线,在对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的需求、业务流程、物流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总体架构、功能架构和安全机制的设计,并提出平台的标准与规范,在软件架构方面建立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的技术框架。
4.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运营体系研究从运营的角度,对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的运营机制、运营模式和运营保障等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平台的运营需求,对运营机制进行分析,设计可选择的运营模式,从安全运营的角度,为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一套运营保障体系。
5.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服务模式研究从服务的角度,考虑到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的用户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根据中小企业用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SaaS服务模式的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的服务架构。分析中小企业应用SaaS服务模式所带来的收益,以及产生的安全问题,提出SaaS服务模式下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6.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实证研究从实证的角度,以汽车零部件物流信息平台和钢铁物流信息平台为对象,分别研究两个行业物流的运行特点和运行模式,运用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关键技术,分别设计和规划两类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架构,并提出了两类平台的运营模式。为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理论研究提供具体的行业应用支撑。
本书是北京市教委社科面上项目“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协同研究”(项目编号:SM20150858001)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人文社科重点课题“制造业物流信息平台研究”(项目编号:YZR2012014)研究成果。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北京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王喜富教授、北京物资学院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成林教授的指导,两位教授在本书的结构和写作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此深表感谢;同时感谢易通交通信息发展有限公司王赵芳工程师和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张胜利工程师对本书的软件技术问题给予的帮助;感谢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李小毅、郑彩云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吴雅琪为本书所做的基础性工作;感谢家人的理解与大力支持。本书借鉴和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有益经验,在参考文献中尽量予以列出,谨在此对相关学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如有疏漏,也深表歉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书中难免会有不妥和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张 彤2016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