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活儒学的代表作,本书致力于儒学的还原与建构。本书的宗旨在于:既拒绝西化派的立场,也拒绝儒家原教旨主义的立场;对于后现代主义、现象学本身,虽然在一定意义上采纳其还原的观念,但是拒绝其后哲学反形而上学的观念。此次出版,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细化了生活儒学的总体理论结构,增加了五篇作者近年来对于生活儒学*的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更加深入。
作为生活儒学的代表作,本书《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本来是一个系列讲座的录音整理稿,讲于2005年5月,初版于2006年12月。这个讲座所要传达的,是这样一种观念:中国人的观念、尤其是儒家的观念。本书致力于儒学的还原与建构,究中西之际,通古今之变,在儒学与现象学的比较视域中,阐明一种本土性、当代性的原创思想:面向生活本身的生活儒学思想。本书的宗旨在于:既拒绝西化派的立场、而坚持本土性,也拒绝儒家原教旨主义的立场、而坚持当代性;对于后现代主义、甚至现象学本身,虽然在一定意义上采纳其还原的观念、而回归作为存在本身的生活本身,但是拒绝其后哲学、反形而上学的观念、而努力重新建构儒家形而上学、形而下学。此次出版,作者在原书的基础上进行了增补,细化了生活儒学的总体理论结构,增加了《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生活儒学问答》《形而上学的黎明生活儒学视域中的变易本体论建构》《中国正义论纲要》《生活儒学与中国正义论》《国民政治儒学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五篇作者近年来对于生活儒学*的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更加深入。
1、生活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和权威学者:本书作者乃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当今儒学重要学派生活儒学创立者;中国政治哲学*研究领域中国正义论提出者;易学重大成果易经古歌发现者、诠释者;哲学*研究领域儒学与现象学比较研究开拓者之一。有关生活儒学的研究,多与作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2、迄今为止生活儒学研究的*专著:此书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其英文本Love and Thought: Life Confucianism as a New Philosophy即将在美国出版。此次收录作者*研究成果的增订版,也是首次出版,有助于填补这一市场空白。
增补本序
一
作为生活儒学的代表作,本书《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本来是一个系列讲座的录音整理稿,讲于2005年5月,初版于2006年12月。黄玉顺:《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虽然当时的讲座是没有讲稿的即兴讲演(当时只列了一个提纲),但此书出版之后却受到了学界的关注。确实,尽管此书问世之前,我已出版了《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黄玉顺:《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但那只是一本文集;而此书则可以说是一本专著,而且迄今为止仍然是生活儒学的唯一专著。唯其如此,此书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其英文本Love and Thought: Life Confucianism as a New Philosophy即将在美国出版。
尽管此书对于生活儒学来说是如此之重要,然而初版却只印了1000册,坊间早已绝迹,以致经常有朋友向我索要此书时,我却无能为力。因此,许多朋友建议重印此书。
其实,在我看来,此书不仅需要重印,而且需要增补。这是因为:自2004年正式提出生活儒学以来,我又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生活儒学的文章,并结集为《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生活儒学论集》黄玉顺:《儒家思想与当代生活生活儒学论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版。《儒学与生活生活儒学论稿》黄玉顺:《儒学与生活生活儒学论稿》,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生活儒学讲录》黄玉顺:《生活儒学讲录》,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从生活儒学到中国正义论》黄玉顺:《从生活儒学到中国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此外,我还颇为详尽地展开了生活儒学的形下学层级伦理学的理论建构,即中国正义论,出版了文集《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儒家制度伦理学的当代阐释》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重建儒家制度伦理学的当代阐释》,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英文本Voice From The East: The 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Huang Yushun. Voice From The East: The 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 Paths International Ltd, 2016. 、专著《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伦理学传统》,东方出版社2015年7月版。。对于生活儒学来说,这些文章和著作不仅深化了主题、拓展了论域,而且导致了生活儒学基本观念的一些微妙变化。
二
在此,我趁撰写增补本序的机会,澄清一下生活儒学的基本观念。
我过去将人类的所有观念概括为三个层级的架构,以此突破人类哲学两千年来的形上-形下二级架构,而图示为:
生活感悟形而上者形而下者 黄玉顺:《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生活儒学问答》,见《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第77页。
或图示为:
无物(生活感悟) 形上之物(绝对存在者) 形下之物(相对存在者)黄玉顺:《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叙说》,第2页。
这其实是得自海德格尔的:
科学形而上学生存领会黄玉顺:《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生活儒学问答》,见《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第77页。
海德格尔的这种三级奠基观念,出自其《存在与时间》,尤其是我多次引用的以下这段著名论述:
存在问题的目标不仅在于保障一种使科学成为可能的先天条件,而且也在于保障那使先于任何研究存在者的科学且奠定这种科学的基础的存在论本身成为可能的条件。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99年第2版,第13页。海德格尔自己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种三级架构的奠基关系,但他的论述实际上蕴含着这样的架构。参见黄玉顺:《论生活儒学与海德格尔思想答张志伟教授》,见《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第129-133页。
然而这种三级架构的描绘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后来,我加以修正,提出了观念的生成与观念的奠基及境界的区分。大致情况如下:
观念的生成:生活感悟形而下存在者形而上存在者
观念的奠基:生活本源形而上学形而下学 参见黄玉顺:《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第150-152页。
从观念生成的角度看,在生活感悟中,首先形成的是形而下的相对存在者的观念,即万物的观念;然后,一些人尤其是哲学家去寻求所有这些形而下存在者背后的终极根据,寻找万物背后的一种终极支撑,于是找到一个形而上的存在者,如本体天理道之为物或上帝之类,这种支撑关系就是观念层级之间的奠基关系,即形而上学为形而下学奠基。
总起来说,我过去的观念大致是这样的:
①形而上者形而下者(轴心时代以来的奠基观念)
②生存领会形而上学形而下学(海德格尔的奠基观念)
③生活感悟形而上学形而下学(笔者过去的奠基观念)
④生活感悟形而下者形而上者(笔者过去的生成境界观念)
⑤生活感悟形而下学(当代政治哲学的观念)我的中国正义论就没有明确给出形而上学的层级,而是直接由生活感悟(仁爱情感及正义感)给出正义论的伦理学及政治哲学。当然,中国正义论实质上蕴含着某种存在论承诺,只不过没有加以明确的揭示。
这种线性的、单向的观念架构,实际上并不完全符合生活及观念的复杂情形。
生活的复杂实情,或许用下面这个图示才能够大致加以描绘:
形而上存在者
生生成奠基存
形而下存在者
活生成奠基在
……生活感悟……
生活=存在
上图的方框表示生活或存在;之所以用虚线,是为了表示:生活尽管在主体视域下可被视为一种对象化的有限存在者,然而其实却是无限的存在。图中的生活感悟两边的……,也是表示:生活感悟乃是无限的存在。箭头是表示观念层级之间的生成关系或奠基关系。
这个图示似乎仍然还是一种三级架构,但不再是原来那种线性的、单向的关系了。此图示的大致意思是:
存在即生活,生活即存在;生活之外,别无存在;一切存在者皆由存在给出,即皆由生活生成,亦即一切皆源于生活而归于生活;
生活显现为生活感悟生活情感与生活领悟;然而却很难说生活感悟与生活是两回事,两者其实是在观念的同一层级上的事情;此事难以言诠,这是语言的对象化特征所决定的;
生活感悟并非主体性存在者的感悟,而是前主体性、前存在者的感悟,因为作为主体性存在者的人,也是由生活、生活感悟生成的;
生活情感尽管复杂,但说到底就是爱的情感,或者叫作本源性的仁爱情感,在这个意义上,爱即存在、存在即爱;也是在这个意义上,生活儒学乃是儒学;
生活感悟的存在者化主体化、对象化,这是无中生有,形成主客架构、时空观念,这是一切形而下存在者的基本架构,存在者、物的观念由此成为可能,科学与伦理亦由此成为可能;
主体性的绝对化,形成了形而上存在者的观念,诸如本体、上帝之类的观念;
在主体的视域下,生活的衍流显现为生活方式的变迁,所谓历史、文化的观念即由此成为可能;
从形而下者到形而上者,是观念层级上的生成关系,被说成境界论或功夫论问题;从形而上者到形而下者,是哲学上的奠基关系,被说成本体论问题;
生活生成主体性存在者,谓之在生活(being in life),即所谓被抛;主体改变自己的生活,谓之去生活(going to live),即所谓自由:此即生活的本源结构;
在本真情境中,形而上者和形而下者、主体和对象都消融为生活感悟,复归于存在或生活,即有归于无,亦即复归于无物;
如此等等。
三
此次增补,尽量保持初版的原貌,只做了这样的处理:
1.原来的随文夹注(古籍文献出处)一律改成了脚注的形式,以免妨碍阅读时的顺畅性;
2.增补了五篇论文,作为附录,以展示这些年来生活儒学更为详尽地展开的几个最重要方面的内容,它们细化了生活儒学的总体理论结构:
(1)生活儒学的总体论述:《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生活儒学问答》。这是对生活儒学基本观念的另一番阐明,可与本书正文的讲法相互补充。
(2)生活儒学的形上学变易本体论建构:《形而上学的黎明生活儒学视域中的变易本体论建构》。此文的写作时间实际上是这五篇文章里最晚的,但从观念奠基的角度看,它理应放置于下面的形下学之前。
(3)生活儒学的形下学中国正义论建构:《中国正义论纲要》。此文只是形下学当中的一个侧面的展开,就是儒家伦理学的领域形下学除了伦理学的领域,还有知识论的领域。。关于中国正义论的更为详尽的论述,可参考笔者的这两本书:《中国正义论的重建》《中国正义论的形成》。
较之通常的正义论,中国正义论具有三个特点:其一,它是一种伦理学,而且是基础伦理学;其二,它是一种制度伦理学,即是关于社会规范建构及其制度安排的理论,所以是正义论;其三,它是一种普遍正义论,即是适用于古今中外一切社会规范建构及其制度安排的一套原理,而非罗尔斯正义论那样的仅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现代正义论。因此,本文可以与笔者的另一篇文章联系起来阅读:《作为基础伦理学的正义论罗尔斯正义论批判》黄玉顺:《作为基础伦理学的正义论罗尔斯正义论批判》,《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8期。。
(4)生活儒学从形上学到形下学的过渡:《生活儒学与中国正义论》。此文是笔者对生活儒学及中国正义论的一次阶段性总结,其中特别涉及了方法论问题。
(5)生活儒学的现代政治哲学:《国民政治儒学儒家政治哲学的现代转型》。如果说前面的中国正义论是伦理学的普遍原理,那么,国民政治儒学就是这套原理在现代社会政治中的具体演绎。
通过以上五篇文章的增补,读者可以更为全面深入地了解生活儒学。
黄玉顺
2016年10月序于济南
黄玉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当代中国儒学复兴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生活儒学讲录》等学术作品多部,主编有《儒学与现代社会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