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介绍了黄金属性、特点及其在货币金融中的地位、国际黄金市场的类型及特点,还阐述了黄金投资的必要性。同时,重点论述了黄金投资品种及与其他理财产品的比较,详细阐述了黄金投资分析方法、风险控制以及资金管理,以协助投资者提升黄金投资的运作水平。
1.书结构合理,条目清晰:本书讲解了黄金投资者想知道、应该知道的黄金投资知识。除了基础知识,还有技术分析的章节,由浅入深带投资者进入黄金的世界。 2.语言通俗易懂:是广大黄金投资者认识黄金市场、决胜黄金市场的重要参考书。 3.内容全面:本书解释了黄金投资需要用的每个知识点,在每一章,都配有操作技巧。 4.实用性强:对于每个知识点,都配有实战案例分析,并且内容翔实。书中所列举的每一个实例,使用性都很强,力争为读者指点迷津。
吴波:著名黄金投资专家,中国黄金市场优秀的分析师之一,子黄金与外汇市场有着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及持续稳定的盈利表现。有丰富的培训经验,长期接受《财富时报》、《经济日报》、《新京报》等多家报纸媒体采访,所著文章也被众多媒体转载。
第1章 黄金的前世今生
金为贵金属,因其质软色黄,所以通常称之为黄金。黄金进入人类视野已四千多年,作为货币将近三千年,作为一种投资或者一种衍生产品也已有很长的历史。
1.1什么是黄金
黄金是一种贵金属,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在常温常压下,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使强酸强碱对它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黄金质软而色黄,所以通常称它为“黄金”。
1.1.1 独特的物理性质
黄金之所以称之为黄金,就是因为其独特的物理性质。
第一,它的颜色是金黄色。
第二,黄金便于携带。黄金的密度约为19.32克/立方厘米,较其他金属而言,其密度非常大,也正是由于其密度大,单位质量体积相对较小,所以更便于携带。
第三,黄金的熔点非常高,在正常大气压下,其熔点高达1064.4℃。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就是说的黄金的这个性质。
第四,黄金其质软,所以加工起来十分容易,且其延展性好,因此经常被用来做装饰、首饰。
1.1.2 深远的文化影响
在人类文明史上,黄金一直都受到人们的追捧,这种稀有金属影响了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黄金在文化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基督教、佛教、印度教等不同教派,都不约而同把黄金作为非常神圣的东西。
据说,上帝很喜欢黄金,他亲自指示摩西用黄金来装饰教堂。在《圣经》中有多处提到黄金。
黄金对中国文化影响非常深远,在中国开采黄金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了,历代帝王都把黄金作为最珍贵的东西。
在古埃及,统治者使用黄金建造宫殿和雕像,当时黄金就是权力的象征。漫长的历史中,统治者为了稳固地位,除了要拥有强大的军队,还需要用黄金等财富去控制他人。
1.1.3 远古时代的货币
黄金作为货币这一历史,要追溯到2700多年前。吕底亚古国,即现在土耳其西部一个地方,在2700多年前就把黄金作为金币,那个时候黄金还没有那么纯,其纯度大概在50%左右。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黄金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货币之一了。研究发现,古波斯通行金、银两种货币,古罗马使用金币,中世纪的西欧一些国家也使用金币,阿拉伯帝国通行金、银两种货币。从吕底亚人第一个学会制币,到波斯人建立最早的“金本位”制度,再到艾萨克·牛顿把金币发扬光大,最后到时任英国财政部长的丘吉尔建立“金块本位制”,黄金在三千多年的人类历史中一直扮演着货币的角色。
1.1.4 现代黄金的用途
在现代社会中,黄金的用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于国际储备。这是由黄金的货币商品属性决定的。由于黄金的优良特性,历史上黄金充当货币的职能,如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金与美元脱钩后,黄金的货币职能有所减弱,但仍保持一定的货币职能。目前许多国家,包括西方国家国际储备中,黄金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世界黄金协会2015年8月6日公布的世界黄金储备数据,世界现有黄金约40%被各国央行储备,中国储备量约1658.1吨,美国的黄金储备量达8133.5吨,德国储备量在3381.0吨。
第二,以黄金作为金融投资的标的,或者形成的衍生产品,现在每天的交易额有几千亿美元,这是它很重要的金融属性。
第三,用于珠宝装饰。华丽的黄金制品一直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随着现代工业和高科技的发展,用黄金制作珠宝、饰品、摆件的范围和样式不断拓宽丰富。随着人们收入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保值和分散化投资意识不断提高,黄金制品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第四,在工业与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由于黄金所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极高抗腐蚀性;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具有较大捕获中子的有效截面;对红外线的反射能力接近100%;在金的合金中具有各种触媒性质;还有良好的工艺性,极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丝和金粉,很容易镀到其他金属、陶器及玻璃的表面上;在一定压力下,金容易被熔焊和锻焊;可制成超导体与有机金等,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如电子、通讯、宇航、化工、医疗等领域。
1.2 黄金充当货币的历史
黄金具有体积小、价值高、提炼难、耐腐蚀、容易分割、方便携带等特点,人类用黄金作货币就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考古发现,黄金货币起源于公元前3400年的古埃及。在世界各地的早期历史中,以黄金作货币的也非常普遍。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是货币”。
1.2.1 金本位时期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
黄金作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之前对黄金的使用并不能构成完整的金本位制,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中,黄金被赋予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价值功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最后黄金的金本位制金融制度逐渐确立。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直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
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由于这三大特点使得国际的汇率可以自由调节,从而达到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全世界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二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历史,中国一直没有实行过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本位制的彻底崩溃,进而进入到金本位的下一时期。
1.2.2 黄金的非货币化时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全球数十个国家卷入其中,但经过数年的战争,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时才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还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流到了美国。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 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35美元/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 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的1%上下幅度内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波动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必要的干预,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在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的货币流通功能和国际储备功能都被限制了,因为世界上的黄金几乎都被美国政府所控制,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黄金了。没有黄金储备,就没有发行纸币的准备金,此时只能依赖美元,于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角。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兑换价格及流动仍受到各国政府非常严格的控制,各国基本上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黄金的市场定价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黄金实际上是被美元囚禁在牢笼里的货币,将世界黄金控制在自己手中,用发行的纸币——美元取代过去黄金的作用。
1.2.3 黄金的再货币化时期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黄金用来制造首饰和投资自由市场的需求增加,加之美国经济处于长期“滞涨”状态,美元的地位一落千丈。美国由于陷入越战泥潭,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出现不可抑制的通货膨胀,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
同期战后的欧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都因为经济复苏后财富增长而拥有越来越多的美元。由于美国引发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市场力量都预期美元即将大幅贬值,为了资产保值,黄金就成了最好选择。于是各国为了避险美元危机和财富保值需求而纷纷抛出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使美国政府承诺的美元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日益难以维持。
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60%以上。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金价进入由市场自由浮动定价的时期,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根据格雷欣法则,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情况下,劣币会驱逐良币占领市场。所以在经济发展时期,黄金逐步非货币化,流通领域充斥的是以国家信用为发行基础的法定货币。但是,这种货币本身并不存在价值,一旦有经济大危机或者是社会经济萧条,则会发生良币驱逐劣币的逆格雷欣法则现象。黄金自古便被当作货币使用,几千年的使用历史使得黄金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财富的象征。虽然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规定了黄金的非货币化,但黄金长期稳定的购买力使得投资黄金成为一种非常良好的避险增值的手段。每当遇到经济危机,黄金便被一次又一次地放到人们眼前。近几年,金融危机频发,使得黄金继20世纪70年代之后,再一次成为了一种通用的世界
货币,投资黄金成为抵御金融危机的最后手段。
11.3 投资黄金的渠道
目前,以黄金作为金融投资的标的,或者形成的衍生产品,每天的交易额达几千亿美元。作为投资者,投资黄金的渠道有哪些呢?投资黄金有很多种渠道,其中主要有10种,但从方便性、快捷性、资金占用量与收益最大化这几方面来说,国际现货黄金与黄金期货这两种方式为黄金投资的首选。本书后面介绍的各种分析方法也是为这两种投资手段服务的。
1.3.1 投资金条
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金条。在购买金条时一定要注意,应选择购买世界上公认的或者知名度极高的黄金精炼公司制造的金条(金块)。由于这些精炼公司有着极高的知名度,我们在出售或是转让金条时就可以省去很多的费用。如果企业的知名度不高,相应地,该企业的信誉级别也不会高,我们在出售或转让金条时,需要支付大量的分析检验费用。
通常情况下,金条在出售的时候会密封在小袋中,在小袋中除了装有金条外,还有该公司开据的可靠的封条证明。这样,如果我们出售或转让金条时,便可以在不开封的前提下进行了,一般这样的封条证明都会标出金条编号、纯度标记和公司名称等信息。
通常一块金砖质量为400盎司,换算成国际质量计量单11339.80925克。这样你就能想象这一块金砖大约有多重了。这样大的金砖一般只在政府、银行或大的黄金商之间的交易中使用,个人投资黄金基本都是比较小的金条。
如果想要铸造小金条,需要将大金砖熔化后再铸造成小块的金条。金条越小,铸造的费用也就越高,所以相比之下,金条越小,其相对价格也就越高。
从长期看,投资金条具有保值功能,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抵御通货膨胀的作用,并且其流动性强,可以直接出售或转让,不需要佣金和相关费用;其可兑现性强,并且黄金价格透明度高,可以在任何时间获得世界各地任何一个地方的黄金报价。
1.3.2 投资金币
金币与现在的货币一样分为两种,其一为以流通为主的纯金币,其二为以纪念收藏为主的纪念性金币。纯金币其实就是小型的金条,它的属性与金条一样,它的价格也随着黄金单位价格的波动而波动。由于现在不是以金本位为货币制度了,所以现存的金币也都逐渐演变成了以纪念收藏为主的商品。
纯金币有的在币面上标有面值,如加拿大曾铸造过50元面值的金币。有些国家铸造的金币币面上无面值,与纯粹的黄金价格保持一致,附加价值很少,投资功能不如纪念金币大。相反,纪念性金币的文化附加值大,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其价格不但包括金币本身还包括其附加的溢价值,所以它比纯金币更适合于投资。
纪念性金币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其价格:第一,物以稀为贵,纪念性金币铸造的数量越小,则其价格越高;第二,物以古为贵,纪念性金币铸造的年代越久远,则其价格越高;第三,就像投资文物一样,纪念性金币的品相越完整,则其价格越高。
通常情况下,纪念性金币都是以流通币的规格发行的,所以基本上都在币面上标有面值,从这一点上来说,具有比纯金币更高的流通性。但因其为纪念性金币,所以它以纪念和收藏价值为主,发行量特别小,其收藏职能早已大大超越了其流通职能。如铸造币面价值为50美元的纪念性金币,其金含量最多不超过40美元,但因其具有非常高的文化附加价值,所以发行后的金币一定会超过其币面价值。但投资纪念性金币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